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謝圖汗部

土謝圖汗部蒙古语西里尔字母),一作“圖什業圖汗部”[1],又稱喀爾喀後路汗阿林盟蒙古语:,西里尔字母),簡稱土盟圖盟,是清代民國時蒙古喀爾喀部四部落之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博格多汗烏拉省”[2]。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爾渾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愛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區。

建置沿革

明代後期,成吉思汗十一世孫達延汗遊牧于杭愛山一帶。其第十一子格哷森札札賚爾琿台吉所部號曰“喀爾喀”,分為左右兩翼,共七旗。格哷森扎札賚爾琿第三子諾諾和掌管喀爾喀左翼,諾諾和長子阿巴岱入藏學習佛經,回到蒙古後號稱“斡齊賴賽因汗”。阿巴岱之子額列克號曰“墨爾根汗”。額列克長子衮布始稱“土謝圖汗”,與車臣汗札薩克圖汗並稱“喀爾喀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年),衮布遣使入貢。皇太極命喀爾喀三部每年進獻一匹白駝與八匹白馬,謂之“九白”之貢。

出征噶爾丹之役中克魯倫河畔的清兵營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大舉進攻喀爾喀部,衮布之子察琿多爾濟率土謝圖汗部內附,被清廷安置於蘇尼特地界(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右旗一帶)。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土謝圖汗部,廢“諾顏”、“濟農”等蒙古舊官職名號,封以貝勒貝子輔國公等爵。依內蒙古之例,改行札薩克制。次年(1692年)五月,改喀爾喀左、右兩翼為三路,以土謝圖汗部為喀爾喀北路,編為十七旗[3]

  • 中旗
  • 左翼中旗
  • 右翼中旗
  • 中左旗
  • 中右旗
  • 中前旗
  • 中後旗
  • 左翼左旗
  • 右翼左旗
  • 左翼右旗
  • 右翼右旗
  • 左翼前旗
  • 右翼前旗
  • 左翼後旗
  • 右翼後旗
  • 左翼下旗
  • 右翼下旗


雍正初年,土謝圖汗部已增至三十七旗。雍正九年(1731年),析土謝圖汗部西十九旗置賽音諾顏部。土謝圖汗部餘十八旗,改稱喀爾喀後路。乾隆以後,增至二十旗。其地東至肯特山車臣汗部為鄰,西至翁金河與賽音諾顏部為鄰,西北至唐努烏梁海,南至戈壁茂明安、蘇尼特、四子部落等旗為鄰,北至楚庫河與俄羅斯接壤。諸旗會盟於土拉河以南之汗山(在今乌兰巴托南),滿語稱山為“阿林”(满语穆麟德Alin[4]),故稱汗阿林盟

  • 土謝圖汗旗[5]
  • 土謝圖汗部右翼左旗
  • 土謝圖汗部中右旗
  • 土謝圖汗部左翼中旗
  • 土謝圖汗部中旗
  • 土謝圖汗部左翼前旗
  • 土謝圖汗部右翼右旗
  • 土謝圖汗部右翼左末旗
  • 土謝圖汗部左翼末旗,以上九旗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置
  • 土謝圖汗部左翼後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
  • 土謝圖汗部中左翼末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置
  • 土謝圖汗部右翼右末次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置
  • 土謝圖汗部左翼右末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 土謝圖汗部左翼左中末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置
  • 土謝圖汗部中右末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置
  • 土謝圖汗部中次旗,,康熙五十八年置
  • 土謝圖汗部右翼左後旗,雍正八年(1730年)置
  • 土謝圖汗部右翼右末旗,雍正九年置
  • 土謝圖汗部左翼中左旗,雍正十年置
  • 土謝圖汗部中左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置
清末土謝圖汗那遜綽克圖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作。11月,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俄羅斯的支持下擁立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博格多汗”,宣佈外蒙古獨立。末任庫倫辦事大臣三多等清朝官員被遣送出境。

