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溪
和平溪(太魯閣語:Yayung knlibu)又名大濁水溪,位於台灣東部,屬於中央管河川,是花蓮縣與宜蘭縣的界溪,也是北臺灣與東臺灣的界溪。
和平溪 | |
---|---|
![]() 和平溪出海溪口 | |
流域 | |
流向 | 太平洋 |
源頭 | |
- 位置 | 南湖大山北峰 |
- 海拔 | 3,557(11,670英尺) |
河口 | 和平村 |
- 海拔 | 0(0英尺) |
面積 | 561.60平方(217平方英里) |
流經国家 | ![]() |
位置 | 宜蘭縣南澳鄉 花蓮縣秀林鄉 |
本貌 | |
長度 | 50.73(32英里)[1] |
平均流量 | 53立方每秒(1,872立方英尺每秒) |
支流 |
|

和平溪枯水期時,河床上滿是礫石,是典型的荒溪型河川,右側堤防外則是台泥的和平水泥專業區

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今蘇花公路)是以鐵線橋橫跨大濁水溪,上題「大濁水鐵線橋(蘇澳郡蕃地)」等字樣。
特色
和平溪的溪流主線在短短四、五十公里的距離內下降近三千公尺,在上游造成劇烈的侵蝕作用及崩塌,再加上此區在冬季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在夏季又常有颱風侵襲,因此,雨量豐富,故河水的搬運作用極強,由於河水的沙石含量極大,造成溪水混濁,故又有人將其稱為大濁水溪。
由於和平溪主幹水系並不長,而高低落差大,因此,河水停留在水域內的時間並不長,造成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極大差異,甚至經常見底,是個典型的「荒溪型」河川。
和平溪最有名的就是出海口的大扇型沙洲,其位於和平溪下游出海口,當河水運砂量遠大於海水沿岸流的搬運力量時,就會堆積出大型的河口三角洲,和平溪因主流和山脈逼近海洋的關係,所以砂礫從上游衝擊的力道極強,因此到了出海口形成圓弧狀突出外形的海口沖積平原,使海岸線呈現外凸的弧形,為標準的圓弧狀三角洲(arcuate delta),整個三角洲沖積扇的扇頂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扇面向東橫跨宜蘭、花蓮兩縣至出海口。
水系主要河川
- 和平溪
- 澳花溪
- 和平南溪 (大濁水南溪)
- 闊闊庫溪
- 和平北溪 (大濁水北溪)
- 布蕭丸溪
- 莫很溪
- 次考干溪
- 拉巴丸溪
附近設施
參考資料
- 河長係依據經濟部水利署表12 臺灣地區之河川─中央管河川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該單位水利櫥窗治理計畫- 和平溪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5-09-20.所示河長亦相同,但水利櫥窗另一網頁讓我們看河去(重要河川)- 和平溪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1-02.河長則標示為48.2公里
- . [2016-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和平溪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