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汗国

哈薩克汗國哈萨克语土耳其语:;俄语:)是哈萨克族在1456年创建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大约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1847年灭亡。

哈萨克汗国
1456年-1847年
18世紀哈薩克汗國疆域與今哈薩克斯坦國界比較
地位汗国
首都突厥斯坦
常用语言哈萨克语
宗教伊斯兰教
政府君主制
可汗 
 1456-1468
克列(首)
 1841-1847
肯薩里(末)
历史 
 建立
1456年
 终结
1847年
先前国
继承国
金帐汗国
土耳其斯坦总督区
今属于 

 俄羅斯
 
 

 
哈萨克斯坦发行的阿布勒海尔汗邮票
系列条目
哈萨克斯坦历史
游牧时期
斯基泰
前10世纪前3世纪
康居
前10世纪前1世纪
匈奴91年380年
柔然330年555年
突厥汗国552年745年
葛逻禄665年744年
基馬克汗國743年1220年
烏古斯葉護國750年1055年
喀喇汗国840年1212年
西辽1124年1218年
蒙古帝国1206年1368年
金帳汗國1368年1446年
哈萨克汗国1456年1847年
后游牧时代
突厥斯坦總督區
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1867年1918年
阿拉什自治国1918年1925年
哈薩克自治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1925年1936年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1991年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至今
主题

历史

哈薩克斯坦於2015年發行的哈薩克汗國建立550年郵票。

哈萨克汗国是克列汗贾尼别克汗(1456年至1465年间)在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南部分的七河流域创立。他們佔有極大領土,居住地區名為欽察草原,原先居住着塞种各部及众多突厥语民族(特别是钦察康里)。哈萨克汗国部落被分为分大玉茲(突厥語一百,阿拉伯語方面)、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現在哈薩克中部高地(17世紀時延伸至咸海),小帳在烏拉爾河里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突厥斯坦。小帳也吸收不少諾蓋人。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希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及楚河。巴蘭杜黑汗時代軍力50000人,哈斯木汗時代人口百多萬,兵力三十萬。有人說這種區分法來自哈薩克族祖先阿拉什,阿拉什生哈薩克,哈薩克生江阿爾斯、別克阿爾斯、阿克阿爾斯,再分成三帳。

賈尼別克汗死後,哈斯木蘇丹(1511年-1523年)即位,他放逐了巴蘭杜黑,後稱汗。國勢大盛,差點佔領塔什干,他打退了昔班尼的進攻。他也在楚河附近接待了葉爾羌汗國賽德汗。他的冬牧地在哈拉塔爾河谷。這時期也是哈薩克汗國大舉擴張的時期。他死後哈薩克汗國分裂,直到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勢力復兴。在泰武克勒汗时期到达了汗国巅峰占领几乎整个河中地区

1628年,额什木汗去世之后,其子杨吉尔继承汗位。这一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起来,时常入侵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人之间先后发生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1652年的第三次战争中,杨吉尔汗在战场上不幸阵亡。杨吉尔汗去世后,汗国内部便开始争权夺利,发生内讧,冲突不止,势力较强的苏丹企图自立为汗,汗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1680年,杨吉尔汗之子头克为可汗后,立即着手加强汗王的权力和地位,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各部落之间的团结,随后汗国又实现了安定统一。但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准噶尔曾多次侵扰哈萨克汗国,1718年,头克汗去世后,汗国内部再一次出于分裂的状态。准噶尔当年乘势大举进攻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受到内外夹击,伤亡惨重。1723—1728年,是哈萨克人民历史上的“大灾难时期”。1723年,准噶尔大军突袭塔拉斯河流域的哈萨克部落,烧杀抢掠。1724—1725年,准噶尔军队攻入锡尔河流域,攻占哈萨克汗国的统治中心,即土尔克斯坦城。于是,哈萨克族人民四散奔逃,流离失所,人民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延续了5年之久。 1755—1757年,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这也为哈萨克族各部落解除了来自准噶尔的威胁。当时阿布赉汗差遣使者到伊犁与清政府洽谈,表示愿意与其建立朝贡的藩属关系,乾隆皇帝接受了阿布赉汗的臣服,并颁发了册封阿布赉的敕谕。


