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

唯心論唯心主義英語:),為哲学理論,是哲學體系中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張“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的感知/理解是无法区分或不可分割的;即現實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上构成的,或者它在其他方面与思想密切相关。[1]在当代学术界,传统的唯心主义观点一般分为主观唯心主义(Subjective idealism)和客觀唯心主義(Objective Idealism)。

拉斐尔所绘的《雅典學院》中的柏拉图

主观唯心主义者認爲,物体的存在仅限于它们被人類所感知的程度。[2]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意识存在于人类意识之前,因此客观意识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3]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心主義属于本体论的分支。唯心論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的第二性:“唯心主義”認為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

相關哲學觀點

柏拉圖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而普遍可靠的实在世界,即“理念世界”[4]。理念世界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範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讲到一个傀儡寓言:洞口上面有类似傀儡戏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阴影投到洞壁上,这个犯人看到的只是这些阴影,等到犯人被释放,他才看到傀儡,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过是这些东西的阴影,等爬出洞来,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阳,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傀儡火光之类,只不过是对真正事物和太阳的摹仿。柏拉图在寓言中所说的真实事物和太阳,是对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而傀儡火光之类,是对现实世界的比喻,他认为理念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完美。

比如遥远的天体人眼看到的都是那个天体的过去,有时候那颗天体已经死亡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假象,而这个假象就不属于客观物质,同样他也不属于我们内心意识。从而说明了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真正的客观物质。同样宇宙所有事物都是光线到达眼睛时的事物,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过去,而宇宙瞬息万变。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都不是客观现实的宇宙

伯特蘭·羅素

罗素在他的《哲学问题》中,对唯心主义提出了一些解释。他批判贝克莱的唯心主义把直接的感官认识和真正知道事物的本身含糊化地都归结为事物“在我们心灵之内”。应该说,我们对事物直接的感官性认知——如眼睛直观看到的、耳朵直接听到的等,不能说它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只有我们真正知道事物本身——在思想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知道事物的精神行为,才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唯心主义的内涵。单纯地以“因为事物被我感知,所以事物存在”这样的表意不清的说法来表述唯心主义是不够准确的。

參見

参考文

  1.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英语).
  2.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英语).
  3.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英语).
  4. J.D.McNair. . Students' notes. MIAMI-DADE COMMUNITY COLLEGE. [2011-08-07].

外部連結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唯心主義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