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鄉
高樹鄉(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goˊ su hiongˊ)位於台灣屏東縣北方,北臨高雄市六龜區,東鄰三地門鄉,西鄰里港鄉,西北連高雄市美濃區,南接鹽埔鄉。屬六堆中的右堆,客家人口約佔全鄉56%左右[1]。
高樹鄉 Gaoshu Township ![]() | |
---|---|
鄉 | |
![]() 高樹鄉位於屏東縣西北方 ![]() | |
上級行政區劃 | 屏東縣 |
舊稱 | 高樹下 |
區劃 | 19村295鄰 |
政府 | |
– 鄉長 | 王樹圍(高樹鄉鄉長列表) |
– 行政機關 | 高樹鄉公所 |
– 立法機關 | 高樹鄉民代表會 |
總面積 | 90.1522平方公里 |
平均海拔 | 83 米 |
人口 | |
– 總數 | 23,729人(2021年1月) |
– 排名 | 11 |
– 戶數 | 9,191戶 |
郵政編碼 | 906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13110 |
毗鄰 | 里港鄉、鹽埔鄉、三地門鄉;高雄市美濃區、六龜區 |
網站 | http://www.pthg.gov.tw/TownGto/Index.aspx |
![]() 高樹鄉位置圖 |
本鄉位處屏東平原東北部,除東南方的丘陵外,全境均屬高屏溪眾多支流所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勢平坦,東有中央山脈阻隔,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8℃,年雨量約2500公釐。
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近年來觀光業也頗有發展,有部分地區被劃入茂林國家風景區的範圍,為茂林國家風景區的門戶,目前屏東縣政府正探勘溫泉,即將成為高屏地區交通最便利及距離高雄市、屏東市最近之溫泉觀光區,並擬規劃為觀光休閒區。高樹是屏縣33鄉鎮中老人最長壽鄉鎮,平均年齡78歲,老年比例居全縣最高,約佔全鄉總人口的24.25%。
高樹鄉醫療院所數量位居屏東縣鄉鎮前茅,特別是高樹市區醫療院所密度極高,為屏北平原與高屏山麓地區的重要醫療服務中心。
歷史
高樹鄉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馬卡道族的故地,昔日大澤機社極有可能坐落此處。乾隆時期實施守隘、屯番政策,高樹鄉位於番界線上,屬北坪,故有不少平埔原住民移入。
約在1737年(乾隆2年)時開始有福建、廣東一帶的客家輾轉遷居於此,此時船斗庄有一大租館,名稱「東振館」,招丁墾植於今之東振一帶,總居人數有三百餘戶之多,故於此地內落居,成一部落,名曰東振新庄,至清朝同治辛已年,因荖濃溪洪水氾濫,流失西北面一帶之良田數千甲,部落內之房屋亦多故被毀,不克居住,住民乃遷徙至「大車路」(現今高樹市區)重建家園,共有二百餘戶。其名曰大車路者,蓋以其路甚寬,可容牛車數輛並行之故也。[2]
日本時代,將東振新庄改為東振新區,後合併加蚋埔區而成「高樹庄」。地名稱為高樹有二說,其一乃源自於在地之馬卡道族大澤機社,經地名改正後,將原大澤機(Da-Ka-Ki)翻譯成日文「高木(タカキ)」,即為高樹之意[3];抑或稱因庄頭木棉一株,其樹甚高,分支十八盞,形如車蓋冠於群樹,故取之以為庄名之。
本鄉地區於清代隸屬鳳山縣。日治初期先隸屬阿猴廳港西上里高樹下,後改隸屬高雄州屏東郡,分東振新區及加蚋埔區。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在此地設置「」,劃歸高雄州屏東郡管理。戰後初期劃設高雄縣屏東區,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
