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支線
沙頭角支線(英語:;1912年4月1日-1928年4月1日)是九廣鐵路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已經廢止的鐵路線,由今日的粉嶺站通往沙頭角[1]。支線於1912年開通,但客量在沙頭角公路於1927年開通後大幅下跌,終於在1928年廢止,僅營運了16年。此線為寬610毫米的窄軌鐵路,全線為單線,由始至終都以蒸汽機車行駛。
沙頭角支線 | |||
---|---|---|---|
沙頭角支線使用的W.G. Bagnall 0-4-4T 蒸氣機車,現存於香港鐵路博物館 | |||
概覽 | |||
營運地區 | 英屬香港 | ||
服務類型 | 火車 | ||
所屬系統 | 九廣鐵路 | ||
目前狀況 | 大部分已拆毀,由沙頭角公路取代 | ||
起點站 | 粉嶺站 | ||
終點站 | 沙頭角站 | ||
技術數據 | |||
路線長度 | 7.25英里(約11.67公里) | ||
最高速度 | 約13km/h | ||
車站數目 | 5個 | ||
軌距 | 610毫米 (窄軌) | ||
使用车辆 | 兩台窄軌蒸氣機車 | ||
開通營運 | 1912年4月1日 | ||
廢除年份 | 1928年4月1日 | ||
乘客量 | 一年5933至82505人 | ||
|
歷史
於1911年初,當時的北約理民府建議修築鐵路連接沙頭角。政府採納建議,並於1911年4月開始,使用九廣鐵路英段(今港鐵東鐵綫)改用標準軌後從該線中拆出來的窄軌鐵路物料修建這條支線。由於當時鐵路所在沒有道路可達,因此材料都是用牛車和人力運送,並搬遷多個墳墓。建築工程於同年12月便完成,1911年12月21日,粉嶺至石涌凹一段首先通車,到1912年4月1日全線通車。
支線設有五個車站,包括粉嶺、洪嶺、禾坑、石涌凹及位於邊境車坪街的沙頭角。全程以單軌鋪設,另在1.5英里及4英里設側線供讓車用,並在禾坑站設掉頭路軌。
通車初期每日只有四班列車,配合九廣鐵路主線的時間行駛,列車上設有售票員。因為設備和線型比較低規格關係,走畢全程需要55分鐘。除了客運,支線也兼辦貨運,主要是運送磚和煤。
通車時全程票價為2角,通車初期支線並不太受歡迎,故此年乘客只有42,940人次。後來於1914年增設頭等車卡,並於1915年有新的票務安排後,乘客才增至67,608多人次,支線並首次出現盈利。於全盛時期的1919年,乘客更有82,505人次。
香港政府在1924年落實興建沙頭角公路,並於1927年通車後,支線的營運大受影響,該年乘客量跌至只有27,699人次。當局認為支線已沒有營運價值,最終決定於1928年4月1日停駛,而停駛當年只有5,933人次乘搭支線。
設備
支線的路軌和枕木等都是從九鐵英段工程拆出來的窄軌物料,規格較低。而線型彎多路急,因此速度不高。支線於禾坑站和石涌凹站都設有側線供掉頭之用。此外亦有兩條貨運支線。
營運時使用兩台窄軌W.G. Bagnall 0-4-4T蒸氣機車拖行。而客車車身由紅磡工場內的小型車卡改裝而成,初時並沒有頂蓋,乘客都要受日曬雨淋之苦,後來才加上帆布頂蓋。
遺蹟
車站
由於時代久遠,因此沙頭角支線的遺蹟大都已經不可考。支線唯一尚存的建築物是洪嶺站,現在仍可沿沙頭角公路近坪輋路的孔嶺找到。該站曾經被塞滿建築廢料,現在已經被翻新,在柱上了一層白色油漆及被圍欄封着,有傳聞不拆洪嶺站,是因為同鬼怪作祟有關。
參見
參考文獻
- . 香港公共圖書館 - 多媒體資訊系統. 1月16日.
- 沙頭角網站, 歷史建築:沙頭角支線遺址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2-23.
- 粉嶺-沙頭角支線小冊子,香港鐵路博物館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沙頭角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