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阿蓮區,是當地的名寺之一,主奉華嚴三聖、由浙江普陀山奉迎來臺的觀音菩薩,另祀達摩祖師和關聖帝君。
新超峰寺 | |
基本資訊 | |
---|---|
所在地 | 臺灣高雄市阿蓮區崗山里崗山95號 |
創建年份 | 昭和十八年(1943年) |
主神 | 華嚴三聖、觀音菩薩 |
例祭 |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日) 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佛誕)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
大崗山新超峰寺
歷史
新超峰寺的前身為超峰寺,日治昭和十六年(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兩年後大崗山被日本政府列為軍事重地,山上寺院被要求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前遷移。昭和十七年(1942年)8月1日大崗山六大寺院因為遷移案上遞陳請書,當時協議超峰寺、蓮峰寺、龍湖庵、淨蓮堂四所寺院合併為大超峰寺(慣稱大崗山超峰寺),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30日四所寺院僧尼移轉至阿蓮庄岡山營土名茄苳腳處,也就是新超峰寺現址,大崗山派開派祖師義敏法師隨同下山,鎮寺古觀音聖像也一併帶到新寺供奉,當時大超峰寺的住持為開吉法師。
戰後有部分大超峰寺僧尼寺眾回山上重建原超峰寺,部分寺眾則仍住在山下,於是有新、舊超峰寺區別,舊超峰寺仍慣稱「超峰寺」。後眾人協議分配寺產,田產屬山下新超峰寺擁有,山林則歸山上超峰寺所有,古觀音菩薩聖像以擲筊決定去留,最後因新超峰寺獲得較多聖筊次數而留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開吉法師將新超峰寺住持職位交給開參法師,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回大崗山領導寺眾重建蓮峰寺同時擔任住持。
建築
正殿(大雄寶殿)
新超峰寺建築格局為兩殿兩護式,前殿屋頂為廡殿式中央加硬山頂,中脊有雙龍與三法輪脊飾。前殿前拜亭屋頂為歇山頂,中脊脊飾為雙龍搶珠,前檐中柱為龍柱。由於興建期間正值二戰,為了充分應用物資,故利用許多大崗山上原寺院的建材、神桌、匾額與法器,前殿鏡面牆上禪語公案石雕、殿內石質金柱即為此例。前殿寬 10 丈,深 8 丈,可容納千人禮佛,是臺灣早期最大的佛殿。
殿內主尊供奉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白衣觀音,從祀善才、龍女、韋馱護法、伽藍護法,同祀藥師佛,左右偏殿供奉達摩祖師與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歷代祖師與地藏王菩薩。白衣觀音聖像屬於普陀山系明式觀音像,端正跏趺坐,手結禪定印,頭梳高髻,上覆巾帽垂及兩肩,白衣領鑲滾邊花紋,胸前璎珞簡潔,中衣結帶,垂衣及於雙腿及座前,衣紋轉折流暢,法相莊嚴慈悲,充分展現菩薩定慧之德,相傳係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臺灣知府蔣允焄分靈自浙江普陀山。
殿內有多張日治時期的神桌,其中昭和三年(1928年)淨蓮堂的頂棹、下棹雕刻精緻。殿內另有三方日治時期古匾,分別是大正九年庚申孟春月(1920年農曆正月)阿緱廳港西下里新東勢庄邱毓珍敬立之「大寶莊嚴」匾、昭和二年丁卯仲春吉旦(1927年農曆二月)台中市大正町郭水叩謝之「大雄寶殿」匾、超峰寺住持永定拜贈,祝淨蓮堂落成紀念之「道岸威然」匾。
後殿(開參老和尚紀念講堂和圓通寶殿)
後殿為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增建的兩層樓建築,上層為圓通寶殿(觀音殿),主供7尺高觀音銅像;下層為開參老和尚紀念講堂,供奉3尺半高開參老和尚銅像,殿內四壁貼印度紅寶石,外壁鑲嵌印度黑寶石,地面舖設花崗石,天花板上設袈裟造形樑,莊嚴典雅。
歷代住持
- 開派祖師與導師:義敏法師(1875-1947),俗名周春木
- 第一任住持:開吉法師(1886-?),俗名梁牪
- 第二任住持:開參法師(1893-1975),俗名吳石
- 第三任、四任住持:能學法師(1938-2018),俗名陳達雄
- 第五任住持:天池法師(1970-),台大化學研究所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大崗山法派的新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