歷屆鄉長

任屆 | 鄉長 | 備註 |
---|---|---|
第1屆 | 溫慕春 | |
第2屆 | 溫慕春 | |
第3屆 | 楊讓麟 | |
第4屆 | 曾貞郎 | |
第5屆 | 曾貞郎 | |
第6屆 | 梁鼎玉 | |
第7屆 | 劉康錦 | |
第8屆 | 劉康錦 | |
第9屆 | 劉錦鴻 | |
第10屆 | 劉錦鴻 | |
第11屆 | 洪華秤 | |
第12屆 | 王樹圍 | 民選首任![]() |
第13屆 | 洪華秤 | |
第14屆 | 王樹圍 | |
第15屆 | 王樹圍 | |
第16屆 | 廖文賢 | |
第17屆 | 廖文賢 | 民選首任![]() |
第18屆 | 王樹圍 | 現任 |
各村村長
村里 | 村長姓名 | 地區 |
---|---|---|
高樹村 | 梁國忠 | 中區 |
長榮村 | 藍和國 | 中區 |
東興村 | 楊文邦 | 中區 |
東振村 | 古金源 | 中區 |
源泉村 | 盧漢章 | 中區 |
建興村 | 林光男 | 中區 |
大埔村 | 張何金基 | 中區 |
菜寮村 | 劉明輝 | 北區 |
司馬村 | 黃明山 | 北區 |
舊寮村 | 梁廖英女 | 北區 |
新豐村 | 張享能 | 北區 |
舊庄村 | 陳寶川 | 西區 |
田子村 | 許文山 | 西區 |
鹽樹村 | 柯寶雄 | 西區 |
新南村 | 張吉源 | 西區 |
廣福村 | 黃明昌 | 南區 |
南華村 | 吳林秋月 | 南區 |
泰山村 | 田吳綉花 | 南區 |
廣興村 | 吳貴廷 | 南區 |
高樹鄉民代表會
職位 | 地區 | 村里 | 姓名 |
---|---|---|---|
主席 | 北區 | 司馬村 | 陳恭茂 |
副主席 | 中區 | 源泉村 | 陳美棉 |
代表 | 中區 | 高樹村 | 陳進榮 |
代表 | 中區 | 高樹村 | 楊平庄 |
代表 | 中區 | 建興村 | 陳純勇 |
代表 | 北區 | 舊寮村 | 伍俊賢 |
代表 | 西區 | 新南村 | 許鄭舜遊 |
代表 | 西區 | 舊庄村 | 曾家鼎 |
代表 | 南區 | 泰山村 | 劉維祥 |
代表 | 南區 | 廣興村 | 曾德榮 |
代表 | 南區 | 廣興村 | 江明宗 |
行政區劃


區劃為19村295鄰。
下轄的村有:高樹村、長榮村、東興村、東振村、大埔村、
源泉村、建興村、泰山村、南華村、廣福村、廣興村、舊寮村、
司馬村、菜寮村、新豐村、田子村、舊村、鹽樹村、新南村
人口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51 | 20,608 | — |
1956 | 25,698 | +24.7% |
1961 | 29,978 | +16.7% |
1966 | 32,420 | +8.1% |
1971 | 32,473 | +0.2% |
1976 | 36,806 | +13.3% |
1981 | 34,456 | −6.4% |
1986 | 32,376 | −6.0% |
1991 | 30,438 | −6.0% |
1996 | 30,716 | +0.9% |
2001 | 29,208 | −4.9% |
2006 | 27,819 | −4.8% |
2011 | 26,331 | −5.3% |
2016 | 24,882 | −5.5% |
來源: .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高樹鄉人口於1972年達到巔峰,其後人口流失嚴重。境內人口分布相對均勻,村落人口多半在一千人左右。最大村為高樹村、其次為泰山村。
|
區域人文

客語優勢村落
高樹市區
高樹村與上長榮地區構成,居民多由老(東振新)遷來,舊名「大車路」,為高樹市街所在,有 台22線、
台27線及
