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偉
梁卓偉,GBS,JP(英語:,1973年5月28日-),是香港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及公共衞生專家,2013起出任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第40任院長[2]。他是流行病學及全球衞生權威,曾參與多次疫症的流行病學研究,包括2003年SARS、2013年H7N9和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等;亦曾於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帶領香港政府的抗疫工作。
Dr. Professor 梁卓偉 Gabriel Matthew Leung GBS JP 教授 | |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第40任院長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3年8月1日 | |
前任 | 李心平 |
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第5任主任 | |
任期 2011年9月30日-2012年6月30日 | |
行政长官 | 曾蔭權 |
前任 | 譚志源 |
继任 | 邱騰華 |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第1任副局長 | |
任期 2008年9月18日-2011年9月29日 | |
前任 | 首任 |
继任 | 陳肇始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73年5月28日
母校 | 西安大略大學(醫學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流行病學、公共衛生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1] |
他亦是施玉榮伉儷基金教授席(民眾健康)教授及公共衞生醫學講座教授,曾任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最後一任系主任(2012-3)、香港特區政府首任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 (2008-11) 及第五任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主任 (2011-2)[3]。
早年生平及學歷
梁卓偉在香港出生,曾就讀香港華仁書院、其後在英國斯托尼赫斯特學院[4]及加拿大克里森特中學完成中學課程。
梁其後畢業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醫學院,並在多倫多大學完成家庭醫學專科訓練[3]。他在1999年考獲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及後取得香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2][5][6]。
除醫學教育外,梁卓偉亦鍾情音樂教育,懂得指揮樂團[4];曾為香港小交響樂團監察委員會成員[7],現為香港大學學生會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職業生涯
梁卓偉的職業生涯涉及廣闊,涵蓋學術研究、教學、政府服務,並與多間國際組織建立聯繫。德倍禮 (Debrett's) 將其評選為「香港100傑」(香港一百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沙士時期
2003年沙士爆發,梁卓偉建立了香港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小組,在其率領下主力研究可直接傳播的呼吸道病原體之傳播途徑實地考察及模型[9]。
2005年,梁以武見計劃研究員(Takemi Fellow)身份前往哈佛大學;2006年返回香港大學擔任教授。2006至2008年期間,擔任香港社會醫學學院副院長和公共衛生醫學學監[10]。
食衞局副局長
2008年,梁卓偉加入香港特區政府,任職首任食衞局副局長,乃首批獲行政長官曾蔭權委任的副局長之一[7]。
他以停薪留職方式「過檔」政府,被香港大學學生會及校友質疑[11] 。梁卓偉回應兩者並無利益衝突,停薪留職做法是跟隨大學及政府既定機制辦事[12]。他亦指考慮過家人及公眾的意見後,決定放棄加拿大國籍[13]。
梁卓偉在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民望調查中,在市民心目中的熟悉排名在眾多副局長中最高[14]。外界對梁卓偉的評價好壞參半[15],他在處理2009年香港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的表現備受評論讚賞[16][17][18],在處理2009年人類豬流感疫情和三聚氰胺事件上被外界稱讚表現淡定及專業[15]。然而,他亦被批評處事作風官僚及只懂從醫學角度看問題,其任內主張大加煙稅、只准帶十九支煙入境及處理骨灰龕等政策,均引起極大爭議,被指使廣大煙民及負責執法的香港海關苦不堪言,而日本福島爆發核危機,他亦被指把關不力,以致含輻射蔬菜流入香港[15]。
特首辦主任
