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瀛海城隍廟

埔里瀛海城隍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南投縣埔里鎮南門南昌街185號
創建年份 光緒十三年(1887年)
主神 城隍爺
例祭 農曆六月十五

埔里瀛海城隍廟,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埔里鎮南門的城隍廟,具有鸞堂體制。

沿革

此廟初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1],由臺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吳本設立[2],初址為大埔城北門街[1]、今日的埔里小段26234號地[3]。其城隍神像據說是奉命開發埔里的官員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自台南帶來[3],原奉於鹿耳門媽祖廟[4]

光緒甲午年(1894年)間,燬於火災,後來神像安奉於1900年代建立、奉祀三恩主的懷善堂[3]。該鸞堂位在今日的南門里,當時為施雲釵、施丹梯兄弟的住家[5]。1948年,地方人士呈請政府同意,將位在南門里南昌街的弘法寺撥接給廟方使用[3]。1960年,耗資600萬元興建廟宇,至1966年12月11日中殿落成,地下室作為圖書室、一樓作為城隍廟、二樓為龍鳳閣[5]

九二一大地震後僅剩廟宇後殿[1]。2011年5月15日舉行重建動土典禮,行政院長吳敦義、南投縣長李朝卿、立委馬文君、國策顧問林水吉、副議長潘一全、埔里鎮各級民意代表、臺灣各地城隍廟代表出席[6]。2013年9月4日,瀛海城隍廟重建委員會正式成立,由李承豐擔任主委,慈善會創會長則由胡嘉宸擔任,代理縣長陳志清、副議長潘一全到場致意[7]。身為信徒的潘一全,為感謝當選,捐出一半的選票補助款捐給廟方[8]

2015年4月8日舉行上梁儀式[1],2017年7月3日大殿完工[4]

廟位在南昌街185號。

傳說

當地文史工作者潘樵認為其城隍神像為明朝風格,推測該像是隨鄭成功越海而來,也是廟名冠上「瀛海」的由來[9]。潘樵的母親洪蕊就是該廟的鸞生[10]

埔里榮民醫院醫生陶之岳,曾寫過一篇關於此廟城隍神像的奇聞。內容是講湖北籍榮民、炊事楊玉珍從埔里公路局工務段轉到梨山工務段工作時,被廚房未砌好的門檻絆倒而昏迷,先送到梨山榮民醫院,後轉到澄清醫院。楊玉珍夢見一位城隍爺以他還有三年陽壽為由,遭打了一巴掌,醒來後發現躺在澄清醫院太平間。後來,楊玉珍轉到埔里榮民醫院療養時,一天來埔里城隍廟逛,才發現場景、城隍神像就是他所夢見的樣子。陶之岳寫到,楊玉珍三年後才去世。[11]

2017年2、3月間,工作人員無意中發現城隍神像雙眼有淚痕,認為是神明因重建而感動落淚,後來重建大殿落成安座時才擦掉。理化老師及神像雕刻師傅則認為,是跟近日氣候多雨、空氣中水氣含量高有關。[4]

祭祀

農曆六月十五日城隍神聖誕時,廟方會進行遶境[2][9][12]

參考

  1. 廖肇祥. . 《中國時報》. 2015-04-09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9) (中文(台灣)‎).
  2. . 《臺灣民聲日報》. 1965-07-12 (中文(台灣)‎).
  3. 楊樹煌. . 《中國時報》. 1996-07-06 (中文(台灣)‎).
  4. 楊樹煌. . 《中國時報》. 2017-07-04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中文(台灣)‎).
  5. . 《臺灣民聲日報》. 1966-12-12 (中文(台灣)‎).
  6. 蔡榮宗、蔡秉榮. . 《台灣新生報》. 2011-05-16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中文(台灣)‎).
  7. 蔡榮宗. . 《台灣新生報》. 2013-09--05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中文(台灣)‎).
  8. 楊樹煌. . 《中國時報》. 2014-12-15 (中文(台灣)‎).
  9. 楊秋蘋. . 《中國時報》. 2006-07-11 (中文(台灣)‎).
  10. 黃宏璣. . 《聯合報》. 2013-03-03 (中文(台灣)‎).
  11. 陶之岳. . 《聯合報》. 1989-10-30 (中文(台灣)‎).
  12. 余炎昆. . 《聯合晚報》. 2003-07-14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埔里瀛海城隍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