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關恩公廟

大路關恩公廟臺灣客家語四縣腔:tai lu guanˊ enˊ gungˊ meu[1]),是位於臺灣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的義民廟,祭祀在1853年在此地因閩客械鬥而身亡的六堆客家人

大路關恩公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中華民國臺灣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
例祭 農曆九月廿八日

歷史

臺灣清治時期,番仔寮(今長治鄉繁華、華昌、繁榮及繁隆村[2]閩南人時常與六堆客家人發生械鬥,最嚴重的一次族群衝突肇始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事件。番仔寮後來建立番仔寮義勇恩公廟,以祭祀支援保護當地而身亡的外地人。《番仔寮誌》更記載此廟碑文:「……本事件結束後,本之民似乎與大路關等粵結下了不解之仇,故於咸豐三年的『包圍大路關事件』中,番仔寮民更參與其中,……」[3]

番仔寮義勇恩公廟是番仔寮民眾的精神象徵[2]

咸豐三年(1853年),當時大路關(今高樹鄉廣褔村、廣興村)因發生蝗害、盜匪打劫,必須長途跋涉至上(今美濃區、高樹鄉),及下(今內埔鄉萬巒鄉)一帶取秧。往下的大路關人路過高朗朗(今鹽埔鄉高朗村)時遭到盜匪襲擊,一名啞女被拘,遂引起大路關糾眾攻打高朗朗,事態擴大。農曆九月二十一日,高朗朗人以番仔寮的陳琴為首,邀集各壯丁,包圍大路關,閩客大戰。[4][5][6]

被圍第四日,大路關派楊快盛乘夜到美濃求救、邱來楊赴萬巒告急。當時美濃人正忙於農事,據報後即以劉山蠻二為首,與林錦祥帶頭的萬巒人聯手前往大路關。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丑時(清晨兩點),由林錦祥指揮堆勇,夜襲敵營。黎明時援軍攻擊大路關北方的加蚋埔敵壘,被圍的大路關人也打開柵門內外合攻,終於解救大路關。這次爭戰,美濃萬巒援軍戰死者,以劉山蠻二及朱阿六為首共二十八人,大路關村民戰死者五人,共計三十三人。[4][5][6]

事後大路關民眾建廟紀念,由大路關鍾阿丁之祖父為建廟主事[4]。原先建於廣興村廣興壇附近,後遷移到今址,並於1998年改建完成[6]

廣興壇

1998年5月23日下午,近三百位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的民眾來此廟,仿效前人成立義勇軍,包括六堆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劉錦鴻、國策顧問邱連輝、國代賴健榮,及美濃愛鄉協會理事長鍾鐵民等人參與。成立大典上宣讀祭文、義勇軍宣誓、頒發戰旗,隨後組成車隊遊行高樹、美濃市區。[7]

祭祀

農曆九月廿八日作恩公祭[1][5][6][8]

2015年,恩公祭改以文化祭典形式擴大舉行,廣興村村長吳貴廷希望讓此祭成為六堆忠勇公文化祭的一部分[8]。恢復了中斷四年的恩公廟文化[9]。除進行傳統祭儀外,也將邀請廣興國小校長黃啟仁解說導覽此廟歷史典故,並有老照片、舊文書展示、以及學童、大路關山歌班作才藝表演,最後提供客家料理[10]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曾美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大路關四孤搶粄、石獅公、恩公廟等文化[9]

註釋

  1. 誤刻成咸豐「庚申」三年,干支應為「癸丑」[4]
  2. 同樣錯寫,應為咸豐癸丑年(1853年)。

參考

  1. .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網站.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2016-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中文(台灣)‎).
  2. 李立法. . 《自由時報》. 2011-09-21 [2016-07-14] (中文(台灣)‎).
  3. 和毓. . 《中國時報》. 2014-03-02 [2016-07-14] (中文(台灣)‎).
  4. 蔡淑真. . . 臺灣: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2010 (中文(台灣)‎).
  5. 王安國. . 《中國時報》. 1998-05-24 (中文(台灣)‎).
  6. 黃啟仁. . EWNEWS壹網新聞社. 2015-03-24 [2016-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中文(台灣)‎).
  7. 郭紹齊. . 《自由時報》. 1998-05-24 (中文(台灣)‎).
  8. 陳文霖. . 客家電視台. 2015-11-10 [2016-07-14] (中文(台灣)‎).
  9. 蕭雅娟. . 《聯合報》. 2015-11-08 [2016-07-14] (中文(台灣)‎).
  10. 羅欣貞. . 《自由時報》. 2015-11-06 [2016-07-14]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路關恩公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