2011-12年,梁獲委任為第5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是最年輕、亦是首位從政務職系以外委任的特首辦主任。他協助行政長官統籌及指導政府政策,與區議會、立法會及內地當局在國家及省政府層面溝通協調。
2012年5月,梁卓偉被問及個人去留問題,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名劇《亨利五世》的著名台詞「Turn him to any cause of policy,the Gordian knot of it he will unloose」回應。有議員指他所引的台詞,原意是指要用不常規的方法解決問題,但亦有「快刀斬亂麻,早走早好」之意[19]。同月月底,審計報告質疑特首外訪的安排未有適當使用公帑。梁卓偉代表特首辦接納意見,並指作為特首辦主任,雖未必百分百知道所有細節,但自己亦要負上全責[20] 。
其他
在2010到2014年間,梁出任由多國政府、發展機構和科研界的多方合作組成的亞太衞生體系與政策觀察組織首任主席。
回歸學術界
2012年,梁卓偉完成政府任期後,回歸香港大學擔任社會醫學系系主任。他在任內完成了架構重組,把社會醫學系等多個性質類近的學術部門整合爲全新的公共衞生學院,並出任署理總監,同時將學院旗下的部門與單位全數遷移集合至港大沙宣道校園的白文信樓。
醫學院院長
2013年8月,接任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系主任一職一年後,梁卓偉以40歲之齡出任第40任醫學院院長,是香港大學成立以來第二年輕的學院院長。
上任後,梁卓偉積極推動醫學院收生政策改革,比起學術成績,更著重尋找對醫學專業堅毅與熱誠兼備的「仁醫」,並推動了多項課程改革,令醫學院收生成績屢創新高。其改革項目包括設立「飛躍獎學金」 (Springboard Scholarships) 及「毅行醫路獎學金」(Second Chance Scholarship)計劃,鼓勵來自少數族群或弱勢社群背景的一年級本科生入讀醫學院[21][22]。
他在任內,亦數度整合了醫學院及部分轄下學系的架構:
- 合併解剖學系、生物化學學系及生理學系,成立生物醫學學院。
- 於2015年成立全新的急診醫學科,亦2017年在港怡醫院開設急症。
- 作爲2017年港大醫學院成立130周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醫科、護理學、藥劑學和生物醫學學系均在梁的主導下改革了本科生課程。其中一個重大革新,是爲醫科課程導入「增潤學年」(Enrichment Year),讓同學按照自己的興趣策劃學習活動,增廣見聞;此外,他又把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納入醫學院,又擬於葛量洪醫院重建後,設立全港首個癌症學術中心;他亦與愛丁堡大學獸醫課程、悉尼大學物理治療及放射治療課程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公共衞生碩士課程協商、引入學術交流計劃暨銜接課程。
- 梁亦致力推動「香港大學醫療系統」(HKU Health System),參考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之類似模式,提升港大醫學院四間附屬醫院(瑪麗、港大深圳、港怡和養和)的臨床管治。
- 梁監督的醫學院校園重整計劃,預計在2030年完成。
梁任內,港大醫學院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之世界大學排名「臨床醫學與健康」部份,由其任前的全球第36位(2012至2013年度),躍升8位至第28位(2019至2020年度)。
2018年2月,港大校董會批准梁卓偉續任港大醫學院長一職,任期至2023年。
學術研究
理念
梁卓偉贊同「博學通才」理念,提倡一個人要精通多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並十分贊同「多學科」全面發展。
2014年,梁在以他的恩師賀達理教授(Professor Anthony Hedley)命名的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講座中致辭,表示賀達理教授「不但為一個公共衞生通才巨人,也是運籌帷幄的專科聖手,他稱職、能幹、成就斐然」("the qualities of a generalist with a strategic command of the full ecoscape of all that matter to population health but one who can at once become a competent, even expert, specialist in a specific area when called upon");他形容這種「文藝復興特質」("a renaissance quality"),「在現今講求以超級專業化和簡化程序至臻完美的世界中,實屬罕見」("a rarity in today’s world of super-specialisation and the Fordian reductive approach to hone perfection"),也成為他事業發展的學習榜樣。
研究領域
梁卓偉教授為公共衞生醫學專家,他的跨領域研究主要圍繞:
- 對本地人口健康有重大影響的議題;
- 香港作為中國流行病研究和控制的哨點角色及
- 香港在全球基礎科學研究上的優勢
