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

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為2015年1月7日發生於法國巴黎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法语发音:[ʃaʁli ɛbdo])總部的恐怖袭击案,导致12死11傷。[18][19]遇难者包括兩名警員和多位周刊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周刊主编。由兩名身穿“圣战”服装的蒙面男子發動襲擊。这兩名兇徒还高喊「Allahu Akbar」(真主至大)向平民百姓和警方射击。[20]该杂志因经常諷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受到世界注目[21][22]

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
案发数小时后,记者、警察和救援车辆聚集在街头
位置《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巴黎十一区尼古拉·阿佩尔街10号[1]
蒙鲁日枪击案:蒙鲁日和平大道和皮埃尔·布罗索莱大道的交界处
围攻:巴黎文森门Hypercacher犹太超市、法兰西岛达马尔坦昂戈埃勒
48.85925°N 2.37025°E / 48.85925; 2.37025
日期2015年1月7日
2015年1月7日 (2015-01-07)11:30CET –2015年1月9日 (2015-01-09) 18:35CET(UTC+01:00
目標查理周刊》的记者和漫画家
類型恐怖攻擊、屠杀
武器《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 蒙鲁日枪击案:
Hypercacher人质事件:两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
死亡20人
  • 《查理周刊》枪击案12名受害者(8名员工、2名警員、2名市民)
  • 蒙鲁日枪击案1名警員
  • 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围攻中2名兇手
  • 文森门围攻中的5人(4名人质、1名兇手)
受傷至少21人
  • 《查理周刊》枪击案的11名员工和多名警察
  • 蒙鲁日枪击案中的1名路人
  • 文森门围攻中的6名人质和3名警察
主謀組織:

行兇者:

赛义德·库阿希、谢里夫·库阿希[11][12]、阿梅迪·库利巴利[13]
「Charlie Hebdo」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
臺灣
港澳

警方搜捕两名兇手,查出他們為親兄弟,認定此次為激進派穆斯林發起的「恐怖袭击」行動,並形容兇手“携带重型武器,极为危险”,法兰西岛皮卡第的威胁级别提升至「最高戒备状态」。1月9日,警方在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工业区寻获兩名恐怖分子,其时有人质遭胁持[23]。枪击案的兩名兇徒与另一名在蒙鲁日發動枪击案的兇手有联系[24]。这名枪手同样在文森门的犹太雜貨店挟持人质。警方在达马尔坦和文森门同时发起突袭,击毙了這三名恐怖分子[25]。1月7日到9日,四個案發地共有包括三名槍手在內的20人死亡[26],至少21人受伤,部分伤势严重。本次袭击是法国恐怖主义1961年维特里勒弗朗索瓦火车爆炸案以来,40年來最严重的一次襲擊[27]

周刊幸存的员工宣布,下周如期发刊,出刊数由上一期的6万册,升至100万册[28][29]。並引發了2015年1月11日的共和遊行,歐洲光法國巴黎本地就有上百萬民眾走上街頭,支持言論自由、反恐怖主義與對多元文化的尊重等等的普世價值觀。

背景

《查理周刊》是法国的左翼讽刺周刊,以不循规蹈矩而著稱,内容涵盖漫画新聞辩论笑话,语气充满揶揄,强烈反宗教[30],所刊文章、圖片時常批評法國政府极右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杂志从1969年创刊,1981年中断,随后于1992年复刊[31]

2006年該周刊轉載了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而遭到提告,但提告失敗。2011年11月2日,該周刊出版特刊,把周刊名換成Charia Hebdo(Charia是伊斯蘭教法沙里亞的法語,與Charlie的拼寫和法語發音都很相近),將先知穆罕默德列為主編,刊載穆罕默德的漫畫,以「慶祝」突尼斯復興運動黨大選勝利。雜誌社宣佈將發行這份特刊後,於11月2日凌晨遭到燃燒彈襲擊,網站也被黑客入侵。[32]2012年9月19日,該周刊再次刊載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甚至描繪穆罕默德的裸體,回應伊斯蘭國家因反對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而爆發的大規模示威抗議。[33][34]法國政府因此提升一部份法國大使館的保安,關閉其派駐在約二十個伊斯蘭國家的使領館、文化中心和國際學校,[35]又出動防暴警察在雜誌社外防衛。[34][36][37]

漫画家斯德凡·夏邦尼耶(Stéphane "Charb" Charbonnier)自2009年担任杂志总编辑直至遇害。2013年,基地组织将他连同3名《日德兰邮报》工作人员库尔特·韦斯特加德卡斯滕·杰斯特弗莱明·罗斯列入通缉名单[38][39][40]

2015年1月7日枪击案当日上午,《查理周刊》在封面发表了署名为米歇尔·维勒贝克的漫画,他的最新小说《臣服》也是当天发布,描述未来由穆斯林统治的法国。杂志封面包括维勒贝克的序言:“2015年,我会掉光牙齿”“2022年,我将守斋戒月[41]”。

事件经历

袭击发生在當地時間1月7日上午11时30分,事发现场像是经历一次“大屠杀”。法国检方和警方证实,事件造成12人死亡,另有不少于11人受伤,其中至少6人伤势严重。[42][43]死者中包括周刊的多名记者漫画家和2名警察,此外还有1名專欄经济学者[44]

