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鼻音

唇齒鼻音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唇齒鼻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ɱ,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F。國際音標中的ɱ符號是在小楷拉丁字母m的右下方加上一個向左的勾。

唇齒鼻音
ɱ
IPA編號115
編碼
HTML碼(十進制)ɱ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271
X-SAMPA音標F
ASCII音標M
IPA盲文
音頻範例
來源 · 幫助

唇齒鼻音的發音方式和雙唇鼻音的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處是唇齒鼻音發音時下唇不與上唇接觸,而與上排牙齒接觸。唇齒鼻音中唇和牙齒的位置和其他唇齒音基本一樣,如/f//v/,但唇齒鼻音中唇和牙齒更合攏。

暫時尚未發現有語言將唇齒鼻音視為獨立的音素。雖然有說韃奇族(Teke)的庫庫雅方言(Kukuya, kkw)有獨立的唇齒鼻音音素,發音時雙唇會明顯凸出,但有人懷疑這樣的口形可以發出一個正統的塞音。(Ladefoged and Maddieson 1996: 18)雖然如此,唇齒鼻音在世界中仍然頗為普遍,通常以同位異音的形式出現,通常作為雙唇鼻音的同位音,在唇齒擦音/f//v/前出現。如英語comfort(舒適)和circumvent(包圍)。

現代漢語中的官話,因為/m//f/均只出現在字音開首,不會相連,故無此音。而中古漢語微母通常被擬作此音。[1]

特徵

唇齒鼻音特點:

  • 調音方法閉塞,也就是說通過阻礙空氣在聲腔流動來調音。由於此輔音也是一個口腔輔音,故氣流被完全地阻塞住,而形成一個塞音
  • 調音部位唇齒,即是將下唇接觸上排牙齒以調音
  • 本輔音是鼻音調音時空氣會從鼻逸出。
  • 本輔音為中央輔音調音時氣流在口腔的中央流過舌面,而不從兩側流過。

該音見於

此音是/m/的同位异音,通常會出現在同時有/m//f//v/的語言中。當/m/出現在/f//v/前時,習慣上發/m/時會將後面唇齒的特性帶到前面,故出現唇齒鼻音。

语言例词IPA意义备注
加泰罗尼亚语/ˈkaɱfuɾə/樟脑加泰罗尼亚语音位学
捷克语/ˈtraɱvaj/煤车捷克语音位学
丹麦语/syɱfoˈniˀ/交响乐丹麦语音位学
荷兰语[2][3]/ˈʔɔɱvɑlə(n)/跌倒荷兰语音位学
英语/ˈsɪɱfənɪ/交响乐英语音位学
芬兰语/ˈkɑɱfe̞ri/樟脑芬兰语音位学
希腊语[4]/ˈe̞ɱvrio̞/胚胎注意发音。见现代希腊语音位学
希伯来语/siɱˈfoɲa/交响乐现代希伯来语音位学
意大利语[5]/iɱˈvetʃe/正相反意大利语音位学
喀麦隆地区语言喀麦隆地区语言[6]/ɱíì/眼睛注重发音。
马其顿语/traɱˈvaj/煤车马其顿语音位学
挪威语/kɔɱˈfyːɾ/火炉挪威语音位学
波兰语/sɨɱˈfɔɲä/交响乐波兰语音位学
斯洛文尼亚语[7]/siɱfɔˈníːja/交响乐/m//n//f//ʋ/之前的同位异音。[7]
西班牙语[8]/ĩɱˈflwẽ̞nθja/影响西班牙语音位学
瑞典语/aɱˈfiːbjɛ/两栖类瑞典语音位学
西弗里斯语/uːɱʋɪs/不确定/n/唇齿音之前的同位异音。

参考资料

  1. 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ISBN 9787100068710.
  2. Kooij & Van Oostendorp (2003:9)
  3. Verhoeven (2005:243)
  4. Newton (1972:10)
  5. Rogers & d'Arcangeli (2004:118)
  6. Paulian (1975:41)
  7. Šuštaršič, Komar & Petek (1999:136)
  8. Martínez-Celdrán, Fernández-Planas & Carrera-Sabaté (2003:25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