梁是亞洲一大流行病學權威,已發表超過500篇學術論文。其研究為流行病學闡釋了三種新型傳染病病毒,即2003年的沙士冠狀病毒、2013年的甲型流感H7N9及近期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2003年沙士期間,梁建立並率領港大傳染病流行病研究小組;2009年帶領港府抗擊H1N1人類豬流感肆虐;並在2014-2018年間擔任由世衛總幹事指定設立之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的聯席總監。該中心是世衛國際合作聯網的重要骨幹,以支援世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跨國、跨區域乃至全球層面推行的醫療衞生規劃。梁率領的研究團隊現被公認爲流感研究領域中,最卓越的流行病學實驗室之一。
此外,梁的研究團隊展開了多個大型縱向隊列研究,包括「九七的兒女」出生隊列、「愛+人」計劃及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隊列等,追蹤數以萬計的個人數據,驗證一系列生命歷程流行病學的理論,探索非傳染性疾病的基本病因,以求解釋現代社會現象對健康的影響。有關研究爲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基本病因與全球衞生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見解。
梁的另一個重點研究方向爲醫療系統及醫療衞生政策研究。其團隊一直協助政府預測未來的醫療資源需求,同時為地區政府擔任顧問,是EQUITAP(Equity in Asia-Pacific Health Systems)和全球健康公平網絡項目(Global Network for Health Equity,由歐盟FP7和IDRC贊助)項目的主要貢獻者,分別評估了亞太地區和全球十幾個國家的衛生系統的公平績效。
梁亦是推動香港及亞太地區有關醫療成本效益、衞生系統、融資及政策研究發展的先驅。他2010-2014年間曾任由政府、發展機構和研究社群建立的多方夥伴關係組織亞太衞生體系與政策觀察組織之首任主席,2018起至今則擔任其策略技術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此外,梁卓偉的團隊亦受港府委託制定和評估預防乳癌和大腸癌的篩查策略,並為衞生規劃推算所需人力資源。梁教授亦於2020年起擔任香港科技園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總監。
部分著作
- Wu, Joseph T.; Leung, Kathy; Bushman, Mary; Kishore, Nishant; Niehus, Rene; de Salazar, Pablo M.; Cowling, Benjamin J.; Lipsitch, Marc; Leung, Gabriel M. . Nature Medicine. 19 March 2020, 26 (4): 506–510. PMID 32284616. doi:10.1038/s41591-020-0822-7.
- Wu, Joseph T; Leung, Kathy; Leung, Gabriel M. . The Lancet. 31 January 2020, 395 (10225): 689–697. PMID 32014114. doi:10.1016/S0140-6736(20)30260-9.
- Li, Qun; Guan, Xuhua; Wu, Peng; Wang, Xiaoye; Zhou, Lei; Tong, Yeqing; Ren, Ruiqi; Leung, Kathy S.M.; Lau, Eric H.Y.; Wong, Jessica Y.; Xing, Xuesen; Xiang, Nijuan; Wu, Yang; Li, Chao; Chen, Qi; Li, Dan; Liu, Tian; Zhao, Jing; Liu, Man; Tu, Wenxiao; Chen, Chuding; Jin, Lianmei; Yang, Rui; Wang, Qi; Zhou, Suhua; Wang, Rui; Liu, Hui; Luo, Yinbo; Liu, Yuan; Shao, Ge; Li, Huan; Tao, Zhongfa; Yang, Yang; Deng, Zhiqiang; Liu, Boxi; Ma, Zhitao; Zhang, Yanping; Shi, Guoqing; Lam, Tommy T.Y.; Wu, Joseph T.; Gao, George F.; Cowling, Benjamin J.; Yang, Bo; Leung, Gabriel M.; Feng, Zijian.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6 March 2020, 382 (13): 1199–1207. PMID 31995857. doi:10.1056/NEJMoa2001316.
- Ni, Michael Y; Yao, Xiaoxin I; Leung, Kathy S M; Yau, Cynthia; Leung, Candi M C; Lun, Phyllis; Flores, Francis P; Chang, Wing Chung; Cowling, Benjamin J; Leung, Gabriel M. . The Lancet. 9 January 2020, 395 (10220): 273–284. PMID 31928765. doi:10.1016/S0140-6736(19)33160-5.
