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水塘

新口岸水塘,是指位於澳門新口岸北面的水塘。此水塘沒有官方名稱,只稱為水塘葡萄牙語:)或貯水塘葡萄牙語:),坊間為了區分它與石排灣水塘,因此又會將之稱為澳門水塘大水塘。水塘屬花地瑪堂區管理,是澳門境內面積最大和貯水量最大的水塘。

大水塘
大水塘東北角

歷史

水塘步行徑中固定看台

水塘並非天然水塘,原屬黑沙環南面劏狗環海域,當年政府的填海計劃是把現在水塘的位置闢為工業區,不過後來批給自來水公司,配合當時澳門供水需求增加,便規劃成貯水塘。新口岸水塘的建造工程在1935年動工,並在1938年建成啟用。佔地面積約為三十萬平方米,當年設計的最高貯水量5億5千萬加侖。[1] 2000年,水塘16萬平方米的水面被塡平,興建水塘馬路。

水塘馬路

水塘馬路

水塘馬路(俗稱水塘新路),全長約530米,大部分4線雙向行車,連接鮑思高圓形地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用以緩解松山隧道的交通壓力,特別是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鮑思高圓形地一端設有立體交匯,是為了在大賽車期間兩區之間交通不會中斷。

水塘馬路興建在澳葡政府時已經提出,透過填平水塘部份水面用以興建道路,更於1998年完成公開招標[2],不過因財政問題等一度擱置。

回歸後因松山隧道交通問題惡化而再次提出。並於2000年6月開始建造工程,原定工期為十個月[3],不過因施工期間工程需修改建築圖則及遷就回歸周年慶祝活動而延期。最終於2002年1月4日通車,當時尚未有正式名稱,因此當時市民習慣稱為“水塘新路”。直至同年8月19日,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才把它正式命名為“水塘馬路”。

水塘步行徑

水塘步行徑
水塘步行徑

水塘步行徑是一條圍繞新口岸水塘的步行徑,此步行徑是水塘馬路的配套工程。因為環繞水塘而得名水塘步行徑,全長約2600米,分兩期工程建成。步行徑上設有涼亭、兒童遊樂設施及大眾健身設施。由於步行徑附近有不少住宅區,而且交通便利,因此是澳門居民除松山外最主要及最熱門的運動場地。它也是新口岸黑沙環的主要步行通道。為便利市民使用步行徑而設有三座行人天橋,分別連接黑沙環海濱公園、大賽車賽事中心及外港碼頭

歷史

步行徑建成前,新口岸水塘周圍屬於自來水公司管轄的禁區,被圍網環繞,人煙稀少。只有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因為在此設置看台,人流才有所增加。

2000年,水塘步行徑伴隨水塘馬路的工程一起動工,並於2002年1月4日啟用,當時全長約900米。水塘步行徑第二期的工程亦在2006年展開,為擴大市民可活動的休憩空間,第二期工程將步行徑延長1500米,形成一條全長2600米集康體設施和綠化休憩的環迴步行徑。

大水塘水廠

澳門自來水加建了水廠第二期。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新口岸水塘
  1. . [2014-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 . 澳門日報. 2002年1月4日 (中文(繁體)‎).
  3. . 澳門日報. 2000年6月29日 (中文(繁體)‎).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