兩名[45]黑衣蒙面男子,手持AK-47突擊步槍火箭筒,首先進入尼古拉·阿佩尔街(Rue Nicolas-Appert)6號,兩人認為這裡是編輯辦公室所在地,但辦公室其實位於10號。[46](周刊一年前搬到這隱蔽地方。)[47][48]他們發現走錯地方後,開槍擊碎玻璃門,逼迫員工說出正確地址。[48]他們來到10號後,先向大堂的兩名維修工人開槍,打死其中一人。[49]他們隨後挾持漫畫家Coco(Corinne Rey)作人質,逼迫她打開辦公室的門。[lower-alpha 1][48]漫畫家Coco試圖讓他們迷路,帶他們到三樓,但編輯辦公室其實是在二樓。他們威脅在梯間遇到的一名房客,找到了正確的門口,用槍恐嚇Coco,命令她輸入強化門的密碼,進入編輯辦公室。他們闖入時,辦公室內正在開每周的編輯會議。[51][48]他們先問Charb是誰,[52]然後向他開槍。Charb是他們的頭號目標。之後他們兩人將雜誌編輯逐一點名,向編輯宣佈:「你們侮辱了先知,要付出代價。」[52][48],便向其他編輯人員連環掃射,殺死十人,其中有八名編輯人員,一名訪客,一名負責保護Charb的警員。[47][53]他們離開大樓後繼續開火,呼喊「真主至大」。[54]

根據巴黎檢察官弗朗索瓦·莫兰(François Molins)所述,這兩人乘坐停在大樓前的黑色雪铁龙C3 II逃走。[55]他們首先遇到巡邏警車,向其開火,沒有打傷人。之後遇上騎自行車前來的巡邏警員,雙方交火,無人傷亡。他們在勒努瓦大道第三次遇到巡邏警員。[56]他們下車開火,一位名為阿梅德()的穆斯林警員腹部中槍倒地。儘管阿梅德舉手表示投降,一名槍手仍上前朝他的頭部開槍。[57]隨後兩名槍手上車,高喊「我們為先知穆罕默德報仇了」和「我們殺了查理周刊」。[58]他們被警方追捕,在法比安上校廣場撞上了一輛大众途安轿车,車上的女駕駛受傷。[59]他們的車在莫城街(Rue de Meaux)45號一間麵包店前撞上欄杆,因而棄車,用槍搶了一輛路過的雷诺Clio轿车,向Porte de Pantin駛去。[56][60]至此失去他們的蹤影。[61]

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部署大量軍警,并在巴黎全城搜捕發動恐怖攻擊的嫌犯。[42][43][62][63]

动机

美國中央情报局副主任迈克尔·莫雷尔认为槍手的动机“十分明确”,试图关闭「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媒体机构」《查理周刊》的漫画時常揶揄、讽刺伊斯兰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與現代的穆斯林领袖,造成槍手的怨恨,此應為槍手的主要動機。[26]

2013年3月,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即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他们的英文杂志《启示》发表一份暗杀名单,名单中就有被该组织指责侮辱伊斯兰教的斯特凡·查邦尼尔等人[64][65]

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在推特上发布了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卡通形象。这幅讽刺漫画良好祝愿巴格达迪,巴格达迪在漫画中回复,“最重要是身体健康。”漫画署名“HONORE”,是在当天晚些时候的袭击中遇害的菲利普·奥诺雷的姓氏。这也是《查理周刊》在大屠杀前的最后一条推文[66]

後續连环袭击

围攻达马尔坦昂戈埃勒
文森門脅持案
查理周刊袭击案
巴黎各袭击地点。

蒙鲁日枪击案

1月8日,一名叫阿梅迪·库利巴利的32岁塞內加爾男子,在巴黎南部郊区蒙鲁日和平大道和皮埃尔·布罗索莱大道的交界处,开枪打死一名警察。一名清道夫也在袭击中严重受伤。消息人士表示,库利巴利跟袭击查理周刊的枪手,隸屬於同一個聖戰組織,法国警方表示事件之间存在著某種關係[67]

文森門脅持案

阿梅迪·库利巴利其後於1月9日闖入巴黎東部文森門(Porte de Vincennes)一家猶太人超市,劫持多名人質。大批全副武裝的警員立刻封鎖了超市附近地區,而警方的直升機也在有關地區上空盤旋。[68]

围捕行动

枪击案發生後,法國警方立刻開展大規模搜捕行動。法國內政部長宣布在全國各地已經部署88,000名警員和安全部隊士兵。

库阿希兄弟在枪击案後,在巴黎北區的莫城街(Rue de Meaux)棄車而逃,並劫持了第二輛小汽車。[69]兩人其後在埃納省維萊科特雷市RN2公路旁搶劫了一個加油站,獲得食物和汽油之後,繼續逃亡。[70]

警員們將搜捕重點集中在該加油站附近的幾個鄉鎮和森林地區,還將皮卡第區的警戒等級提到了最高程度。全副武裝的警員們,在當地挨家挨戶搜索库阿希兄弟。法國警方的特種部隊亦部署在該地區,裝備包括直升機。[71][72]