- Xing, Weijia; Liao, Qiaohong; Viboud, Cécile; Zhang, Jing; Sun, Junling; Wu, Joseph T; Chang, Zhaorui; Liu, Fengfeng; Fang, Vicky J; Zheng, Yingdong; Cowling, Benjamin J; Varma, Jay K; Farrar, Jeremy J; Leung, Gabriel M; Yu, Hongjie. .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31 January 2014, 14 (4): 308–318. PMID 24485991. doi:10.1016/S1473-3099(13)70342-6.
- Yu, Hongjie; Wu, Joseph T; Cowling, Benjamin J; Liao, Qiaohong; Fang, Vicky J; Zhou, Sheng; Wu, Peng; Zhou, Hang; Lau, Eric H Y; Guo, Danhuai; Ni, Michael Y; Peng, Zhibin; Feng, Luzhao; Jiang, Hui; Luo, Huiming; Li, Qun; Feng, Zijian; Wang, Yu; Yang, Weizhong; Leung, Gabriel M. . The Lancet. 8 February 2014, 383 (9916): 541–548. PMID 24183056. doi:10.1016/S0140-6736(13)61904-2.
- Yu, Hongjie; Cowling, Benjamin J; Feng, Luzhao; Lau, Eric HY; Liao, Qiaohong; Tsang, Tim K; Peng, Zhibin; Wu, Peng; Liu, Fengfeng; Fang, Vicky J; Zhang, Honglong; Li, Ming; Zeng, Lingjia; Xu, Zhen; Li, Zhongjie; Luo, Huiming; Li, Qun; Feng, Zijian; Cao, Bin; Yang, Weizhong; Wu, Joseph T; Wang, Yu; Leung, Gabriel M. . The Lancet. 13 July 2013, 382 (9887): 138–145. PMID 23803487. doi:10.1016/S0140-6736(13)61207-6.
- Cowling, Benjamin J; Jin, Lianmei; Lau, Eric HY; Liao, Qiaohong; Wu, Peng; Jiang, Hui; Tsang, Tim K; Zheng, Jiandong; Fang, Vicky J; Chang, Zhaorui; Ni, Michael Y; Zhang, Qian; Ip, Dennis KM; Yu, Jianxing; Li, Yu; Wang, Liping; Tu, Wenxiao; Meng, Ling; Wu, Joseph T; Luo, Huiming; Li, Qun; Shu, Yuelong; Li, Zhongjie; Feng, Zijian; Yang, Weizhong; Wang, Yu; Leung, Gabriel M; Yu, Hongjie. . The Lancet. 13 July 2013, 382 (9887): 129–137. PMID 23803488. doi:10.1016/S0140-6736(13)61171-X.
- Cowling, Benjamin J.; Chan, Kwok Hung; Fang, Vicky J.; Lau, Lincoln L.H.; So, Hau Chi; Fung, Rita O.P.; Ma, Edward S.K.; Kwong, Alfred S.K.; Chan, Chi-Wai; Tsui, Wendy W.S.; Ngai, Ho-Yin; Chu, Daniel W.S.; Lee, Paco W.Y.; Chiu, Ming-Chee; Leung, Gabriel M.; Peiris, Joseph S.M.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0 June 2010, 362 (23): 2175–2184. PMID 20558368. doi:10.1056/NEJMoa0911530.
- Leung, Gabriel M.; Hedley, Anthony J.; Ho, Lai-Ming; Chau, Patsy; Wong, Irene O.L.; Thach, Thuan Q.; Ghani, Azra C.; Donnelly, Christl A.; Fraser, Christophe; Riley, Steven; Ferguson, Neil M.; Anderson, Roy M.; Tsang, Thomas; Leung, Pak-Yin; Wong, Vivian; Chan, Jane C.K.; Tsui, Eva; Lo, Su-Vui; Lam, Tai-Hing.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 November 2004, 141 (9): 662. PMID 15520422. doi:10.7326/0003-4819-141-9-200411020-00006.