市道181號交會於高樹市區,為屏東平原交通要地之一,屏北平原與高屏山麓地區之商業活動與農產品交易中心,擔當茂林國家風景區的門戶。此外,高樹市區醫療院所數量眾多、密度極高,提供高屏山麓平原交接地區重要醫療服務,為屏北平原與高屏山麓地區的地區醫療中心。[7]
東振
本村舊名為老 ,後改稱東振新,為本鄉最早開之村,先民來自廣東梅縣、蕉嶺一帶。初居於鹽樹村公館新庄,九十餘年前因村莊為洪水沖失,遂遷至東振新庄。建庄時築有東西兩大柵門及南北各一小柵門,並於西柵門達一土地公廟(伯公),由十八伙房輪流年祭。居民大部份為客籍,務農為主,與東興村之淵源最深,以梁、楊為大姓。民國四十五年,大陳義胞遷入本村(第二新村),共有13鄰 [8]
東興
本村舊名東振新,又名老庄,為本鄉最早開之村,客家人稱為老新 ,閩人則稱為舊新 。本與東振村合庄,清末老新 遭洪水沖毀變為水流庄後,部份居民漸向東移,致人口增加。光復後與東振分村,以東新橋為界。先民來自廣東梅縣、蕉嶺兩地,居民均為客籍,大部份務農,民性保守,其中遷往高樹、長榮兩村從事商業發達者不少,從事販豬及屠宰業者為全鄉之冠。居民以楊、邱、梁等為大姓,共有15鄰。[9]
長榮
客家庄(高樹鄉中心四庄頭:高樹、長榮、東興、東振)。本村舊大字高樹,小字大車路,今名乃光復後由楊福壽先生與楊鳳祥先生共同議定,取其長久與興隆之義。居民亦由東振新移居而來,日據時代高樹村為第一堡,才村為第二堡,光復後正式建置至今,建庄歷史約九十餘年。有本庄及南郡庄、私埤三部落,居民多屬客籍,以從事農耕及商業為主,外鄉人士移居本村者亦不少,楊、賴、邱等姓為大姓,共有14鄰。[10]
廣福
舊名「舊大路關」、「河壩」,清朝時期與廣興村同村,大約一百四十餘年前,由於河水氾濫,始分為舊大路關與新大路關(廣興)。 信仰中心為順天宮,順天宮是大路關分後所建的廟宇,主祀天上聖母。本村先民來自廣東梅縣一帶,最初居於里港武洛,其後遷至鹽埔,再出鹽埔遷至大路關。本村原屬鹽埔鄉轄,因隘寮溪河水阻礙交通,經鍾貴和先生等陳情行政院,獲准於民國39年改隸高樹鄉。居民皆屬客籍,大多務農,以鍾姓人氏居多,共有12鄰。大路關石獅公為大路關早期守護神,其中第三隻石獅為媽祖指示建造,獅老二因屁股被南華村民破壞變成一個洞,使其失去靈性,獅老大現安座於順天宮旁。 [11]
廣興
原名大路關,與廣福分村時,稱為「新大路關」,以別於「老大路關」。又名「坪頂」,蓋某地多丘陵,中有一低平小山。本村與廣福原屬一。水毀後與大路關分,有鍾恩郎率領十三戶人家遷居與此。廣興村信仰中心為三山國王廟,為大路關 最早的奉祀神祇,原舊廟因口社溪洪水氾濫沖毀,且隨著大路關分 ,王爺公金身移駕至新大路關。大路關恩公廟是因大路關早期與附近村莊起衝突,後建小祠供奉,遂於民國87年重建竣工。日據時代屬鹽埔鄉,民國39年改隸高樹鄉。居民皆屬客籍,泰半務農,以鍾姓人氏居多,亦是鄉土文學作家鍾理和故居,共有15鄰。[12]
新豐
屏東縣最北端之聚落,是 縣道185號(沿山公路)的起點,以山產著稱,為橫跨高、屏兩縣和濁口溪(荖濃溪支流)兩岸之聚落,近來許多退休人士選擇此處享受退休生活。本村原名尾寮,先民來此開墾時,為工作方便及防族群侵襲,搭建隘寮以安身及瞭望,因其設在最後故名尾寮。光復後改名為新豐,取欣欣向榮、豐衣足食之意。本村居民大多因船肚庄被水流失後,北遷開墾所建居,由於族群糾紛,清時曾派陶君文領兵屯居石頭營,以保護居民之安全。本村居民閩、客各半,相處和睦,以務農為主,潘、陳兩姓居多。其中客籍多來自桃園中壢、新竹關西、苗栗頭份一帶,閩籍則來自鹽埔、西瓜寮、加蚋埔、赤山等地,散居於大小十八部落,共有22鄰。[13]
舊寮
相傳先民初至其地開墾時為了工作方便,於其地蓋一處茅寮(草寮)後來開墾至對岸時,又蓋一處茅寮,遂將原先之茅寮稱為舊寮,新建之茅寮稱為新寮。先民大約於道光年間由福建漳州等地遷來,初居船肚,後有柯、林、蔡、塗等四姓人家十餘戶遷居至此。居民多屬閩籍,大多務農,以陳、柯為大姓,共有17鄰。[14]
司馬