中華民國時期仍沿襲清代所置二十旗。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北洋政府置庫倫都護使,駐紮庫倫辦事。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北洋政府以徐樹錚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總司令。1928年,國民政府設置蒙古地方,將土謝圖汗部劃為汗阿林盟。直至1946年,汗阿林盟在法理上仍為中華民國領土。

重要城鎮

  • 庫倫城,位於土謝圖汗中旗,為庫倫辦事大臣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地。
  • 買賣城,中俄貿易邊鎮,又稱南恰克圖。在中左翼末旗。
  • 鄂爾坤,鄂爾渾之異譯,為清軍駐紮、屯田之地。在土謝圖汗旗。
  • 額爾德尼召,漢名為光顯寺,在土謝圖汗旗。額駙策棱大破準噶爾軍小策淩敦多布之地。

職官

  • 庫倫辦事大臣、幫辦大臣各一人。幫辦大臣以喀爾喀人充任,故稱蒙古辦事大臣
  • 盟長、副盟長各一人。
  • 副將軍、參贊各一人。
  • 理藩院駐恰克圖辦事司員一人。

每旗設札薩克協理台吉、管旗章京、副章京各一人。

諸旗共設佐領五十七人:中旗佐領四人、中右旗佐領三人、中左翼末旗佐領四人、左翼中旗佐領十四人、左翼前旗佐領二人、左翼後旗佐領四人、左翼右末旗佐領五人、右翼左旗佐領七人又半分佐領一人、右翼左後旗佐領二人、右翼右末次旗佐領一人又半分佐領一人,其餘諸旗佐領各一人。[6]每六佐領設參領一人,每佐領設驍騎校一人。

封爵

土謝圖汗一人,札薩克和碩親王二人,札薩克多羅郡王二人,札薩克固山貝子二人,札薩克輔國公六人,附公品級一等台吉一人,札薩克一等台吉八人。

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人,駐庫倫。

土謝圖汗世系

世代年份备注
第一代袞布[7]?-1655年
第二代察琿多爾濟1655年-1699年袞布子
第三代敦多布多爾濟1700年-1702年察琿多爾濟之孫,噶勒丹多爾濟
第四代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1702年-1711年察琿多爾濟次子
第五代旺札勒多爾濟1711年-1732年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長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賜號“斡齊賴巴圖土謝圖汗”。
第六代敦丹多爾濟1732年-1743年旺札勒多爾濟次子
第七代敦多布多爾濟1744年-1745年旺札勒多爾濟第四子
第八代延丕勒多爾濟1746年-1795年旺札勒多爾濟長子
第九代車登多爾濟1759年-1793年、1794年-1816年敦丹多爾濟次子
第十代敏珠爾多爾濟1793年-1794年敦丹多爾濟長子
第十一代額依多布多爾濟1816年-1829年車登多爾濟子
第十二代雅凌泰1829年-1832年額依多布多爾濟子
第十三代車林多爾濟1832年-1863年雅凌泰弟
第十四代那遜綽克圖1863年-1900年車林多爾濟子
第十五代色囊依勒多爾濟1900年-1904年那遜綽克圖子
第十六代達什尼瑪1904年-1912年色囊依勒多爾濟嗣子
第十七代多爾濟蘇伦霍洛爾扎布1912年-1923年

相關條目

注釋及徵引文獻

  1.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九百六十四理藩院疆理
  2. 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编,《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下部第一编
  3. 《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二
  4. 《清史稿》地理志
  5. 以下置年見光緒《會典事例》卷九百六十九理藩院封爵外札薩克一
  6.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九百七十六理藩院設官。《清史稿》作四十九佐領。
  7. 以下見祁韻士《皇朝藩部要略》、光緒《會典事例》卷九百六十九理藩院封爵、《清史稿》藩部世表

參考書目

  • 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殿本
  •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 祁韻士著,張穆改定,包文汉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