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雅阁

本田雅哥英語Honda 日語アコード)是一款由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於1976年推出的中型房車,台灣早期由南陽實業代理時稱,中國稱為,港澳稱為。在第四代分開為歐洲及北美-日本兩種車體、第五代分開為北美及日本-歐洲車體後,隨著2015年日本-歐洲較小車體Accord的停產,北美較大車體的Accord成為世界唯一銷售的Accord車型至今。

本田雅哥
Honda Accord
概览
制造商本田
生产日期1976–現在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小型房車 (1976–1993)
中型房車 (1994–2007)
大型房車 (2008–現在)
年表
前身车型Honda 1300

在台灣的車款則是由台灣本田汽車組裝生產。早期,第三代由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代理進口,第四至六代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及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代理進口。

在中国的車款由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組裝生產。

第一代

第一代雅哥
概览
生产日期1976年-1981年
装配地 日本狭山市
 马来西亚新山市 (OASB) [1]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三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动力布局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动力系统
引擎1.6 L EL1 I4
1.8 L EK1 I4
变速器二速自排
三速自排
五速手排
规格
整备质量2,000磅(907)
後方
1979-1981 Honda Accord三門掀背式汽車(歐洲)

第1代雅阁在1976年登場,在1981年停售。剛開始是三門艙蓋式汽車,1979年有四門房車型,並且性能提升至72匹馬力。這是日本第一個小型車擁有布座椅,轉速表,間歇刮水器,以及AM / FM收音機作為標準設備。1980年,選用的雙速自排變為三速自排,重新設計保險槓,有新的格柵和尾燈,增加了鉻遠程鏡(四門房車)黑色塑膠遠程鏡(LX車型),CVCC徽章被刪除。1981年增加SE車型,第一次有真皮座椅,電動車窗。原三門艙蓋式汽車也與四門, LX,和四門SE同時增加為黑色塑膠遠程鏡,Nivorno米色(#Y-39)改為奧斯陸米色(#YR-43)。

第二代

第二代雅阁
概览
别称本田 Vigor (日本)
生产日期1982-1985
装配地 日本狹山市
 美國馬麗維爾
 马来西亚新山市
尼爾森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三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动力系统
引擎1.6
1.8
变速器四速自排
五速手排
後方
掀背版
小改款
掀背版小改款

1981年於日本及歐洲登場, 在北美則於1982年推出。第2代雅哥除了在日本生產外,亦首次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本田車廠生產。推出首年即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日本車款,紀錄維持長達15年。本田同時在日本推出一款姐妹車本田Vigor。 除了使用新一代的內外裝,第2代雅哥的機械配搭與第一代非常相似,皆使用75匹馬力, 容積1,751cc, EK1 CVCC引擎,燃油效益增加15%。其大幅提升的質素,使其成為美國最可靠的車款之一至今。

第三代

第三代雅阁
概览
别称本田 Vigor (日本)
生产日期1986-1989
装配地 日本狹山市
 美國馬麗維爾
 马来西亚新山市
尼爾森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雙門跑車
三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三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动力系统
引擎2.0L
1.8L
变速器4速 自排
5速 手排
後方
內視圖
第3代雅阁(歐洲版)

第3代Accord於1985年在日本問世,在歐洲和北美則於1986年推出。其具有非常引人注目的外觀設計,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翻蓋式大燈。在Honda活躍於F1賽事的年代,許多的理念與技術亦廣泛導入第三代Accord。搭載DOHC雙凸輪軸16汽門高性能引擎,提昇高性能、低油耗的優點。4輪獨立Double Wishbone雙A臂懸吊系統。搭載4輪碟煞系統,配合先進之三迴路數位控制ABS。

第四代

第四代雅阁
概览
生产日期1989–1993
装配地 美國馬利維爾
 日本狹山市
尼爾遜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雙門跑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相关车型Honda Ascot
Honda Ascot Innova
Honda Inspire
Acura Vigor
Rover 600
动力系统
引擎1.8 and 2.0(JDM)

2.0L(TDM)

2.2L(USDM)
变速器4速 自排
5速 手排
後方
旅行版
轎跑車版

第4代Accord於90年元旦問世,以人性尊重為基礎,追求人性空間的世界房車。MM思想「人性空間極大化 機械空間極小化」。搭載NDC壓鑄技術所製造之16汽門鋁合金引擎,配合PGM-FI電腦程式燃油噴射系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耐磨、散熱快與動力強勁之特色。4.W.S四輪轉向操控系統。此代晚期加入安全氣囊裝置。

廠內代號:CB

CB1 4D 1.8 (JDM)

CB2 4D 1.8 (JDM)

CB3 4D 2.0 (JDM)

CB4 4D 2.0 (JDM)

CB6 2D 2.0(JDM)