本村昔為舊寮 之一部份,古稱思覓安,俗稱司馬安庄,為番界線所在地,故命名為司馬村。先民亦於道光年間出福建輾轉遷來,民三十九年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司馬村。居民均屬閩籍,以務農為主,陳、林為大姓,共有12鄰。[15]
菜寮
本村先民於道光十年左右自福建來台,初居船肚,其後由於閩客糾紛,劉連奎乃帶領劉姓人氏首先移居於此。後客籍之廖、賴兩姓人家亦因水權糾紛由舊寮遷來,以種菜為生,乃漸形成上菜寮與菜寮兩部落。光緒十三年,部份原居大埔之居民受水災侵襲移居本村西南,稱為上大埔(龍眼腳)。日據時代將三部落合併為菜寮村迄今。本村居民多為閩籍,務農為生,以劉、廖、賴、陳姓居多,共有12鄰。[16]
大埔
早期高樹鄉最大的村落,有龍眼腳、中仔、埔頭仔(內有早期移民浙江大陳義胞居民)三個小村落。本鄉先民約一百五十餘年前由廣東嘉應、大埔一帶遷移而來,始居於大埔頭,後因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荖濃溪洪水氾濫,村 被水流失,乃遷至中大埔及上大埔、建興等地定居。民國四十五年大陳義胞撤退來台,部份定居於本村(大陳第一新村)。本村居民閩客各半,閩客語通用,而風俗多從容俗,以務農為主,劉、楊、張姓居多數,共有11鄰。以1785年(清乾隆50年)間安奉的三山國王廟為信仰中心。[17]
建興
本村舊名大崗上或石南,蓋某地多石崗為荒涼未開發之石埔地,又名溪埔仔。由於居民刻苦經營,使其地面目一新,民國四十二年由溫老鄉長暮春命名為建興村。先民多由廣東、福建輾轉遷來。分為大崗上、青埔尾、大路關寮三部落,居民閩客各半,大多務農,以鍾、楊、黃、廖等姓居多,共有14鄰。[18]
田子
本村原名「清涼 」,頭為頂仔,客家人稱為田子腳,故名田子村。先民多孫於清乾隆年間由福建漳州遷來,初居於船肚。其後因洪水沖毀田地、房屋、無法安居,遂有潘、邱、林、楊、許五姓四十餘戶人家移居現址,居民均為閩籍,以務農為生,以許、邱、陳、林為大姓,共有15鄰。[19]
鹽樹
舊名「鹽樹腳」,先民由公館遷居於此時,村落中有一片鹽仔樹(鹽巴樹)林,乾隆二十九年鳳山知縣王瑛曾撰的《重修鳳山縣志》記錄為「鹽樹腳」,為高樹鄉最早開發地區之一,該村「新厝北宸宮」與內埔鄉黎明村(黎頭標)有宗教淵源(玄天上帝)。本村先民多由福建省漳浦縣輾轉遷來,初居於公館,後因公館居民共有十三部落,閩、客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加以洪水流失不少土地,遂由陳立帶領四十戶人家首先移居鹽樹。後來埔羌崙、船肚、麻六甲等地之居民亦漸遷至,形成本鄉昔日之行政及商業中心。居民都為閩籍,務農為主,以鄭、柯、陳為大姓,民國45年大陳義胞遷入,居於第三、第四、第五新村,共有22鄰。[20]
新南
舊名「新南勢」,居民多主要從舊南勢(南華村)移居而來。又名埔羌崙,乃蒲羌茂生之小崗阜,故以命名,因地處本鄉南境,有向南發展之新氣象,故取新南為村名。先民來自福建漳州同安、穎洲一帶,初居於今第三公墓溪旁,後因族群糾紛漸移居於現今之新南本。其後,埔羌崙、中崙、麻六甲及里港一帶居民受洪水之患,亦向新南、大邱園(大塊之埔地)、公館園遷移,遂形成大部落。居民多為閩籍,務農為生,以陳、鄭為大姓,共有12鄰。[21]
南華
乾隆二十九年鳳山知縣王瑛曾撰的《重修鳳山縣志 「新大路關」 》記錄為「大澤機」。村舊名舊南勢,戰後溫老鄉長慕春命名為南華,取向南發展之意。本村原為馬卡道族所居之地,清時福建永春陳姓家族首先遷入,與當地族人發生衝突,又與大路關人不睦,時有械鬥,歷時甚久。日本時代隸屬加蚋埔第七堡,戰後正式建置迄今。居民多為閩籍,務農為主,部份居民利用舊南勢河從事種植,以陳、辛兩姓為大姓,共有14鄰。[22]
舊
