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龚彬

梅龚彬1900年-1975年),字电龙,号剑文湖北黄梅人,中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生平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考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

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秘书长,是国民党创党时的元老。

1924年经贺昌施存统介绍加入共青团

1925年加入共产党,任上海徐家汇的第一任团书记和党书记。以全国学联负责人的身份参与领导五卅运动,被誉为五卅运动的五虎将之一。

1926年为北伐铁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的政治部主任。

1927年同郭沫若杨翰笙李一氓赶赴南昌,参加叶挺朱德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梅电龙又率部赶赴海陆丰参加彭湃领导的武装起义。

1928年受周恩来派遣任浙江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省委书记就是在肃反运动中大名鼎鼎的夏曦),参与组织和发动东和浙西的农民暴动。

1929年在日本被捕,关了两年。这两年,也是改变梅电龙命运的两年。梅电龙在东京时,结识神州国光社的进步文人王礼锡胡秋原。通过胡秋原,梅电龙认识了国民党民主派领袖陈铭枢李济深

1931年回国,认识了CC社的头面人物吴醒亚陈立夫,以及张群林森吴开先陶百川

1932年正式改名为梅龚彬。表面上是大学教授,作家(灰色文化人),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员。

1933年参与组织福建人民政府的活动。有军中“小孟尝”之称的前十九路军领导人陈铭枢广罗人才,梅龚彬和中共党员陈希周等受潘汉年派遣,入幕陈铭枢。

1934年闽变失败,潘汉年指示梅龚彬和陈希周随十九路军撤香港,做长期卧底国民党民主派的准备(接头人还有胡鄂公和助手老杨,老杨即朱挺,原名钱讷冰。以及九龙方面的开诊所的医生柯麟)。

1935年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在香港正式成立,梅龚彬任宣传处处长。陈铭枢是名义上的中华民族抗日同盟宣传部的领导人,但实际上的负责人是梅龚彬!

1936年跟随陈铭枢、叶挺李济深,并任全国战地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编有《社会科学大辞典》。结识了众多的民众党派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包括李任仁(白崇禧的老师)、陈此生杨东莼林崇墉(林则徐的孙子)、柳亚子何香凝彭泽民李章达等。

1947年梅龚彬受潘汉年的指派,到香港协助李济深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不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宋庆龄当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梅龚彬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48年陪李济深等民主人士1948年12月25日从香港启程。

1949年到大连。不久,梅龚斌到北京,见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李维汉说:“从现在起,你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央统战部,你作为中央统战部派往民主党派工作的一个不公开的共产党员”。从此,梅龚斌仍然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

1955年潘汉年冤案,梅龚斌受株连。

1959年被隔离审查,过了八年铁窗生涯,劳改八年。

1975年3月在医院病床上做五律诗《南冠愤》。5月被专案组强行送往江西宜春劳改。8月1日积郁而逝,終年75歲。

家庭

龚冰若,子梅向明

评介

梅龚彬是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抗日三杰(另外两杰是新四军的陈希周和八路军的宣侠父)中的领军人物。中共中央在给梅龚彬平反后的悼词中,认为梅龚彬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因为统一战线的需要,官方对梅龚彬的称呼,至死都是民主人士

梅龚彬为文,长于政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时所有的重要文件,都是梅龚彬亲自起草的。其中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被冯玉祥将军称赞为:“有诸葛武侯文风”。

梅龚彬为人敦厚,深沉,诙谐,对朋友从无疾言厉色。做事谨慎,行侠仗义,古道热肠,见义勇为,肯帮衬,善守秘密,是朋友中可以托妻寄子的那种。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