吕频

吕频1972年)是中国女权主义行动家,中国新生代女权运动推行者。[1][2]她是《女声》电子报主笔人,“女權之聲”创始人,时评作者,性别研究学者。[1][3]她目前生活在美国。[4]

吕频
性别
出生1972年(48-49歲)
 中国山东省
居住地 美國
国籍 中国
职业性别研究学者,记者
活跃时期1995 - 现在
知名于中国女权运动

早年经历

吕频1972年1月13日出生在中国山东省[1]1987年,15岁的吕频考上了山东大学[3]

1994年,她获得了山东大学中文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加入了《中国妇女报》。[3]

职业生涯

1995年,吕频在《中国妇女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采访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5]

1996年,吕频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专门关注媒体和性别。[6]

2003年3月起,吕频担任甘肃省漳县副县长。[3]2004年,吕频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3]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

1996年3月, 吕频與“首都女记者协会”其他同事一起成立了女性非政府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7]“妇女传媒监测网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关注女性议题的新媒体平台,創辦旨在消除媒体报道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对于妇女议题的报道,实现妇女权利[8][9]該組織創辦了《女声》电子报、“女声网”、“女权之声微博、“女权之声微信公众号、以及在豆瓣知乎网易腾讯等平台的自媒体账号。[10]該組織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女权传播与倡导机构。

《女声》电子报

2009年9月,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創刊女性主义周刊《女声》电子报。通过报道和分析國內外发生的熱門女性時事,以及分享各地妇女权利的行动來替女性發聲。[8]吕频为其主笔。[11][12] 2011年“女声网”上线,同時将已经发出的148期《女声》上传,让网民免费閱讀下载。据吕频的不完全统计,《女声》的邮件读者约有千人,发布网站有7个,並拥有至少兩千到一萬名读者。[8]

女权之声”微博号

2010年,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加入社交媒体,创立“女声报”新浪微博号,并在2011年4月改名为“女权之声”。[11]呂頻为其创始人和主編,另有編輯者熊婧。[11][13] 2018年3月9日,女权之声微博号被封,当时該帳號擁有超过18万名关注者。[11][12][14] 女权之声编辑部在3月12日发表公开声明,称已将三八节期间发布的帖子又重新发布在网上,并将采取一切合法手段取回账号。[15]吕频也撰文《女权不死》,解释为何女权之声编辑要继续斗争。她声称“是为整个中国女权社群尽一份责任”。[16]

女权主义行动

2008年汶川地震,为了让政府能够对灾害中可能被忽视的妇女权益提起重视,吕频起草了一份《关注灾区妇女的需求和权利[17]》的倡议书。

2012年起,她为一群在北京广州以及中国其他城市活动的青年女权主义者提供支持,这些年轻人所组成的网络被称为“青年女权行动派”,她们所发起的“占领男厕所”、“受伤的新娘”、“光头抗议教育不平等”等公开活动使女权主义的主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1]

2015年3月5日,吕频来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的年会。3月6日和7日,中国警方在北京、广州、杭州拘捕五位女权人士王曼韦婷婷郑楚然李婷婷武嵘嵘(“女权五姐妹”事件),理由是她们试图组织反对公车性骚扰的活动,是为“女权五姐妹”案。曾与“女权五姐妹”一起工作的吕频被中国警方认为是“幕后黑手”之一,当年4月,警察也闯入了吕频北京的家。吕频不得不滞留美国。[1]

目前,吕频在美国进行的女权活动包括:通过讲座与展览传播中国女权行动主义的理念、与国际上的女权主义者共同活动、初步尝试在美国为中国女权活动筹款等。[1]

2015年起,吕频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学。2017年起,吕频在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就读性别研究。[1] 2020年起,吕频开始在罗格斯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妇女与政治”方向博士学位。

虽然吕频被媒体在报道中称为中国青年女权行动界的精神领袖[2],但她表示自己并非“领袖”,也不接受“女权运动权威”这个头衔。[18]

参考文献

  1. 罗四鸰2017年2月7日.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7-02-08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简体)‎).
  2. 伍勤. . www.bjnews.com.cn.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3. . lady.163.com.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4. . www.lovingsister.com.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5. . China Change. 2019-08-26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6. 张岩松. . media.people.com.cn. 人民网研究院.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7. 冯媛. . www.cnki.com.cn. 《新闻三味》. [2020-05-30].
  8. 高晓虹 (编). . 北京. 2017 [2020-05-30]. ISBN 756571934X.
  9. . 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10. . 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11. . Matters.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繁體)‎).
  12. 鄒蘊. . theinitium.com.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13. 狄雨霏.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7-02-23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中文(简体)‎).
  14. 扬帆. . Radio Free Asia.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中国大陆)‎).
  15. 女权之声编辑部. . 中国数字时代.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16. 吕频. . China Channel.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17. . news.sohu.com. 2008-06-10 [2020-05-30].
  18. 吕频. . Matters. 大兔. [202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