舊名「老阿拔泉」。源泉村人由舊分出,故稱以前之頭為舊。本村先民多於乾隆年間出福建泉州移居而來,初居於船肚,民前30年船肚洪水為患,乃遷移至此。日本時代與田子合為一堡;當時舊有台糖鐵路經過,於現今舊福德祠曾遭到飛機掃射,當時多人受傷,而其中因為沒搭乘到客運到屏東而決定轉搭台糖火車的三位女子身亡。戰後正式建置至今。居民多為閩籍,務農為生,近年來從事蔬果種植者不少,以楊、洪、黃為大姓,共有12鄰。[23]
源泉
舊名「新阿拔泉」,現以閩南語「阿拔泉」稱之。本村先民多由福建泉州輾轉遷來,立大約一百餘年,在未開墾之前在今玄天上帝廟後,有一片縱橫數甲之野生番石榴(拔仔)園,是以取石榴之音命名。日據時代稱為阿拔泉,光復後與溪埔分村,因番石榴園終年自出泉水,源源不絕,故由溫老鄉長慕春命名為源泉村。居民多為閩籍,以務農為主,陳、林、楊等姓居多,共有11鄰。[24]
行政機構
警察
消防
- 屏東縣消防局第一大隊高樹分隊
戶政
- 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高樹辦公室
水利
- 屏東農田水利會高樹工作站
林務
-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潮州工作站高樹分站
鄉民福利
生育補助津貼
- 設籍高樹鄉滿1年以上,每胎補助3萬元生育津貼。
教育費用補助
- 高樹鄉內國中、國小學童免繳書籍費、營養午餐費及牛奶水果費。
國中國小裝設冷氣
- 高樹鄉內國中、國小教室裝設冷氣。
老人津貼
- 重陽節,高樹鄉內65歲以上至79歲長者1500元、80歲至94歲3000元、95歲以上6000元。
醫療服務
衛生所
- 高樹鄉衛生所
醫院
- 大新醫院
- 聖恩內科醫院
西醫診所
- 國仁醫院高樹門診部
- 啟賢診所
- 杏元診所
- 佑昌診所
- 佑安診所
- 仁山診所
- 寶生診所
- 嘉誠診所
- 怡仁診所
- 德樹診所(內科、腎臟科附設洗腎中心)
眼科診所
- 高美眼科診所
中醫診所
晉德中醫診所
牙醫診所
- 黃牙醫診所
- 新美牙醫診所
- 救生牙醫診所
生活
金融機構
- 土地銀行高樹分行
- 高樹鄉農會信用部
電力
- 台灣電力公司屏東區營業處
- 高樹服務所
自來水
-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
- 高樹營運所
加油站
- 台灣中油高樹站
- 旺旺加油站
- 泰山加油站
- 志明加油站
- 飛力得加油站
停車場
- 高樹鄉公有立體停車場
超市
- 全聯福利中心
- 好媳婦生鮮超市
- 高樹鄉農會超市
便利商店
- 7-11
- 全家便利商店
家電
- 大同3C服務中心
藥妝店
- 屈臣氏
飲料店
- 50嵐
- 鮮茶道
- 茶之魔手
- 吳家紅茶冰
- 回憶小時候
- 紅茶幫
- 古早味紅茶冰
- 柚子狂想
特色
橋樑多
高樹鄉境內擁有5座橋樑連結交通運輸,故又稱「大橋之鄉」、「橋樑之鄉」:
- 高樹大橋 - 位於省道台22線,連接屏東縣高樹鄉與里港鄉,可通往屏東市、高雄市鳳山區、國道三號,新橋新建為雙向4車道。
- 南華大橋 - 位於省道台27線,連接屏東縣高樹鄉與鹽埔鄉,可通往屏東市、萬丹鄉、東港鎮,新橋新建為雙向4車道,2012年1月8日由馬英九主持通車典禮並開放行車。
- 大津橋 - 位於省道台27線,連接屏東縣高樹鄉與高雄市六龜區、茂林區,可通往茂林國家風景區、南橫公路,2010年新橋竣工通車。
- 高美大橋 - 位於縣道181號,連接屏東縣高樹鄉與高雄市美濃區,可通往高雄市旗美地區、臺南市,目前新橋已興建完成,由舊橋雙向2車道新建為新橋雙向4車道(2012年完工)。
- 廣福大橋 - 連接高樹鄉廣福村與廣興村的橋樑,當時廣福村名為關福村,本大橋廣興村佔地多,始為取「廣興」的廣、「關福」的福作為橋名,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先生到訪,覺得關福村聽起來就是要把福氣關起來,因而將村名改為大橋的名字,本橋位於屏27線鄉道,可通往沿山公路(縣道185號)、三地門鄉、內埔鄉及屏南鄉鎮、恆春半島之捷徑。
環境優勢
