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軌

標準軌英語:),又称標準鐵軌準軌是指國際鐵路聯盟在1937年制定1435毫米(4呎8½吋)的標準軌距,軌距比標準軌更寬的稱為寬軌,更窄的则稱為窄軌。世界上60%的鐵路的軌距是標準軌。全世界除去俄罗斯、芬兰、葡萄牙、乌兹别克斯坦的高速鐵路全部都使用標準軌。

歷史

標準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英國工程師喬治·史蒂芬生提出4呎8½吋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呎8½吋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蒂芬生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象,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1]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呎8½吋作為標準軌距。184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準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準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準軌。

有關4呎8½吋的軌距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为拉马车的兩匹馬之間的距離。[1]但知名謠言破解網站snopes則認為戰車輪距之說為假。[2]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為早期鐵路的軌道外側距離為5英呎(1,524 毫米),而鐵路軌道頂寬為1¾英吋(44.45 毫米),故內側軌距為4呎8½吋。實際上,標準軌距的確定僅僅是設計和實踐綜合考量得出的結果。喬治·史蒂芬生的火箭號是採用5呎4¾吋長的車軸(採取這個長度的車軸是因為車寬不能超過當時貨運馬車的7呎寬度,以便使用現成的隧道),以及厚度為8¼吋的動輪。除去1吋的輪緣寬度,理論最小軌距為4呎7¾吋。[3]最早期設計的軌距維持在4呎8吋,其中史提芬生預留出了¾吋寬度來避免車輪和軌道卡死。但早期火車並沒有差速裝置和轉向架,實際運行中出現了噪音過大和輪軌磨損的問題,隨後史蒂芬生將軌距拓寬了½吋,解決了問題。[4]鑑於史蒂芬生的成功,皇家計量局決定將4呎8½吋作為標準軌距。

各国应用

在传统铁路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使用标准轨,集中于西欧北美北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传统铁路使用窄轨的国家,在高速铁路上全部转为标准轨,以此可提高高速运行下的稳定性。「標準軌化」是指將窄軌寬軌改建為標準鐵軌。

大部分高铁技术均基于标准轨开发,世界上已有的高速铁路系统几乎全部采用标准轨,包括一般铁路使用窄轨的日本台灣等,以及传统铁路使用寬軌的西班牙俄羅斯芬蘭则採用5英尺宽轨高速鐵路,使之于境内的传统铁路轨道兼容。

日本在十九世紀晚期開始興建鐵路時,採用1067mm軌距,而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曾有多次將國有鐵路改為標準軌的爭論。戰後東海道新幹線計劃時,為了能將東京大阪間的行車時間縮短至三小時內,時任國鐵技術長島秀雄正式決定新建標準軌高規格路線取代原先將東海道本線擴建為四線鐵路的計劃,因此新幹線皆採用標準軌。而秋田新幹線山形新幹線計劃興建時,為了降低建設經費且縮短工期,把原有的1067mm窄軌拆除重鋪成標準軌,或者在保留原有窄軌下於旁邊加鋪一條額外路軌。此方法可以讓採用標準軌的新幹線行駛,但車速較一般新幹線低,因此這兩路線稱為「迷你新幹線」。

中華民國鐵路法》第13條明定軌距以標準軌為原則,但有特別情事經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5]台灣高速鐵路及各縣市建立的捷運系統輕軌運輸系統,採用鋼軌的路線也皆為標準軌。

參考文獻

  1. 陳炳聖. .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2. . Snopes.com. [2020-06-06] (美国英语).
  3. . Science Museum Group Collection. [2020-06-06] (英语).
  4. Vaughan 1977.
  5. 鐵路法

延伸閱讀

  • Pomeranz, Kenneth; Topik, Steven. .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1999. ISBN 0-7656-0250-4.
  • Puffert, Douglas J.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ISBN 978-0-226-68509-0.

參見

外部連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