專業資格
梁卓偉在香港擁有有限度註冊醫生及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資格,亦是瑪麗醫院的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榮譽顧問醫生,每週皆會應診。他曾擔任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務委員(2012年 - 2019年),亦曾獲特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表揚其防護及促進公眾健康貢獻卓著。
梁亦獲選爲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院士,參與學院主導的全球未來衞生風險框架委員會(Commission on a Global Health Risk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
國際方面,梁卓偉曾參與七大工業國組織峰會(G7 Summit)的大流行應急準備國際專家組、哈佛大學————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共同建立之全球應對伊波拉獨立小組,亦是聯合國秘書長全球應對衞生危機高級別小組的專家評審。
梁卓偉教授為多個國內外機構提供專家意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博鼇亞洲論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日本國際交流中心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25]。同時兼任北京協和醫院客座教授,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級客座研究員。
此外,梁卓偉還參與了多份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工作,曾任《公共衞生雜誌》(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主編 (2007年 – 2014年)、《流行病》(Epidemics) 首任聯席主編、《衞生政策》(Health Policy) 副主編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 之創刊副主編。他目前為共七本國際學術期刊,包括《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擔任編委委員。
同時,梁卓偉亦是香港大學學生宿舍志新學院的首任院長(2012年至今),為學院籌得港幣7千萬元作建院資金,又籌得港幣450萬元捐款用作學院圖書館和大堂的翻新之用。梁以學院院長身份,率先引入以牛津劍橋的書院制度爲藍本,並融合港大百年舍堂文化的新穎舍堂學習模式。在他的帶領下,志新學院持續多年成為港大最多超額申請的學生宿舍。
言論
2020年1月25日,梁卓偉與政府高官就新冠肺炎疫情出席記者會,梁與一眾官員都沒有戴口罩。梁卓偉在會上呼籲市民應戴口罩,但自己沒有戴口罩出席記者會,並指「戴口罩無辦法講嘢」(戴口罩沒辦法說話),說法被批評。
翌日,梁透過港大醫學院Facebook專頁,以《戰.歉》為題刊登文章,為失言致歉,承認回答有關口罩的提問時輕率,日後應更謹慎,稱「為人師表,做錯就要認」[26][27]。
參考資料
- . 公教報. [2016-09-25].
- .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中文(台灣)).
- . 2008-09-18 [200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1) (中文(香港)).
- . 太陽報. 2010-07-11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4) (中文(香港)).
-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9) (英语).
- .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7) (英语).
- . 政府新聞處. 2008-05-20 [200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1) (中文(香港)).
- . LinkedIn. [26 May 2020].
- (PDF).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26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0).
- . [202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 . 明報. 2008-05-31: A10 (中文(香港)).
- . 中文新聞頻道 (香港電台). 2008-06-04 [200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7) (中文(香港)).
- . 中文新聞頻道 (香港電台). 2009-05-12: 2008–06–04 [200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7) (中文(香港)).
-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2009-04-14 [200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1) (中文(香港)).
- . 東方日報. 2011-10-01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余錦賢. . 香港經濟日報. 2009-05-11: 9 (中文(香港)).
- 魯姜. . 香港經濟日報. 2009-05-14: 13 (中文(香港)).
- 張寶華. . 2009-05-09 [200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2) (中文(香港)).
- . 世界新聞網. 2012-05-10.
- . 香港電台. 2012-05-31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香港大學.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中文(台灣)).
- . 政府新聞稿. 2017-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4日).
- . 政府新聞稿. 2017-11-29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9-01-28 [200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8) (中文(香港)).
- . 立場新聞. 2020-01-27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 . 香港電台. 2020-01-27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外部連結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 李心平 |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2013年8月1日上任 |
繼任: — |
政府职务 | ||
前任: 譚志源 |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2011年9月30日-2012年6月30日 |
繼任: 邱騰華 |
前任: 首任 |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 2008年9月18日-2011年9月29日 |
繼任: 陳肇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