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

相傳歸藏之名出於黃帝(又称歸藏氏)。文字記載出於商朝,但相較於《周易》,《歸藏》內容早已散佚而不完整。現存有歸藏卦(歸藏八卦圖),為伏羲八卦之衍生(旋轉一百八十度而成,伏羲八卦以卦為上,而《歸藏》以坤卦為首)。

歸藏》,又名《龜藏》,據中國古籍記載為占卜的三種方法(三易)之一,號稱《歸藏易》。

概述

據《周禮》記載,歸藏之名起源於黃帝時代——黃帝又称歸藏氏,故號稱歸藏易。[1]

歸藏成書於商朝,也是殷商時代使用的“陰陽之書”,[2][3]又稱之為坤干、坤乾、[4]商易,刘歆所编的《归藏》版本为約四千三百餘字。[5]

周禮》將「歸藏」和「連山」、《周易》並列為占卜的三種方法,統稱三易,共通性都是由8個经卦兩兩重叠的64個别卦组成。[6]三易的八卦圖,均由伏羲八卦圖演變而來。

八卦圖

三易八卦圖,彼此位置略有不同,一般認為起源自伏羲八卦之衍生。

归藏八卦圖








將伏羲八卦旋轉一百八十度,就成了歸藏卦。陰陽分判之方向,與伏羲八卦完全相反,而其往順來逆的方向亦與伏羲八卦恰恰相反。此經卦以“坤卦”為首,認為坤為大地,人類生息繁衍之所,生活所需取之於此。鄭玄注:“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7]

“《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萬物莫不藏於其中。
《說卦》曰:‘坤以藏之’,蓋造化發育之真機,常于此藏焉。
然而一元有一元之造化,癸亥甲子之交為之藏;
一歲有一歲之造化,冬夏二至之交為之藏;
一日有一日之造化,夜半日中之交為之藏。
是又《歸藏易》無所往而不用其藏也。
六十四卦藏者十有六,用者四十有八。乾為六十四卦之父,坤為六十四卦之母,
坤統藏卦,乾統用卦,坤、乾所以首六十四卦也。有藏者斯有用者,純坤又所以首純乾。” ——朱元昇《三易備考》

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歷代考究

在《汉书·艺文志》沒有紀錄,後人以此推測《归藏》在漢朝時可能部份已遺失。

魏晉時期,荀勗所編“晉《中經簿》”(中經“新簿”)則有〈归藏〉,主要記載卜筮相關的文辭”[8]。唐魏徵等撰《隋书·经籍志[9]收錄有〈歸藏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目錄摘要也提到:

“昔宓羲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蓋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實為三易: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文王作卦辭,謂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辭,孔子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而子夏為之傳。及秦焚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唯失說卦三篇。後河內女子得之。……

……歸藏,漢初已亡,案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貫於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

明朝杨慎以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

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10]

有專家以為晋代汲冢中出土的《易繇阴阳卦》,經過荀勗等人整理,就是今日所稱之《归藏》。[11]但《易繇阴阳卦》一書在宋朝已佚,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三代文》有张衡《灵宪》辑文,并注云:“当是《归藏》之文”,马国翰之《玉函山房辑佚书》亦有部份輯文。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12]

一說晋代前《归藏》易之文从未面世,晋以降历代《归藏》的版本均出自汲冢书《易繇阴阳卦》,而《易繇阴阳卦》的祖本则是孔子所见之《坤乾》,晋代荀勖将之命名为《归藏》,王家台秦简《易占》是以卦占为主体的《归藏》摘抄本。[13]朱渊清谓王家台《归藏》内容多出《穆天子传》,其成书約在战国时代。[14]

部份內容及衍生

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收錄〈歸藏〉一卷。其中引用明末清初的學者徐善,描述《歸藏》為:

“《歸藏》卦序:坤、震、坎、艮、兌、離、巽、乾,蓋震下一陽生於純坤,之後進坎而中,進艮而上,乃交於中五而得兌之二陽,然一陰猶在上也。至離而中陽進上,至巽而初陽進中,於是純乾體成,此陽氣漸長之序也。反而推之,巽下一陰生於純乾,之後進離而中,進兌而上,乃交於中五而得艮之二陰,然一陽猶在上也。至坎而中陰進上,至震而初陰進中,於是純坤體成,此陰氣漸長而陽氣歸藏之序也。‘歸藏’之名義殆本諸此,其數則自下而上者,始八終二,由於陽氣之生自無而有,其理為‘知來之逆’也。自下而上者,始二終八,由於陽氣之歸,自有而無,其理為‘數往者順’也。聖人命《歸藏》之名,蓋告人以反本復始之道焉。” ——徐善《四易》

注釋

  1. 《周禮》鄭玄注引杜子春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
  2. 王应麟误注“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3. 賈公彥《周禮疏》:“蓋子者之意,宓戲黃帝造其名,夏殷因其名以作易”。
  4. 礼记》·〈礼运篇〉引用了一段孔子的话:“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吾以是观之。”鄭玄注云:“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
  5. 桓谭《新论·正经》曰:“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6.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7. 郭懿雲 編. . 頂淵. 2010年9月: 頁45. ISBN 978-986-7175-40-3.
  8. 晉《中經簿》始有之,阮孝緒《七録》云:“《歸藏》雜卜筮之書雜事。”
  9. 《隋書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
  10. 《经义考》卷三
  11. 郭沫若:《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第389-392页
  12. 廖名春:〈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13. 任俊华,梁敢雄.《归藏》、《坤乾》源流考——兼论秦简《归藏》两种摘抄本的由来与命名〔J〕.周易研究,2002(6)
  14. 见朱渊清《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载《周易研究》2000年第6期。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