围攻达马尔坦昂戈埃勒

1月9日上午,法政府证实巴黎东北部35公里处塞納-馬恩省达马尔坦昂戈埃勒传出枪声和爆炸声[73]。据报道,在交火中有多人受伤,可能有一人死亡,警方將达马尔坦昂戈埃勒重重包圍,並告誡居民,千萬不要出門[73]

上午9时30分左右,库阿希兄弟帶著AK-47突擊步槍火箭筒逃进达马尔坦昂戈埃勒工业区,衝入标示牌印刷廠“创作发现趋势公司”的办公室(坐标:49.063122°N 2.694095°E / 49.063122; 2.694095),公司老闆卡塔拉諾(Michele Catalano)命其26岁員工勒佩爾(Lilian Lepere)到廠房後面躲避,卡塔拉諾自己留下來與库阿希兄弟周旋,這兩名槍手對卡塔拉諾很有禮貌,對話間皆稱之為「先生」。卡塔拉諾泡咖啡招待這兩名槍手,氣氛融洽,又發現其中一人頸部流血,也幫他敷藥。正當此時,一名廠商來公司洽公,遇上這兩名槍手,其中一人表示:「我不殺無辜的平民。」並讓該廠商離去。卡塔拉諾約被挾持一個小時後,平安獲釋。勒佩爾則一直躲在廠房後的紙箱內,不斷傳簡訊通知警察公司內的狀況,並提供两名槍手的位置、武器等資料[74][75][76]

而後警方發現了库阿希兄弟的蹤跡,戴高乐机场附近10公里处因警方围攻而关闭两条飞机跑道[73][77]。内政部长貝爾納·卡澤納夫呼吁警方采取行动消灭凶手。然而,该部发言人表示希望率先与嫌犯「建立对话」。官员接触了這兩名槍手,谈判在封锁区500米处一間人员安全撤出的学校内展开[78]

围困持续了八个多小时,邻近大楼下午16時30分左右至少响起三次爆炸声,库阿希兄弟被击毙,行动结束。一名法国安全官员证实,這兩名槍手“走出来开火”时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79][80]。现场搜出燃烧瓶和榴弹发射器等武器[76]

围攻文森门

同样在1月9日,手持两把AK-47突擊步槍的库利巴利,袭击了巴黎东部文森门公园一個犹太杂货店,杀死四人,并挟持人质[73][81]。他的女性帮凶推测是他的妻子哈亚特·布迈丁[82]。后来证实,库利巴利也是蒙鲁日案的罪魁祸首[13]。一名目击者称:“人们在购物时,一名男子拿着步枪进来,往各个方向开枪。我趕緊跑出来。枪声持续了几秒钟」[83],據《卫报》报道,當時库利巴利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犯下的这些行为,是在捍卫『被压迫的穆斯林』,尤其是巴勒斯坦出身的,並以猶太人開設的雜貨店為目標,展開報復猶太人的行動[84][85]」。

库利巴利据称在围攻过程中与库阿希兄弟碰面,并告诉警方如果两兄弟受伤,他会杀害人质[86]。警方攻入杂货店击毙了库利巴利[87]。15名人质获救[88],但包括两名警察在内的多人受伤[89]

兇手

赛义德·库阿希

赛义德·库阿希
謝里夫·库阿希

赛义德·库阿希(Saïd Kouachi,1980年9月7日-2015年1月9日)和谢里夫·库阿希(Chérif Kouachi),被法国警方认定为袭击的主要嫌疑人[90][91]两人是阿尔及利亚穆斯林,均来自热讷维耶,分别为34岁和32岁。他们的父母是來自阿尔及利亚的移民[90][92][93][94]。两兄弟还很小就成了孤儿,而谢里夫去巴黎找赛义德前,曾被寄养于雷恩[93]

谢里夫·库阿希

谢里夫·库阿希(Chérif Kouachi,1982年11月29日-2015年1月9日),曾用名阿布·伊森(Abu Issen),是“巴茨-肖蒙网络”的骨干,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协助基地组织发动圣战。22岁的他于2005年1月被捕,当时他和另一名男子正准备离开巴沙尔·阿萨德统治下的叙利亚,躲避美军“网关行动”对圣战者的打击[95]。2005年1月到2006年10月的监禁期间,谢里夫遇见了贾迈勒·贝格哈尔(Djamel Beghal)。贝格哈尔于2001年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他曾密谋炸毁美国驻巴黎大使馆的部分建筑[95]

谢里夫在巴黎的第19区,成为阿达佤清真寺的伊斯蘭激进传教士法里德·本耶图(Farid Benyettou)的学生。库阿希想袭击法国的犹太目标,但本耶图告诉他法国不像伊拉克,不是“圣战的地方[96]”。

2008年,谢里夫因為协助運送激进穆斯林到伊拉克參加扎卡维領導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活動,被判定犯有恐怖主义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其中18個月缓期執行[90][94][97][98]。他支援伊拉克叛亂的動機,源自对美国阿布格莱布监狱折磨犯人的愤怒[99][100]