- 水質好 - 水質甘甜澄淨無污染,尤以「泰山山泉水」聞名。
- 農作物品質好 - 稻米、鳳梨、芋頭、木瓜、蓮霧、蜜棗、火龍果有口皆碑。
- 禪修聖地 - 沿山公路新豐村大津瀑布一帶寺廟叢聚,為一宗教叢林。
- 志工多 - 志工隊數量位居全台319鄉鎮前3名。
- 今週刊評選為全台15個幸福小鎮前5名
鄉土凝聚
- 社區團結意識佳 - 社區居民團結,彼此互助合作,社區巡守隊數量位居屏東縣前茅。
- 社區營造運動熱烈 - 各社區熱烈發展社區特色,美化社區環境,營造美麗社區公園。
- 鄉土意識凝聚力強 - 參與鄉土事務人士多,發展觀光事業,攜手打造鄉土特有文化。
首屈一指
屏東高樹蜜鄉國際馬拉松
自2014年舉辦第一屆後,大受好評。現為歷年鄉內重大活動,以結合在地水果特產與社區志工服務為特色。[27]
屆數 | 比賽日期 | 主題 | 主場地點 | 備註 |
---|---|---|---|---|
第一屆 | 2014年1月5日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二屆 | 2015年1月11日 | 家 42.195的距離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三屆 | 2016年1月10日 | 棗到人情味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四屆 | 2017年1月15日 | 尋棗.幸福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五屆 | 2018年1月14日 | 相揪來棗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六屆 | 2019年1月13日 | 相聚果鄉 逗陣來棗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第七屆 | 2020年2月26日 | 新春開跑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疫情期間如期舉行[28] |
第八屆 | 2021年2月28日 | 棗回初衷 跑出自我 | 屏東縣立高樹國中 | |
交通
通訊
- 電信
- 中華電信高樹服務中心
- 台灣大哥大電信高樹門市
- 遠傳電信高樹門市
教育
國民中學
- 屏東縣立高樹國民中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屏東縣立高泰國民中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國民中小學
國民小學
幼兒園
- 高樹鄉立幼兒園
- 屏東縣高樹鄉高樹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屏東縣高樹鄉舊寮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屏東縣高樹鄉田子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高樹小太陽幼兒園
- 鳳成幼兒園
圖書館
社會教育
- 高樹社會教育工作站
- 屏東社區大學高樹分班
- 高樹數位機會中心
旅遊
自然名勝
文化古蹟
人文活動
- 高樹鄉大埔村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 高樹元氣館
- 新豐休閒農業區
-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世界規模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
- 辜振甫先生墓園
- 新豐河堤公園(花炫河堤)
