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惔

柳惔
出生462年
南朝宋
逝世507年
南朝梁
职业南朝梁官员

柳惔462年-507年),文通,河东解人。南朝齐司空柳世隆次子,本人为南朝梁官员

生平

南朝宋年间

柳惔好学,善作文,尤其懂音律,年轻时与长兄柳悦齐名。[1]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年),萧赜为中军大将军,命柳惔为参军,转主簿。[2]

南朝齐年间

南朝齐高官王俭同时也是辞赋家、目录学家,曾对人称赞柳悦、柳惔兄弟:“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王俭任尚书左仆射时,曾拜访柳世隆家,柳世隆以为拜访自己,徘徊良久。但王俭上门后,只问柳悦和柳惔,对柳世隆说:“您贤能的儿子都有盛才,一日见顾,今故报礼。若仍相造,似非本意,恐年少窥人。”[1]

后萧赜为齐武帝,柳惔曾参加他在烽火楼的设宴,齐武帝认为他的诗写得好,对弟弟豫章王萧嶷说柳惔不但风韵清爽,而且作文刚健秀美。[1]

后入为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舍人,为皇子巴东王萧子响友(幕僚),萧子响为荆州刺史,柳惔随之赴任。萧子响昵近小人,柳惔知道要遭祸,称病回京。后萧子响作乱被杀,柳惔得免。[1][2]

历任中书侍郎、中护军长史。累迁新安太守,因无政绩被免。久后,为右军谘议参军事。建武末年,为西戎校尉,永元元年(499年)四月,在宁朔将军任上为梁、南秦二州刺史。[3]二年(500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十二月,柳惔举汉中响应。[1][4]三年(501年)正月,皇弟南康王萧宝融为相国,时封梁王的萧衍屡上表劝其登基,柳惔与竟陵太守曹景宗一同劝进。[5]二月,萧宝融发檄文到京邑,赞柳惔等人同起义兵。[6]三月萧宝融登基为齐和帝后,以时任征虏将军柳惔为益、宁二州刺史,[7]后又用为侍中,领前军将军。[2]

南朝梁年间

萧衍登基为梁武帝,征柳惔为护军将军,未拜,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先前萧衍任雍州刺史时,曾解茅土玉环赠柳惔。天监二年(503年)元会(新年宴会),武帝问柳惔所佩玉环是否新亭所赠。柳惔答是的,一直佩带着。武帝趁机劝酒,柳惔没喝完,武帝说:“我经常将卿比作刘越石。”罢会后,封柳惔为曲江县侯,邑千户。武帝趁宴作诗送给柳惔:“尔实冠群后,惟馀实念功。”又曾说:“徐元瑜(前广州刺史,谋袭广州,被诛)违命岭南,周朝的书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朕已放其诸子,何如?”柳惔说:“罚不及嗣,赏延于后,今复见之圣朝。”时人以为他知言。三年(504年)正月迁尚书右仆射[1][2][8][9][10]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武帝大举北伐,以弟中军大将军临川王萧宏都督众军,以柳惔为副。梁军起初于五年(506年)五月攻克梁城,但七月,萧宏得知魏援军在附近,畏懦不敢进军,商议班师。左卫将军吕僧珍建议知难而退,萧宏同意,柳惔不同意:“自我大军所临,何城不服,何谓难乎?”众将也都不同意退军。[11]九月,梁军败,萧宏、柳惔、徐州刺史昌义之等屯梁城,北魏中山王元英又大破梁军于淮南,萧宏、柳惔、昌义之等大将五人弃梁城沿淮东逃,米三十万石为魏所获。元英追杀梁军到马头,[12][13]擒梁将四十二人,斩获五万有余。[14][15][16]北伐失败,柳惔复为仆射,因久病转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给亲信二十人。未拜,六年(507年)六月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湘州刺史。[8]十月,卒于州。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赠侍中、抚军将军,给鼓吹一部。谥[1][2]

性格特点

柳惔度量宽博,家人未尝见其喜怒。很敬重妻子,以至于畏惮她,虽然本性爱音乐,却不敢看漂亮的女伎。仆射张稷与柳惔关系亲密,得柳惔妻敬重。张稷每拜见柳惔,必先相问夫人。柳惔每欲见女妓,都通过张稷请奏妻子。其妻隔幔坐,妓女才出来,柳惔才能看到。[1]

作品

柳惔著《仁政传》及《诸诗赋》,粗有辞义。[1][2]有文集《柳惔集》二十卷。[17]

子孙

  • 柳昭(或作柳照),官至中书郎,袭爵曲江侯。[1][2]
  • 柳明(本作柳昞,避唐世祖讳改)
  • 柳晖,南朝梁吏部尚书
    • 柳䛒,字顾言,隋朝秘书丞、汉南公
      • 柳逊,隋朝屯田侍郎,夫人萧惠媄
        • 柳尚真,司门员外郎
          • 柳思让巴州刺史
          • 柳俭,兵部员外郎
  • 柳映
    • 柳奭(非唐高宗宰相柳奭
      • 柳善才,荆王侍读
        • 柳尚素,江陵令
          • 柳庆休,渤海丞
            • 柳识,字方明,屯田郎中、集贤殿学士
            • 柳浑[18]

评价

  • 《梁书》:“昔窦融以河右归汉,终为盛族;柳惔举南郑响从,而家声弗霣(同“殒”),时哉!”即认为柳惔举汉中起兵响应萧衍,因而光大家门,可与两汉之际归顺中央的窦融相比较。
  • 《南史》:“世隆文武器业,殆人望也,诸子门素所传,俱云克构。”指柳世隆诸子能传承先辈门风,完成前辈事业。

注释及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