2010年,库阿希兄弟被认为与一起协助另一名穆斯林斯麦因·艾特·阿里·贝勒卡西姆(Smain Ait Ali Belkacem)越狱的案子有关。然而,因缺乏证据未起诉两人。贝勒卡西姆發動了造成8人死亡的1995年巴黎地铁和区域快铁爆炸案[95][101]

2011年,赛义德来到也门,接受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武装分子的训练[102]

阿梅迪·库利巴利

阿梅迪·库利巴利英語:,1982年2月27日-2015年1月9日),被认定是犯下文森门挾持案和蒙鲁日枪击案的枪手[13]。他生于巴黎郊区的奥尔日河畔于维西。17岁那年,他因犯下数起枪击案和贩毒而被定罪,精神病专家为巴黎法院准备的一份报告,发现库利巴利有着“不成熟的病态人格”,“自省能力较差[103]”。

2005年在监狱服刑期间,他遇见因武装抢劫入狱的谢里夫·库阿希(Cherif Kouachi),跟谢里夫一同皈依伊斯蘭教,並成为激进派穆斯林[104]。刑满释放后,他与哈亚特·布迈丁(Hayat Boumeddiene)以未被法國法律認可的宗教儀式舉行「婚禮」。[105]。2009年7月15日,库利巴利同其他500個法國年輕人在一場關於培訓與年輕人就業的活動中会见了时任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06]

会见萨科齐十个月后,库利巴利因案被調查,警方搜查其公寓时,发现了240发7.62毫米步枪子弹。库利巴利声称正打算在街上出售弹药[107]。早前消息表示,库利巴利是库阿希兄弟的好友[108]。库利巴利和库阿希兄弟同为“巴茨肖蒙恐怖集团”的骨干,该组织名字来源于他们经常见面、给其他法裔阿尔及利亚极端分子做体能训练的肖蒙山丘公园[109]。库利巴利被认为是受到巴黎的一名伊斯兰传教士影響而變得激進,然後萌生在伊拉克叙利亚戰鬥的念頭[110]

2010年,库利巴利因协助他人越狱,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库阿希兄弟也参与其中。库利巴利後來被提早释放[111]

無罪獲釋者

18岁的哈米德·穆拉德(Hamyd Mourad),来自法国的兰斯,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社交網站上流傳後,於當日晚上11時向警方自首,[112][113]並未被起訴且已經獲釋[114]

受害者

遇害
  • 弗雷德里克·布瓦索(Frédéric Boisseau),42岁,索迪斯建筑工人,在大堂中被射殺。
  • 弗蘭克·布林索拉罗(Franck Brinsolaro),49岁,夏布的保镖[115]
  • 卡比(让·卡比特),76岁,漫画家。
  • 埃尔莎·卡亚(Elsa Cayat),54岁,精神分析学家和专栏作家。
  • 夏布(斯德凡·夏邦尼耶),47岁,漫画家、专栏作家,《查理周刊》总编辑。
  • 菲利普·奥诺雷(Philippe Honoré),74岁,漫画家。
  • 贝尔纳·马里斯(Bernard Maris),68岁,经济学家、编辑和专栏作家[116][117]
  • 艾哈迈德·梅拉贝特(Ahmed Merabet),42岁,法國籍阿尔及利亚裔穆斯林警察[118][119],躺在地上时被射殺,頭部中彈。[120][121][122][123]
  • 穆斯塔法·乌拉(Moustapha Ourrad),副编辑[118][124][125][126]
  • 米歇尔·雷诺(Michel Renaud),69岁,会议嘉宾[127]
  • 蒂纽斯,57岁,漫画家[128]
  • 乔治·沃林斯基,80岁,突尼斯犹太漫画家[129][130][131][132][133]
负伤
  • 西蒙·菲耶斯基(Simon Fieschi),31岁,网站管理员,肩膀中枪[134]
  • 菲利普·朗松(Philippe Lançon),记者,脸部中弹,情况危急。
  • 法布里斯·尼科利诺(Fabrice Nicolino),59岁,记者,腿部中弹。
  • 洛朗·「里斯」·苏里索(Laurent“Riss”Sourisseau),48岁,漫画家,肩膀中枪[135]
  • 身份不明的警官[136][137][138]

三名与会者安然无恙:其中有两名工作人员西戈莱纳·万松(Sigolene Vinson)和洛朗·萊熱(Laurent Leger),嘉宾热拉尔德·盖拉德。因迟到而被枪手要求带入楼內的漫画家科琳娜·“可可”·雷(Corinne "Coco" Rey)[139][140][141]

本次袭击时自1961年法国维特里火车爆炸案以来最致命的恐怖活动,当时案件由法国反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军事異議分子秘密军事组织策划,造成28人死[27]

