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門

崇禮門於1962年12月20日被評定為大韓民國第一號國寶,如今是為首爾,甚至韓國的象徵之一,被視為「國門」。門址附近有以其命名的南大門市場。2008年,木造的二重樓閣遭到縱火焚燬[1],僅存石造城基,之後歷時五年重建,於2013年完工。

崇禮門
別名南大門
概要
國家韓國
行政区首爾
地址世宗大路40號(南大門路4街29號)
坐标37°33′36″N 126°58′31″E
起造日1395年
竣工日1398年
翻新日2008年至2013年
知名于首爾四大城門之一
地圖
南大門
諺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崇禮門韓語:)别稱為南大門(),是位於韓國首爾市中區城門

歷史

崇禮門是首爾城郭四大城門中規模最大者,曾經是首爾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築物。於1395年起建造,於1398年朝鲜王朝時代落成,於1447年進行過大型的改建工程。日治時期,為了配合市區重建,有關單位於1907年將城牆拆除,只餘下城門,不對外開放。韓戰期間,崇禮門遭受戰火破壞,其後於1961年進行過一次大型的修復工程,於1963年5月14日完成。

崇禮門於2005年至2006年3月3日重开放前進行過修復工程,在工程进行的同时,当局作出了一份长达182页的城门蓝图以备不时之需;2008年發生縱火事件後,当局得以此蓝图將被焚毀的門樓予以重建。

火災與重建

火災后的崇禮門

2008年2月10日,一名蔡姓的70歲老翁以梯子潛入崇禮門,隨後潑灑稀釋液及以打火機縱火,韓國時間晚上8點50分左右,民眾通報崇禮門樓閣發生火災,消防部門出動32輛消防車與128名消防人員進行灌救,惟因為該建築物對韓國具有重要意義,消防單位只能夠在周邊滅火;仍然有燈光映照的閣樓於翌日零時58分起向首爾火車站方向開始坍塌,於凌晨1時54分許,整體木制框架連同脊樑瓦片完全塌落,僅下半部石砌部份保持完整。消防當局懷疑有人在崇禮門縱火,而早前亦有民眾目擊一名男子帶著一個籃子在樓上[2][3]。同月12日,警察宣布在江華島逮捕了蔡姓老翁,他也坦承縱火。根據調查,蔡姓老翁因為對其土地徵收所得到的補償金不滿,於2006年在昌慶宮縱火,及遭到罰金處分,此次縱火的動機似乎也是出於對韓國政府的忿怨。[4][5]

雖然木造的樓閣已經遭受燒毀,惟讓寧大君親筆書寫的「崇禮門」牌匾從火場中被搶救出。文化遺產廳建築文化遺產科長金相九表示,韓國文化部門於2006年繪制崇禮門的實際圖形,估計需要兩百億韓圓以上(約為新臺幣5.7億元;人民幣1.15億以上)以兩、三年時間始能重建崇禮門[6]。文化財廳廳長俞弘濬為此負起所有的責任而下台,他於2011年8月31日在MBC節目《膝蓋道士》上表示,當瓦片屋發生火災時,滅火要件第一個就是先將瓦片弄掉,才能夠有效率地直接撲滅火源。而事發的前兩年,水原也有類似的古蹟火災事件,當時消防人員將瓦片打碎,成功地在20分鐘內熄滅了火源,可是卻因此而受到調查,理由是「毀損文化遺產」。正因為如此,是次滅火時,無任何指揮官斗膽指示打碎瓦片,而當時的火災是在燃燒著屋裡的木頭,可是消防人員卻只能夠在外面灌水在屋瓦上,才導致滅火行動耗時6個小時,也導致了崇禮門毀損嚴重。[7]

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前後用了5年時間,斥資270億韓圓(約合新台幣7.8億元;人民幣1.55億元),由35,000名(包括數百名高級技術工匠)投入重建工程;韓國政府規定匠師必須身穿傳統服飾,使用傳統工法進行整修,重建工程於2013年4月29日完成。崇禮門是韓國至今耗時最長、最昂貴的重建計劃。重生後的崇禮門2013年5月4日重新開放。[8]然而至2013年11月,被揭露重建時使用現代漆料與一般木材,而非宣稱的傳統漆料金剛松,導致丹青脫落、梁柱龜裂等弊病[9][10]

圖片

交通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崇禮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