CB7 2D/4D 2.2 (USDM)

CB8 5D 2.2 (EUR)

CB9 5D 2.2 (USDM)

第五代

第五代雅阁
概览
别称五十鈴 Aska
生产日期1994-1997
装配地 美國馬利維爾
 日本狹山市
尼爾遜
台灣新竹縣
 墨西哥埃爾薩爾托
 马来西亚新山市
 菲律賓聖塔羅莎市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中型車
車體風格雙門轎跑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相关车型Acura CL
Acura TL
Acura Vigor
Honda Inspire
Honda Ascot
动力系统
引擎2.0 2.2L
变速器4速 自排
5速 手排
本田第5代雅阁後方
三陽工業國產化的第五代雅哥,廠內代號 K7

第5代Accord於93年問世,引用獨創VTEC高性能引擎,配合調整汽門開啟的揚程與正時,在各個轉速領域,都可以獲得高動力及超低油耗。 PROSMATEC智慧型斜坡邏輯變速系統。高強度、高剛性安全車體,配合車門強化鋼樑及緩衝墊、SRS輔助氣囊、ABS防鎖死煞車系統、TCS循跡控制系統、LSD限滑差速器,TDC安全帶自動收縮系統,是在那年的風雲車。

隨著競爭對手相繼增加使用V型六缸引擎的車型,本田在1995年份Accord上首度使用一具來自第一代本田Legend的2.7升引擎。

Accord 2.0 EXi 五代

車型種類:4D轎車

排氣量(c.c.):1997

排列方式:L4

引擎型式:SOHC

壓縮比:9.0

燃料供應:噴射

使用燃料:92/95

傳動方式:FF

排檔設計:A4

最大馬力(hp/rpm):135/5700

最大扭力(kgm/rpm):18.5/5000

標示標準:JIS

懸吊系統:獨/獨

煞車系統:碟/碟

轉向系統:RP

迴轉半徑(m):5.5

車長(mm):4675

車寬(mm):1780

車高(mm):1400

軸距(mm):2715

空車車重(kg):1300

油箱容量(l):65

行李廂容積(l):NA

輪胎尺寸(前/後):195/60R15 / 195/60R15

第六代

第六代雅阁
概览
生产日期1997-2002
装配地 中国廣州市廣汽本田
 美國馬利維爾
 日本狹山市
尼爾遜
台灣新竹縣
 日本狭山市
 墨西哥埃爾薩爾托
 马来西亚新山市
 菲律賓聖塔羅莎市
 泰國阿瑜陀耶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中型車
車體風格雙門跑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相关车型Honda Torneo
轎跑車版
歐洲版
日本版
旅行版

第6代Accord於97年10月問世,更重視省油及低污染性,Honda再次引領造車工藝與環境融合之最高境界。 再進化VTEC引擎,強化燃料完全燃燒、讓排氣更乾淨。首將ABS列為標準配備前座搭載Smart-SRS智慧型輔助氣曩提昇安全性。五連桿雙A臂懸吊系統。

第七代

第七代雅阁
概览
别称本田 Inspire (日本第四代)
Acura TSX (北美第一代)
生产日期2003–2007
装配地 中国廣州市廣汽本田
 美國馬利維爾
 日本狹山市
尼爾遜
台灣屏東縣
 日本狭山市
 墨西哥埃爾薩爾托
 马来西亚新山市
 菲律賓聖塔羅莎市
 泰國阿瑜陀耶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中型車
車體風格雙門跑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FF layout
相关车型Acura TL
Honda Odyssey
Honda Pilot
动力系统
引擎2.0 L

2.4 L
3.0 L

3.0 L
变速器5速 自排
5速 手排
6速手排
北美版四門轎車
歐日版五門旅行車

第七代Accord分為兩種車型,一為較小的歐洲日本車型,及較大的北美車型。在替換掉一些較廉價的內裝組件後,歐洲日本車型也以Acura TSX入門高級車款在北美市場銷售。

第7代Accord於2003年問世。運用先進引擎技術,追求最高駕馭安全。智慧型完美動力i-VTEC引擎,具備高轉速高馬力,低污染低油耗等特色。追求最高標準安全性能(G-CON+4輪獨立迴路ABS+EBD系統)、雙前座Smart SRS氣囊、TCS與雙前座側氣囊。

第八代 (2008至2012年份)

第八代雅阁
概览
别称Honda Inspire
生产日期2008–2013
装配地Marysville, Ohio, USA
Lincoln, Alabama
Ayutthaya,Thailand
Guangzhou, China, Greater Noida, India 台灣屏東縣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Full-size car (sedan)
Mid-size car (coupe)
車體風格雙門跑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动力布局Front engine, front-wheel drive / four-wheel drive
相关车型Acura TL
动力系统
引擎2.0L
2.4L
3.5L
2.2L
变速器5-speed manual or automatic
6-speed manual or automatic