后续

法国

本次事件為法国本土40年以来,傷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件,法国政府已視為恐怖攻擊巴黎乃至各地的安全警戒提升至最高層級,政府投入大量軍警進行緝捕。事發之後,在巴黎東北部、南部地區傳出數起槍擊事件。7日晚,法国全境有超过10万人为恐怖事件中的遇难者祈祷,他们高举“無畏”(Not afraid)、“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等标语,以支持该周刊。[142]事後,歐陸各地主張西方反對伊斯蘭化的情緒高漲[143][144]。幸存员工宣布下周如期出刊,八页的版面是平常的一半,印刷超过以往的6万份达到100万份[145]。数字媒体创新基金会向该杂志捐赠25万欧元,与法国新闻多元化基金会的捐赠相配套[146][147]。《卫报》传媒集团出于同样原因,单独捐赠10万英镑[148]

安保

袭击发生后,法国将恐怖警戒提升至最高级别,向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媒体机构、宗教场所和埃菲尔铁塔部署士兵。英国外交部警告前往巴黎的公民[149]纽约市警察局下令加强位于曼哈顿上东城法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安保措施[150]。在2005年穆罕默德争议性漫画事件中心的丹麦,媒体机构的安保增加[151]

枪击案发生后数小时,西班牙内政大臣豪尔赫·费尔南德斯·迪亚兹表示,西班牙的反恐安保级别已经提升,该国将与法国共享袭击事件的有关信息,火车站周边等公共场所和全国各地城市的街道都增派警力[152]

英国运输警察1月8日证实,将在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附近加强武装巡逻,有报告指出嫌疑人正移向欧洲之星北部站点。他们表示,加强巡逻是对公众的保证和保持可见性,尤其是没有嫌疑人前往圣潘克拉斯的可靠报道[153]

比利时《P-》杂志的工作人员已交由警方保护,尽管没有受到具体威胁。该杂志此前成功由丹麦漫画家库尔特·韦斯特加德绘制的穆罕默德漫画[154]

法國內政部周一(1月12日)宣佈周二開始調遣一萬軍人增強國內安保,並派數千名警察保護各地的猶太教學校。[155]

全国哀悼

法国总统奥朗德于事发之后就前往现场,并确认该次事件为恐怖袭击法国总统府及内政部都降半旗为遇难者致哀。[156]奥朗德宣布8日为全国哀悼日,呼吁民众在中午时分为遇难者默哀追思,并要求全法国连续三天降半旗致哀。[157]

槍擊事件三日後(1月10日),法國各地包括首都巴黎馬賽奧爾良尼斯波城圖盧茲南特等城市,都舉行了集會遊行,紀念在槍擊攻擊中喪生的人,有70萬人參與。群眾們高舉著「反對種族歧視」、「團結」、「我是查理」的布條和標語,以譴責襲擊事件。[158]當局於巴黎部署了約2000名警察和1350名士兵,以保護示威者。[159]

1月11日,巴黎舉行共和遊行,群眾由巴黎共和國廣場遊行到民族廣場,共150萬民眾參加。40多國政要包括包括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法國國內政界各個政黨派別的人士亦有出席。與恐怖襲擊中遇害者家屬一起,手挽手並肩走在遊行的前列。全法各地至少370萬法國民眾參加了在各大城市舉行的反恐示威活動。[160]

再引争议

1月14日,查理周刊再次刊登穆罕默德的漫画,封面上画着哭泣的穆罕默德手持写着“我是查理”的纸张,上方还写着“一切都被宽恕”的话语。[161]此漫画引发了伊斯兰世界的一轮抗议,包括尼日尔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162][163][164]尼日尔的示威者烧毁了8座基督教教堂,至少10人丧生。[165]

庭审

2020年9月2日,14名涉嫌在查理周刊枪击案及Hypercacher犹太超市围攻行动中为袭击者提供武器的人士在巴黎受审[166][167]

各界关注

英國國家美術館上投射着法國國旗

政壇

英国首相卡梅伦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白宫发言人俄罗斯总统发言人等皆对此次事件的恐怖主义行为予以谴责。[168]安理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人权高级专员扎伊德和言论表达自由特别报告员凯伊等也对此作出谴责。此外教科文组织已降半旗致哀。[169]

媒体

多个媒体纷纷对枪击案表示抗议。《解放报》、《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法国媒体,在网站上挂上印有“我是查理”口号的黑色横幅。《解放报》的印刷版头版用了另一个黑色版头“我们都是查理”(Nous sommes tous Charlie),当天巴黎诺曼底更名为查理诺曼底[151]。法国版和英国版的谷歌在袭击当天,以黑丝带致哀[22]

英国讽刺杂志《私家侦探》(Private Eye)的编辑伊恩·希斯洛普(Ian Hislop)发表声明,他表示:“我对这种可怕的袭击搞到胆寒和震惊——在欧洲言论自由的心脏发动的血腥袭击……今天笑声渐熄[170]。”世界各地的众多漫画家,发动有关《查理周刊》袭击案的卡通作出回应[171]。《阿斯泰利克斯历险记》的作家、87岁高龄的阿尔贝·乌代尔佐也作画支持《查理周刊》[172]

枪击案发生数小时,一些英文媒体选择重新发布引起争议的漫画。突出的例子有彭博新闻社[173]、《赫芬顿邮报[174]、《每日野兽[175]、《Gawker[176]、《Vox[177]和《自由灯塔[178]。其他新闻机构也报道了枪击事件,但不发布争议画作,如《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179]CNN美国半岛电视台美联社和《每日电讯报[180]。后者被指责自我审查[181][182]。此前有反对所有描绘穆罕默德指引的BBC,也公布了《查理周刊》的封面,并声称正审查有关指引[183]

