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

延平区
市辖区

南平市延平区夜景

  延平区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福建省南平市
区划类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50702
下级行政区6
方言延平官话
经纬度26.63958°N 118.1718°E / 26.63958; 118.1718
总面积2,652.84 平方千米
总人口(2010)497331[1]
时区UTC+8北京时间
邮政编码353000
电话区号+86 (0)599
網站:www.ypzf.gov.cn

延平区中國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市辖区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福建的延平城(今南平)和闽江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析侯官县北乡置南平县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建安郡延平县。南朝刘宋泰始年间(465─471年),复名南平县。武德三年(620年),改建州延平军。上元元年(674年),改为剑州五代闽国时,曾改延平镇、永平镇、龙津县、镡州。天德三年(945年),复改为延平军,旋改剑州剑浦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属南剑州景炎元年(1276年)右丞相文天祥于此设都督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复称延平府南平县。延平府民国初属建安道。

1949年5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平,设南平专区。1956年析县城等地设南平市,1958年裁县入市。1971年后曾属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国务院1994年9月5日批准撤销南平地区和南平市,设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区为南平市政府驻地。

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延平区迁至南平市建阳区[2]

地理

延平区地处闽江上游两大支流建溪沙溪交汇处,四周山峦起伏,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地势险要,且为一重要的水陆码头。早年福建交通不便,福州出省必经闽江逆流至延平府,而延平府亦为福州最为重要的门户。由江西入闽,延平府若陷则福州顺江可至,必不可守,故而有古语“铁打延平府,纸糊福州城”。水口水电站建立后,延平区成为库区,三江水位上涨,实际成为一人工湖,称延平湖。

市区多山,早年仅有一条沿江的主要街道,即今日的滨江路(旧名中山路),故而福州话中称又南平为“南平街”,后应兴建南平军分区方开拓另一条平行街道,名八一路。老市区在建溪、沙溪之间,近年来已在建溪、闽江干流之间的玉屏山及沙溪、闽江干流之间的九峰山脚下兴建若干新区,城区面积急剧扩展。江南新区(八仙、夏道)也在积极建设中。

延平区城区全景

语言

延平城区通行的方言是延平土官話。延平土官話又被稱作南平官话或南平方言,是北方官话的一種方言。延平土官話是官話在福建省境內的兩處語言島之一(另一處是長樂旗下話,通行於福州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满族村),也是面積較大的一處語言島。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1949年之后,由于大量福州居民迁入,南平城区内说福州话的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城区内说南平话者已经较少,普遍使用普通话。

交通

延平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福建进出省的要道。闽江干流历来为重要的水路交通线,沙溪可达三明,建溪可达建阳、建瓯,延平区最为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即为延福门码头。

在1990年之前,福建省仅有两条铁路线,分别为鹰厦铁路外福铁路。两条铁路在延平区来舟外洋交汇。1997年,横南铁路开通,由江西横峰至延平东连接外福铁路,为福建省第二条出省铁路。

高速公路方面, 京台高速未经过城区,但建有连接线,全长44公里。

由南平驱车至福州约需2小时,而乘坐城际列车需要不到3小时。

教育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原福建林学院)位于延平区西芹镇。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

历史名人

朱熹生于尤溪,旧属南平。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李延平)的学生,南宋绍兴二十三年,熹24岁,将赴任同安主簿,在延平见李侗。其后书信往来,结集为《延平答问》,为朱熹早期思想的重要研究资料。道南学派上承二程洛学,经杨时罗从彦、李延平而下启朱子闽学,其于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行政区划

延平区政府

延平区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3个、2个[3]

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南山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