17世纪中期,准噶尔人反击的哈萨克汗国,并占领东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和察合台后裔的葉爾羌汗國,基本上控制了蒙兀儿斯坦,1682年之后哈萨克汗国一直处于劣势。后汗国衰弱,直到额什木汗时代再起,后再衰退,而且受准噶尔攻击,直到头克汗才恢复力量,在1723年,准噶尔人大举入侵,哈萨克历史称此五年为大灾难年代。1757年,清廷平定准噶尔后,中玉兹汗阿布赉求贡。清朝批准他们进入准噶尔留下的空地游牧。18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哈萨克部分部落进入北疆居住和放牧。

18世纪中叶,哈萨克汗国中帐、小帐的长老与苏丹虽然签订了臣服于俄国的证书,但这种臣服只是名义上的,哈萨克人实际上仍在其汗王统治下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未受到俄国的影响。在此期间,俄国也从未在哈萨克人中实行应有的制度和管理,也没有征收赋税。俄国蚕食哈萨克汗国的措施是在哈萨克草原修筑要塞。在接受哈萨克人假意臣属的同时,俄国为了加强对哈萨克汗国的真正实际控制而继续南侵,开始在哈萨克人牧地上建筑一些军事要塞。俄国参政院秘书处五等文官基洛夫于1724年将有关治理哈萨克人体制的两个方案呈交给政府。这两个方案的内容关系到俄国开辟通往中亚的商路、建立咸海通航系统、发展与中亚各汗国的贸易和政治关系等问题。基洛夫建议,为了保证哈萨克地区属于俄国,应该在奥里河上建一要塞,这就是奥伦堡要塞的由来。基洛夫还建议在奥伦堡与咸海之间陆续建筑45个要塞。他认为,这些要塞不仅有利于俄国控制哈萨克人,而且还可以作为俄国以后进攻中亚南部的基地。从此以后,俄国人开始在哈萨克人牧地上沿乌拉尔河、伊希姆河和额尔齐斯河三条大河建筑要塞。这些要塞大多是在哈萨克汗国的边疆地区。把西伯利亚汗国都城西伯尔城改建成托博尔斯克要塞(1587年)起,到1865年新浩罕线形成的近二百年中,俄国陆续建筑了亚梅什要塞(1715年,后被准噶尔人摧毁,1716年重建)、鄂木斯克要塞(1716年)、热列金斯克要塞(1717年,位于鄂木斯克与亚梅什湖之间)、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1718年)、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1720年,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斋桑湖北岸)等等。“所有这些要塞成了额尔齐斯河军事边界线的起点,这条边界线以后成为沙皇军队向哈萨克汗国逐步推进的可靠基地。 在斜米列契一帶有大玉茲(又名古玉茲,因為最早形成),多數是烏孫系民族,大帳由杜格拉特咄陸)、康里札剌亦兒阿勒班、素宛、撒里烏孫(突騎施)組成。撒里烏孫分布在伊犁河口至楚河一帶(人口15000人),康里分布在塔什干、奇姆肯特、斜米列契,人口40000人。素宛是與阿勒班一起生活的種族,分布於伊犁河上游(人口40000人),札剌亦兒分布在伊犁河下游、塔拉斯奇姆肯特塔什干,人口45000人。阿勒班分布在伊犁河上游,人口50000人。杜格拉特分布在塔拉斯、楚河上游,人口250000人。哈薩克汗國首都在哈薩克斯坦的突厥斯坦城,是頭克汗生活的地方。

政治

哈薩克分為大中小三玉茲。每玉茲下有若干部落。社會有七個級別。汗國最高統治者是可汗。可汗以下是三個玉茲的汗。他們是可汗的近親。汗以下是蘇丹(王子),他是兀魯思的長官,蘇丹以下的是伯克。接着是巴圖魯即是勇士。以下是部落頭人與牧主,最低下是奴隸。家伍(阿吾勒)是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由有血緣的多戶組成,接著是氏族,接著是部落。部落接著是兀魯思,接著是三個玉茲。