其他媒体,如柏林《信使报》和波兰《选举报》,在案发翌日转载了《查理周刊》的漫画[184]。至少有三家丹麦报社刊登了《查理周刊》的漫画,小报《B.T.》刊登了一幅将穆罕默德悲叹喜欢“白痴”的封面[151]

埃及日报《Al-Masry Al-Youm》刊登署名为“Je suis Charlie”的年轻漫画家的作品,声援受害者[185]。该报网站也以幻灯片形式摆出《查理周刊》的争议性漫画,这让博主乔纳森·盖尔感到惊讶,也许是“史无前例”的举动,受到当地描绘宗教人物阿拉伯艺术家的施压[186]

媒體大亨默多克於1月10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也許大多數穆斯林是和平的,但是直到他們承認並摧毀他們不斷壯大的聖戰分子癌瘤前,他們必需為此負責。」他的發言引起爭議。他發表上述推文後,在另一推文表示「政治正確朝向否認和偽善」。[187]

居住美國的知名華人作家陳破空發表評論:“西方國家民主自由多元化,被激進的穆斯林所利用,一方面,他們得以在西方國家大明其白地宣傳他們的教義、無所限制的發展他們的宗教,但另一方面,在伊斯蘭國家,除伊斯蘭教之外,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佛教,卻受到嚴厲的限制和排斥,異教徒受到公開迫害。這種不對等、不對稱的文明博弈,可能導致伊斯蘭教一教獨大,其發展趨勢令人擔憂。”[188]

社群行動

案發後當晚,數以萬計來自法國各地聲援的市民及群眾,紛紛聚集於查理周刊總部附近的共和國廣場悼念亡者。法國各城鎮乃至世界各地,均有民眾發起哀悼儀式[189]。人們以手持「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無畏」(Not afraid)等標語,或握著象徵創意鉛筆,向罹難的漫畫創作家致哀。同時,網路社群亦出現大量以捍衛言論自由精神為題材的插畫、漫畫作品,如以「查理布朗也哭了」為題[190][191],以聲援或諷刺恐怖攻擊事件[192][193][194]

屠殺事件支持者

1月9日在阿富汗乌鲁兹甘省有數百人遊行,讚揚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的兇徒。[195]

1月11日, 英國伊斯蘭教士米扎努爾·拉赫曼(Mizanur Rahman)對槍擊事件表示贊同,又指「英國是伊斯蘭的敵人」[196]

以穆罕默德為封面的新一期《查理周刊》出版後,1月15日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有約300人遊行,要求絞死該周刊的漫畫家,有示威者的標語稱「製作褻瀆先知的漫畫是最惡劣的恐怖主義行為」。博科聖地首領阿布巴卡爾·謝考在網上視頻表示為巴黎的屠殺案歡呼。[197]

參見

附註

  1. “”(我去托兒所接女兒,來到雜誌社的大樓大門時,兩名拿著重型武器的蒙面人用暴力威迫我們。他們要到樓上。我按了密碼。他們開槍射Wolinski、Cabu……過程有5分鐘左右……我躲在一張桌子下……他們說的法語相當流暢……自稱是阿爾蓋達的成員。)[50]