- 屏東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 - 高樹元氣館
- 賽嘉航空公園(廣興村)
- 南華輕航機飛行場
- 高樹鄉藝文廣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津山觀光農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山湖觀高爾夫球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廣興村)
- 泰和農場(源泉村)
- 大路關(廣福)石獅公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東振和平公園
- 高樹鄉休閒自行車道
- 加蚋埔(泰山村)馬卡道公廨夜祭(泰山村)
- 大路觀主題樂園(廣興村)
- 高樹鴻旗休閒有機農場(泰山村)
- 慈惠善導書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夜市
- 高樹夜市 - 逢週三、週六,於高樹市區慈雲寺(大廟)商展
特產
小吃
- 大埔青春不老隊青春釀
- 阿鳳山產店
- 清順山產
- 舊寮廟口正老店包子油條杏仁茶[29]
- 菜寮劉家豆花
- 泰山村鳳梨豆醬
- 廣興村廣興麵店(客家粄條)
- 廣福村大路關老麵店[30]
- 半百老店古早味
- 新真珍餐廳
- 可利屋客家菜
- 乙生火鍋城
- 老阿嬤的餐廳
- 嵐筑園庭園咖啡館
- 高樹華光路水煎餃
- Warehouse高樹倉庫咖啡
- 高樹正老牌牛肚湯
- Bogong Café 老伯公咖啡
藝術
- 東興紙廠客家油紙傘
參考來源
-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高樹加蚋埔變遷史」,潘智傑,2019,p.17
- (XLS). 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 2021-01-04 [2021-02-06].
-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1-02-06].
- 徐賢德. (PDF). 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2012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 高樹鄉公所. [2021-01-27].
- 熱帶植物保種的挪亞方舟與永續-植物資源共享平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聞資料 科技部 2019-07-12
- 運動筆記 / Ming Zhong Sung. . 聯合新聞網. 2020-11-19 09:08 [2021-01-27].
- . Facebook.
- .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7).
- 大路關老麵店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高樹鄉 |
- 高樹鄉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高樹鄉農會
- 高樹愛鄉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來去加蚋埔(泰山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高樹社會教育工作站
- 高樹愛鄉協會資訊
- 高樹優圃網
OpenStreetMap上有關高樹鄉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