第8代Accord於2008元旦問世,搭載Honda VCMⅡ最新引擎科技,追求駕馭樂趣與節能最佳平衡。Honda VCMⅡ i-VTEC引擎,汽缸可做3、4、6缸啟閉運轉,完美達成高動力、低污染、低油耗特色。高階主被動安全性能:ACE+ABS+EBD+VSA、双前座Smart SRS、雙前座側方SRS、簾幕式側方SRS。車輛部分設計採用桃木裝飾。美國汽車雜誌 Car and driver 10 Best 獲獎次數最多者(在27年里拿了23次) 前雙A臂、 後雙A臂式多連桿。曾被美國權威消費者報導為最佳中型轎車。

馬來西亞第二代寶騰Perdana亦是基於第八代北美Accord的品牌工程車款。

第九代 (2013至2017年份)

第九代
概览
生产日期2012–2018
装配地 泰國阿瑜陀耶[2]
 中国廣州廣汽本田
 马来西亚新山市[3]
 日本狭山市
设计师Riku Wada (2010)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中型車轎車轎跑車
車體風格四門 房車
兩門 轎跑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相关车型Honda Odyssey
Acura TLX
动力系统
引擎2.0 L R20A3 I4
2.0L i-VTEC I4 PGM-Fi DOHC i-VTEC + 2 Electric Motors (Accord Hybrid)
2.4 L K24W I4
3.0 L V6 (China only)
3.5 L J35Y V6
变速器CVT (I4)
6速 手排 (I4, V6)
5速 自排 (I4)
6速 自排 (V6)
规格
轴距Sedan: 2,776 mm(109.3英寸)
Coupe: 2,725 mm(107.3英寸)
长度Sedan: 4,862 mm(191.4英寸)
Coupe: 4,806 mm(189.2英寸)
宽度Sedan: 1,849 mm(72.8英寸)
高度Sedan: 1,466 mm(57.7英寸)
Coupe: 1,435 mm(56.5英寸)
整备质量3,193磅(1,448) sedan[4]

第十代 (2018年份起)

第十代
概览
生产日期2017年至今
款式年份2018年分起
装配地 泰國阿瑜陀耶[5]
 中国廣州廣汽本田
 马来西亚新山市[6]
 日本狭山市
设计师RToshinobu Minami (exterior: 2015)
Yosuke Shimizu (interior: 2015)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中型車轎車轎跑車
車體風格四門 轎車
动力布局前置前驅
动力系统
引擎1.5 L L15BE I4 (turbo)
2.0 L K20C4[ I4 (turbo)
2.0L i-VTEC I4 PGM-Fi DOHC i-VTEC + 2 Electric Motors (Hybrid)
变速器CVT (1.5T)
6速手排 (1.5T)(2.0T Sport)
10速自排 (2.0T)
油電混合 (無)
规格
轴距Sedan: 2,830 mm(111.4英寸)
长度Sedan: 4,851 mm(191.0英寸)
宽度Sedan: 1,854 mm(73英寸)
高度Sedan: 1,466 mm(57.7英寸)

第十代Accord在2017年7月14日於底特律發表[7],9月18日開始量產,10月18日在美國市場、10月27日在加拿大市場以2018年份車款開始銷售[8]。油電車款則於2018年四月開始銷售。

第十代Accord與第十代Civic和第五代CR-V基於相同的本田新一代中小車平台。與第九代相比,第十代軸距增長約50公厘,但車長縮短約10公厘,車寬小幅增寬了約1公厘。在動力來源方面汽油車款有兩種選擇,均為渦輪增壓直列四缸引擎:與CVT和六速手動變速箱相配的1.5升引擎,及與十速自動和六速手動變速箱相配的2.0升引擎。油電車款的動力來源是第九代的改良版,為一具2.0升阿特金森循環直列四缸自然進氣加雙電動馬達系統。

本田在中國大陸的另一合資公司東風本田也生產品牌工程本田Inspire車款,Inspire有著另行設計的水箱護罩及保險桿罩等塑膠組件。

参考文献

  1. Leeps. . New Straits Times / Google News Archive. 4 June 1989 [3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2. Tadeo, Patrick Everett. . Top Gear Philippines. 29 March 2013 [3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1).
  3. . honda.com.my. [30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4. . adandp.medi. [30 March 2016].
  5. Tadeo, Patrick Everett. . Top Gear Philippines. 29 March 2013 [3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1).
  6. . honda.com.my. [30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7. (新闻稿). American Honda Motor. 14 July 2017 [15 July 2017].
  8. Rosevear, John. . The Motley Fool. 18 October 2017 [3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