參考文獻

  1. . Le Monde. 7 January 2015.
  2. Helene Fouquet. . Bloomberg. 7 January 2015 (英语).
  3. . 7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4. . The Daily Telegraph. 7 January 2015.
  5. . Yahoo News. 7 January 2015.
  6. Ben Doherty. . The Guardian.
  7. Mejia, Paula. . Newsweek.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8. . 7 January 2015 [2015].
  9. . The Daily Telegraph.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10. .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1. .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2. .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英语).
  13. Le suspect de Montrouge, Amedy Coulibaly, était bien le tireur de Vincennes, Le Monde
  14.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2015年1月12日 [2015-01-12].
  15. .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5年1月7日 [2015-01-07].
  16. . 人民网. 2015年1月9日 [2015-01-09].
  17. . 新华网. 2015年1月7日 [2015-01-07].
  18. . BBC. 2015年1月7日.(英文)
  19. . 無綫新聞. 2015年1月7日.(粵語)
  20. .
  21. . BBC News. [8 January 2015].
  22. Saul, Heather. . The Independent.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23. . The Guardian. 9 January 2015.
  24. . Le Parisien. 9 January 2015.
  25. . Le Figaro.
  26. . The New York Times.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27. Pech, Marie-Estelle. . Le Figaro.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28. . The Times of India. 8 January 2015.
  29. Martinson, Jane; Sweney, Mark. . The Guardian. London. 8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30. Charb. [No, Charlie Hebdo is not racist!]. Le Monde. 20 November 2013 [4 March 2014] (法语).
  31. Cabu, Jean; Val, Philippe. . Nouvel Observateur. 5 September 2008 [9 January 2015].
  32. . BBC. 2 November 2011 [21 December 2011].
  33. "Charlie Hebdo publie des caricatures de Mahomet". BMFTV (法文) Retrieved 19 September 2012.
  34. Vinocur, Nicholas. . Reuters. The National Post. 19 September 2012 [19 September 2012].
  35. Samuel, Henry. . The Telegraph. 19 September 2012 [20 September 2012].
  36. Khazan, Olga. . The Washington Post. 19 September 2012 [19 September 2012].
  37. Keller, Greg; Hinnant, Lori. . The Huffington Post. 19 September 2012 [19 September 2012].
  38. Dashiell Bennet. . The Wire. 1 March 2013 [8 January 2015].
  39. Conal Urquhart. . Time.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40. Ward, Victoria. . The Telegraph.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41. Freund, Charles Paul. . Reason. 9 January 2015 [10 January 2015].
  42. . 京华时报. 2015年1月8日 [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7日).
  43. . BBC. 2015-01-07 [2015-01-07].
  44. . 新华网. 2015年1月8日 [2015-01-07].
  45. . lefigaro.fr (法语).
  46. . lepoint.fr. 07/01/2015 (法语).
  47. Patricia Tourancheau. . liberation.fr. 7 janvier 2015.
  48. Attentat à « Charlie Hebdo » : « Vous allez payer car vous avez insulté le prophète », Le Monde, 8 janvier 2015
  49. L'Obs : Ce qu'il s'est passé dans l'immeuble de "Charlie Hebdo"
  50. Charlie Hebdo : Le témoignage de la dessinatrice Coco, humanite.fr, consulté le 8 janvier 2015
  51. . Le Monde. 7 janvier 2015.
  52. Soren Seelow. . LeMonde.fr. 2015-01-08 (法语).
  53. . lefigaro.fr. 2015-01-07.
  54. Vincent Vantighem. . 20minutes.fr. 2015-01-07.
  55. . lepoint.fr. 2015-01-07 (法语).
  56. . franceinfo.fr. 7 janvier 2015.
  57. . 中時電子報. 2015-01-10.
  58. . AFP. 7 janvier 2015.
  59. Le Monde.fr avec AFP. . LeMonde.fr. 2015-01-07 (法语).
  60. . www.sudouest.fr. 7 janvier 2015.
  61. . www.lesinrocks.com. 7 janvier 2015.
  62. . 新文化报. 2015-01-08 [2015-01-07].
  63. . 新华社. 2015年1月7日 [2015-01-07].
  64. . 8 January 2015 [2015].
  65. . 9 January 2015 [2015].
  66. . BBC.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67. . dpa-international.com.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0日).
  68. . BBC. [9 January 2015].
  69. . BBC. [8 January 2015].
  70. . BBC. [8 January 2015].
  71. . 紐約時報. [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72. . BBC. [8 January 2015].
  73. . BBC News. 9 January 2015.
  74. . Sky News.
  75. . Daily Mail.
  76. . Yahoo! News.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77. . linternaute.com. 9 January 2015.
  78. Charlie Hebdo hunt: Police surround Paris suspects, BBC News. Retrieved 9 January 2015.
  79. Charlie Hebdo attack: 3 suspects, 4 hostages killed in separate attacks near Paris, CBC News. Retrieved 9 January 2015.
  80. Charlie Hebdo attack: Kouachi brothers killed, BBC News. Retrieved 9 January 2015.
  81. . Haaretz. 9 January 2015.
  82. . MidiLibre.fr.
  83. . The Independent.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84. Matthew Weaver. . the Guardian. [10 January 2015].
  85. . Reuters. [10 January 2015].
  86.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87. Amedy Coulibaly Dead: 5 Fast Facts You Need to Know,'
  88. . CBS News.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8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90. Higgins, Andrew; De La Baume, Maia. . The New York Times. 8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91. . Daily Mail. 7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92. . The Independent. [9 January 2015].
  93. . Libération. [8 January 2015].
  94. . NBC News. [8 January 2015].
  95. bbc news, 9 January 2015
  96. cnn.com 8 January 2015
  97. Matthieu Suc. . Le Monde.fr.
  98. . Daily Mirror.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99. . NBC News.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100. . NBC News. 30 March 2008 [7 January 2015].
  101. theglobeandmail.com
  102. . The Huffington Post. [9 January 2015].
