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约翰·巴奇認為,日常生活中許多事物是因為環境的特性及對特性認知後的結果所造成,不是有意識刻意的選擇[1]

睡覺
孩童在家中閱讀
梳理頭髮
看電視

日常生活是人們每天所做、所想、所感覺的事物。

日常生活的研究是社會學的分支一。傑克·道格拉斯所著的《Everyday Life Sociology》是早期此領域的書籍之一[2]。日常生活也是歷史學文化人類學民俗学的研究主題之一。

隨著時代的不同,日常生活的內容也有很大的變化。現代生活中會有不同形式的媒體提供各種資訊,因此人們會依照其目的的不同,在不同媒體之間作選擇:看電視、使用網路、聽廣播、看報紙或是雜誌等[3]。不過現在生活中使用網路的比例越來越高,網路也成為一種溝通的方式,不少人已開始擔心網路會影響人們和其他人的互動。而且除了網路外,社交網路也是許多現在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参见

相關書籍

  •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901),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4]
  • 昂希·列斐伏爾(1947),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 拉乌尔·范内格姆(1967), 《Th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5]
  • 米歇爾·德·塞杜(1974), 《日常生活的實踐[6]
  • John Shotter(1993), 《Cultural politics of everyday life: Social constructionism, rhetoric and knowing of the third kind.》[7]
  • 约翰·巴奇(1997), 《The Automaticity of Everyday life.》[1]
  • 《The Everyday Life Reader》, 2001, edited by Ben Highmore. ISBN 041523025X

參考文獻

  1. John A. Bargh, Robert S. Wyer.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7: p.2. ISBN 0805816992.
  2. http://www.highbeam.com/doc/1O88-everydaylifesociologiesof.html%5B%5D
  3. [Baym, N. (2010), ‘Making New Media Make Sense’ in Personal Connec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Polity Press, Ch. 2].
  4. Sigmund Freud. . Dover Publications. 2012. ISBN 0486428613.
  5. Raoul Vaneigem. . 2001. ISBN 0946061017.
  6. Michel de Certeau.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ISBN 0520271459.
  7. PsycNET-Citation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