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書

善書種類多不勝數,其神示可能來自神明託夢顯靈等,但多由扶乩所成,出自有降神扶乩的結社,並多在善堂發行。而編纂、注解、印刷善書的人另稱「善人」。善書多由信徒捐贈和協助出版,並免費贈送。信徒相信,通過贈送善書,可以改善自身運氣,積德轉運。

台北佛寺天恩宮中的善書書架(2013年1月攝)

善書,意為“勸善書[1]”,是流傳於中國民間以勸人為善為宗旨的書籍。

善書通常與中國道教或佛教有關,具備三教合一的風格(一貫道的善書則倡五教合一)。主旨通常是宣揚輪迴轉世、因果報應與傳統儒學或宗教價值觀,以勸人為善為核心。

流傳最廣的善書是《太上感應篇》,此書在南宋時推廣開來,為後世善書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其他著名善書,有《了凡四訓》、《玉歷寶鈔》、《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等。著名的善書匯編,有清代劉山英(1733-1806)於1789年編訂的《信心應驗錄》,匯集善書百餘種。

佛教、道教、一貫道等宗教團體,都有自己印行的善書,一些新興宗教,也會印行書籍贈送。在台灣,贈送善書的風氣很興盛,許多廟宇及公開場所,都陳列善書,供免費取閱。

著名語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2]

相關條目

  • 敬惜字紙的勸善書:《文昌帝君惜字律》以及《文昌惜字功過律》、《惜字新編》、《惜字征驗錄》等。
  • 功過格

註解

  1. . . 臺北市: . 2010-11-25 [2013-01-07].
  2. 語出裴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