法理上可汗權力無限,但支持可汗的蘇丹(王子)愈多,可汗權力愈大,因為可汗不直接管理百姓,由蘇丹代勞,有些蘇丹有將近一萬百姓(通常30-40帳)。可汗要由蘇丹與伯克以及部落頭人在庫里爾台推舉才合法。小玉茲的部落有:喀剌塞克阿達依鐵勒吾阿拉什艾里木烏勒喀剌克色克克特拜烏勒小玉茲的阿爾欽聯盟,即是奄蔡,其中有契丹與克契丹等等,哲德烏爾(七個部落)小玉茲在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下游。中玉茲有乃蠻欽察弘吉剌克烈阿兒渾瓦克蔑兒乞與克烈一起生活。大玉茲有札剌亦兒杜格拉特康里,與烏孫部的遺民阿爾班素宛鍚爾克烈千希克勒契莫爾處密)、烏沙克特恰甫拉什特。由此大约可以推断,小玉兹和中玉兹人大部分偏近于白种人,而大玉兹人则多为突厥语族部落后裔。在历史上由于共同的地域、文化(伊斯兰教),三玉兹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哈萨克人。哈薩克汗國人分黑骨頭與白骨頭,黑骨頭是平民,白骨頭是皇族与和卓、托热。

1767年,哈萨克被默许进入中国境内游牧,但直到1776年才正式批准。中华民國時代,沿習清朝制度,袁世凱曾經立阿勒泰克烈部落的艾林為郡王,封烏木爾台為公,封馬米札木爾克貝子。再在該區實施百戶長、千戶長制度。1942年後,改為以縣長、副縣長、區長、副區長、鄉長、副鄉長、村長、保長實施,有一些部落頭人身兼這些位置。

哈薩克汗國除了蘇丹,還有巴圖魯伯克及一種名阿克撒卡爾(白鬍子)的人,他們是長老,有時汗也受他們制肘。

法律

哈薩克汗國的哈斯木汗根据沙里亞法,制定第一部成文法哈斯木法典,內容有五部分,財產法,刑事法,兵役法,使臣法,民事法。第二部是額什木法典,第三部是七項法典,即頭克法典。是處理財產和宗教問題(头克汗規定改信基督教的一律充公牲畜財產,侮辱上帝經七人證實可處死)。

宗教與文化

哈薩克人信仰伊斯蘭教,但殘留了大量薩滿教與祖先崇拜痕跡,也在怛邏斯發現景教教堂。因此昔班尼汗曾唆使河中阿訇發一個伊斯蘭教令,認為汗有義務對哈薩克人發動聖戰,因為他們是異教徒,实际上哈萨克人是穆斯林民族。

哈薩克人在作戰時有高喊口號鼓舞士氣的習慣,最先的口號是阿拉什,這人被認為是哈薩克人始祖,其後是阿布賚

哈薩克汗國可汗

  • Kerei 克列(1456-1468)
  • Zhanibek 賈尼別克(1468-1480)
  • Buryndyq 巴蘭杜黑(1480-1511)
  • Qasym 哈斯木(1511-1518)
  • Mamash 馬馬什(1518-1523)
  • Taiyr 塔希爾(1523-1529)
  • Buidash 拜答什(1529-1533)
  • Togym 托古木(1533-1538)
  • Khak-Nazar 哈克-納札爾(1537-1580)
  • Shygai 昔凱(1580-1582)
  • Tauekel 特夫克勒(1586-1598)
  • Esim 額什木(1598-1628)
  • Salqam Zhangir 揚吉爾汗(1629-1680)
  • Tauke 頭克汗(1680-1718),他是哈薩克汗國被準噶爾入侵前最後一位統一的哈薩克汗
  • Qaiyp 哈伊甫(1718-1719),他是阿布勒海爾最大對手
  • Bolat 不剌德(1719-1728)
  • Abylmambet(1728-1737)
  • Abylai 阿布賚(1771-1781),統一全哈薩克汗國
  • Vali 瓦里
  • Kenesary 肯薩里(1841-1847),他殉難後,哈薩克汗國亡國

參見

資料來源

  • 哈薩克斯坦:趙常慶
  • 哈薩克族文化史:蘇北海
  • 中華文化通典:第三典:哈薩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