  103. . The Huffington Post.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04. . Daily News. New York.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05. . Daily Mail.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06. . Time.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07. . Daily News. New York.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08. . dpa-international.com.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0日).
  109. . Channel 4. 9 January 2015.
  110. . Daily Express. 9 January 2015.
  1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12. . France 24. 2015-01-08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113. . Le Figaro. 2015-01-08 [2015-01-08].
  114. . BBC News. 2015-01-11.
  115. Attentat de Charlie Hebdo, l'un des policiers tués demeurait en Normandie. 7 January 2015 www.tendanceouest.com in French (Google translated)
  116. . Le Point (法语).
  117. . L'Essentiel.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法语).
  118. . The Independent. [9 January 2015].
  119. . 20 Minutes. [9 January 2015].
  120. . 7 January 2015.
  121. . Mirror.
  122. .
  123. Polly Mosendz. . Newsweek.
  124. . Le Monde.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法语).
  125. . Le Matin.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26. . TSA.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9日) (法语).
  127. Manuel Armand. . Le Monde.
  128. . BBC. 8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129. . Le Monde (法语).
  130. . Haaretz.com. 9 January 2015 [10 January 2015].
  131. . ynet. [10 January 2015].
  132. . Fox News. [1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133. . 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 [10 January 2015].
  134.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35. . Le Telegramme. 8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8日).
  136. Translated text
  137. . Le Parisien (France).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法语).
  138. . The Guardian.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英语).
  139. . The Globe and Mail.
  140. . Los Angeles Times. 8 January 2015.
  141. Alderman, Liz. . The New York Times.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英语).
  142. . 2015-01-08 [2015-01-07].
  143. . 台灣蘋果日報. 2015年1月9日 [2015-01-09].
  144. . 聯合報 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 2015年1月8日 [2015-01-08].
  145. . BBC. 8 January 2015.
  146. Russell Brandom. . The Verge. 8 January 2015.
  147. Jon Stone. . The Independent. 8 January 2015.
  148. . The New York Times. 8 January 2015.
  149. Pleasance, Chris. . Daily Mail.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150. . ABC News. [8 January 2015].
  151. Madi, Mohamed; Ryder, Sherie. . BBC News. 8 January 2015 [8 January 2015].
  152. Andrew O'Reilly. . Fox News Latino.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153. Paul Wright. . Hampstead Highgate Express. [8 January 2015].
  154. Andrew O'Reilly. . nieuwsblad.be. 8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荷兰语).
  155. . BBC. [12 January 2015].
  156. 王莉兰. . 环球网. 2015-01-08 [2015-01-07].
  157. . 中国新闻网. 2015年1月8日 [2015-01-07].
  158. . BBC中文网. 2015年1月10日 [2015-01-10].
  159. . BBC news. 2015年1月10日 [2015-01-10].
  160.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5年1月11日 [2015-01-11].
  161. . 人民网. 2015年1月14日 [2015-01-18].
  162. . 环球网. 2015年1月18日 [2015-01-18].
  163. . 腾讯网. 2015年1月16日 [2015-01-18].
  164. . BBC中文网. 2015年1月18日 [2015-01-18].
  165. . 法广中文网. 2015年1月18日 [2015-01-18].
  166. . the Guardian. 2 September 2020.
  167. . BBC News. 2 September 2020.
  168. . 中国新闻网. 2015-01-07 [2015-01-07].
  169. . 中国新闻网. 2015年1月8日 [2015-01-07].
  170. Matthew Champion. . The Independent. 7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0日).
  171. Meghan Keneally. . ABC News. 7 January 2015 [7 January 2015].
  172. Eleftheriou-Smith, Loulla-Mae. . The Independent. 9 January 2015 [9 January 2015].
  173. Bloomberg Photos. . Bloomberg. 7 January 2015.
  174. Catherine Taibi. . The Huffington Post. 7 January 2015.
  175. . Daily Beast. 2 November 2011.
  176. Max Read. . Gawker. 7 January 2015.
  177. Amanda Taub. . Vox. 7 January 2015.
  178. Lachlan Markey. . Washington Free Beacon. 7 January 2015.
  179. Virginia Power, Larry McShane. . Daily News. New York. 7 January 2015. (cover image pixelated)
  180. Andrew Marszal, Barney Henderson and David Millward. . The Telegraph. 7 January 2015. (as reported by Slate)
  181. Hadas Gold (7 January 2015) News orgs censor Charlie Hebdo cartoons after attack Politico.
  182. Ben Mathis-Lilley. . Slate.
  183. Plunkett, John. . The Guardian. 9 January 2015 [10 January 2015].
  184. BERLINER KURIER on Twitter: "Unsere Titelseite von morgen. #JeSuisCharlie http://t.co/4z7CF1RALY"
  185. Gehad, Reem. . Al-Ahram. 8 January 2014 [8 January 2015].
  186. . PRI. 7 January 2014 [8 January 2015].
  187. . The Independent. 2015-01-10. Maybe most Moslems peaceful, but until they recognize and destroy their growing jihadist cancer they must be held responsible.
  188. 焦点对话: 恐袭引争议,欧洲穆斯林化?
  189. . 台灣聯合報. 2015年1月8日 [2015-01-08].
  190. . The Poke. 2015-01-08 [2015-01-08] (英语).
  191. 施旖婕. . 台灣壹周刊. 2015-01-08 [2015-01-08].
  192. . 新頭殼newtalk,周佑政/綜合報導. 2015年1月8日 [2015-01-08].
  193. . 風傳媒,閻紀宇/綜合報導. 2015年1月7日 [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194. 周佩萱. . 台灣蘋果日報. 2015-01-08 [2015-01-08].
  195. . Daily Mail Online. 2015-01-10.
  196. 'What do you expect if you insult Islam?' British hate preacher BACKS the Paris massacres and tells his followers 'Britain is the enemy of Islam'DailyMail. 2015-01-11
  197. . Daily Mail Online. 2015-01-15 [2015-01-16].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