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標

林金標1898年3月27日-1984年),臺灣教師、政治人物。曾當選第二屆民選臺中市市長中國國民黨籍。

林金標
臺中市第2任市長
任期
1954年6月2日-1960年6月2日
前任楊基先
继任邱欽洲
个人资料
出生1898年3月27日
日治臺灣臺中廳
逝世1984年
国籍 大日本帝國(1898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84年)
政党 中國國民黨

早年生平

林金標出生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8歲時進入臺中公學校就讀。常被老師指定為通譯,協助批改作業。畢業後林金標先進高等科一年準備升學,隨後以第三名考取國語學校師範部,除上課外也學習中文。國語學校畢業後,林金標曾回臺中公學校出任教師五年,歷任訓導、教諭。[1]在任教期間曾適逢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臺視察,林金標出任御前教學。

大正十年(1921年),林金標離開教壇轉往實業界。[2]:558與兩位兄長開設協和商行,經營木材生意。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出現大量商機。加上臺灣總督府日月潭設置水力發電廠,木材需要量甚大,家族遂與日商新見喜三合作,擴大營運規模,並以準時交貨的高品質,建立信譽。

大正十四年(1925年)起,林金標繼承父志,出任保甲聯合會會長,期間達20年。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因建設防空壕及臨時軍舍,需要大量木材,使得木價大漲。然而林金標也受到經濟警察的壓制,被指控哄抬價格而入獄,遭羈押了32天。之後將資金轉移至土地開發,先向霧峰林家林階堂買下東員寶的31甲土地,暢通水利灌溉系統、敷土,並種植甘蔗,因戰爭糖價上漲,又獲利甚多。稍後又買進大坑 360 甲林地,進行造林、燒炭、養魚、養豬,以及畜養雞鴨、種香茅和煉油等事業,實施多角化經營,以奠定多元的事業基礎。家族也因擁有大坑山區林地,在臺中地區富甲一方,成為林業鉅子。

政途

戰後,林金標當選臺中市參議會參議員。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就職,並被選為副議長(議長黃朝清)。任內積極處理糧荒問題,向南部緊急購買5萬斤番薯應急,擴大米糧來源的取得。二二八事件時,臺中市政府空無一人,林金標負起臺中市安危之責,將外省人集中於5家旅社,由消防隊員日夜保護,再與黃克立市長聯繫。並盡力收回武器,恢復治安。

1951年,林金標出馬角逐第一屆民選臺中市長,與楊基先進入第二輪投票,最後敗給楊基先。選後林金標轉任國民黨市黨部財務委員,積極整頓青年與民眾兩黨直營旅館。之後林金標升為國民黨臺中市黨部主委,任內舉行新進黨員訓練,在全市各區設民眾服務站。

1954年,林金標角逐第二屆臺中市長選舉,擊敗黨外醫師張深鑐當選市長。1957年擊敗何春木連任成功。1960年卸任。

林金標在臺中市長任內解決東海大學與市立二中校地問題,創立市立三中,並與省政府溝通創辦體育專校。此外亦推動民間經營臺中市公車,由張啟仲籌募300萬元資金,先向公路局租車營運,獲利後再由市政府擔保,向臺灣銀行借款200萬元,分5年攤還,奠定其基礎。並以民眾預購方式籌措資金,再配合美援補助款,完成臺中市自動電話改裝。陸續完成臺中市第二、三、四市場,及篤行市場一心市場。亦買斷果菜公會經營市場之權利,再和農會合辦經營果菜市場。

林金標任內被視為清廉,他以量入為出的方式,將臺中市財政納入正軌,使臺中市出現結餘,並且任內沒有變賣市有財產。然而由於林金標三次市長選舉的對手楊基先、張深鑐及何春木均為政壇強手,使林金標付出相當「代價」。在兩任市長結束後,家道已告中落,工廠、林地已先後易主。[3]:50巫永福回憶,單是在林金標與楊基先競選市長一仗,就使林金標出售了一紡織工廠及北電區弋坑三百甲山火田。[4]

臺中市長卸任後,林金標轉任臺灣省政府顧問。之後當選臺灣省軍人之友社理事。1963年擔任臺灣省選舉委員會監察委員。

1984年,林金標逝世。

註釋

  1.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查詢,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2. 林進發. .
  3. . 台灣時報社. 1977年9月.
  4. 白色恐怖下的台中市政府秘書,巫永福回憶錄--我的風霜歲月 (節錄)。

參考文獻

  • 〈林金標〉,《臺中市志人物誌》,頁20-22。
  • 〈林金標為競選散盡家財〉,台灣時報社集體探訪,《政海浮沉錄》,鳳山市:《台灣時報》社,1977年9月。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台中市政府
前任:
楊基先
台中市市長
第二、三屆
1954年6月2日-1960年6月2日
繼任:
邱欽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