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宇

姚文宇(1578-1646),字汝盛,號鏡山,法名普善浙江省處州府慶元縣人,齋教龍華派首領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被南明將領楊鼎卿勒索金錢,不屈而死。

生平

姚文宇是民間宗教的領袖,時常受到官府打擊,各地道門以口傳紀錄其生平,故說法不一。流傳較廣的說法如下:

姚文宇生於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三月十九日,本來是養、屠鴨為業,他卻不喜歡殺生,常至准提菩薩佛前懺悔,並在准提閣前的涼亭休憩,思考如何轉業。一朝,遇見一道人,道人勸他皈依龍華派,姚文宇立刻皈依,道人賜其法名普善,姚入教以後,聽了許多龍華首領羅思孚殷繼南的故事,心生嚮往。

後來,姚文宇決定不再接觸葷辛,離鄉改賣五穀,稍有積蓄。一日其族兄來訪,姚文宇煮了素食臘八粥,加上蓮子紅棗枸杞木耳冰糖等配料,招待族兄。族兄不知姚文宇茹素,認為姚文宇故意只給點心甜湯,不給正餐肉食,是要消遣其貧苦。族兄拍案大罵,索討葷食。姚文宇只好立刻上街買肉,卻意志昏沈,漫無目的,一直走到了縉雲縣殷繼南墳前,突然覺得「悟道」,於是在殷墳旁築草庵隱修一年,並身纏白布,為殷服喪。一年之後,開始傳教,自稱為殷繼南化身(殷繼南自稱是羅教始祖羅思孚化身),天启元年(1621年),步行到武義縣,向武義縣龍華會會友布道,獲得兩位會友「普波」與「普理」的信奉,而後一位來自福建汀州府連城縣染料商人李普敬,也拿出了十兩白銀資助,從此姚藉著「普波」家中的佛廳,開始「開堂接眾」。

姚文宇佈道時,一直以自己是殷繼南化身來勸募香火錢。但姚的說法受到當地士紳質疑:「殷祖師法難兵解登天(被官府處斬)時,你都已經五歲了,你怎麼可能是殷祖師轉世?」一時會場鼓譟,眾人皆大罵姚文宇是神棍詐騙。姚示意眾人安靜,緩緩反駁道:「五歲以前,我每天如行屍走肉,不發一言,直到殷涅槃那一天,我才突然靈光乍現,開始講話。」於是鄉民相信姚五歲以前沒有靈魂,爾後才是被殷死後的靈魂奪舍,故大為崇信。

由於姚善於說理,還能背誦殷生前說過的話,與典籍之中所誌,不差一字。故很快聚積信徒數千人,天启三年(1623年),殷繼南的女弟子「普福」,與殷繼南的老師「普記」,都被迫相信他是殷繼南的再來人三跪九叩拜姚為師。

崇禎二年(1629年)起,姚文宇創了「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八輩,後又加上了「和」輩,命弟子依照字輩出門傳教,信徒遍及江南,並傳入福建。他自稱「教主姚相公」,當官府查緝時,他命令教徒只叫他「相公」,從此基本上只稱「相公」,教門從此世襲,不再以轉世或收徒繼承。姚文宇創了一套儀軌,共計「十步」,凡教徒學習每一步者,都需要繳錢,前三步繳給當地的會堂,供應會堂開銷,第四步以上,全部所得,都屬於「相公」本人,如此吸金,姚家立刻變為大富門閥,家財萬貫。而且必須學到較高的「步」次,才能開堂收徒,故有志晉升者,無不努力捐輸,希望學到較高的「步」次。

姚家富裕之後,姚文宇娶了比他小三十餘歲的兩夫人:大房夫人夏普道、二房夫人周普正,二房周夫人生了姚鐸。姚文宇又領養了「金佛壽」為其養子。但金佛壽因為不事生產,且忤逆姚文宇,要與姚文宇爭家產。姚憂憤難平,只好到杭州遊玩一番,回家後,將金佛壽破門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後,清兵入關,兵鋒南下。劉伯溫的後裔劉孔昭宣揚滿洲士兵的惡行劣跡,起兵反清復明,姚文宇立刻大量捐助銀兩,孔昭大為感動,將姚留在劉府一個月,日夜聲色款待,回家時,劉以樂隊儀仗送其返家,沿途鑼鼓喧天,簫笛亂耳,無人不曉,一鄉盡知。被逐出姚府的金佛壽,只好投靠南明將領楊鼎卿,並向楊進讒言,以劉孔昭獲得姚家大筆資助為由,叫楊鼎卿也向姚文宇要求「助餉」,楊鼎卿眼見耳聞姚由劉家返鄉的排場,立刻勒索姚文宇。姚大怒,不願意給錢,還說:「我聽勸不聽逼,喫軟不喫硬。」。清順治三年(1646年),楊派兵包圍姚家,將姚家抄家,獲得銀幣元寶無數,卻又怕姚文宇指揮教徒報復、暴動,五月廿九日將姚文宇滅口。據說其死後,屍體不腐、不臭;楊鼎卿得知後大驚,延僧請道,廣作法會來超渡他,祈禱說:“非我罪也,爾子佛壽之過。”夏夫人與周夫人都逃到了福建省政和縣,夏夫人被信徒控制,周夫人攜姚鐸逃到後山。

參考文獻

  • 盧普量《龍華脈絡源流》
  • 羅士傑. (PDF). 《臺大歷史學報》. 2015, 56: 87–132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22)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