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

溥心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爱新觉罗氏滿洲鑲藍旗人,恭親王奕訢次孫,字輩光緒帝賜名心畬[1]齋號寒玉堂。生於大清北京。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ㄆㄨˇ
溥心ㄩˊ
出生(1896-09-02)1896年9月2日(光緒二十二年7月25日)
 大清北京
逝世1963年11月18日(1963歲-11歲-18)(67歲)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市
死因淋巴瘤
墓地阳明山第一公墓
居住地 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区临沂街
民族满族
教育程度
职业學者、教授、書畫家
雇主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教授
    (1928年-1928年)
  • 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1934年-1949年)
  • 北京满族协会会长
    (1946年-1948年)
  • 國民大會滿族代表
    (1947年-1963年)
  •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1950年-1963年)
  • 中华民国满族协会会长
    (1954年-1963年)
  • 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
    (1955年-1963年)
配偶
  • 羅清媛(正妻)
  • 李墨雲(继室)
儿女
  • 韜華(長女)
  • 毓岦(長男)
  • 毓岑(次男)
  • 毓岐(義子)
  • 程逸(入室弟子)

生平

溥心畬為道光帝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郡王貝勒載瀅次子,生母為側福晉項氏;出生滿五月即蒙恩賜「頭品頂戴」。兄溥偉為繼嫡福晉赫舍里氏所出;過繼給伯父、奕訢長子載澂為嗣並襲貝勒爵,之後承襲祖父世襲罔替親王爵位。

父載瀅為奕訢次子、慈禧太后養女榮壽固倫公主(奕訢長女)之弟;過繼給叔父、道光帝八子鍾郡王奕詥為嗣並襲貝勒爵,後因拳亂坐事奪爵歸宗。原可承襲父親爵位的溥心畬,變得一無所有。

恢復恭親王後裔身份的溥心畬,幼年於恭王府學文,在大內培養「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美學造詣,性格內向而好學。光緒帝駕崩前夕,與兄受命入宮甄選皇帝,但未中選。

1910年入贵胄法政学堂学习,后法政学堂并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2]1927年曾赴日本讲学,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3]

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居台北市臨沂街。蔣中正總統曾擬授考試委員、國策顧問等職,一概婉謝。第一夫人宋美齡欲拜師習畫,傳以愧對先祖為由推辭。居台期間,除擔任臺灣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亦於自宅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同時赴亞洲各國講學。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

親屬

  • 正妻:羅清媛,多罗特氏,为清末陕甘总督升允之女,善绘画。和溥心畬在青岛结婚。1924年、1925年先后生子毓岦、毓岑。1947年8月23日逝世。安葬在北京东北义园。参见《爱新觉罗宗谱》甲册18页-19页。[4]
  • 側室:李墨雲
  • 長女:溥韜華
  • 長男:溥毓岦
  • 次男:溥毓岑
  • 義子:溥毓岐

評論

  • 溥心畬出身皇室,對大內珍藏有機會多所觀摹,雖無師承,但書畫俱是北宗家法,惟其以文人自許,視作畫為文人餘事,因此盛年未全心付諸於此,但其畫作卻因此顯得高雅清靜[5]
  • 溥心畬價值觀遠承宋人,在民初畫壇新人輩出的時代,溥心畬或許內涵不同於前人,論藝術表現則寡見創新。
  • 溥心畬於當代雖留德多年,精神上仍追遠傳統文化,非積極溝通中外之角色;開創性或許難與徐悲鴻一較,但在延續傳統方面,溥心畬則以授徒的方式傳承了古典文化的根本。
  • 溥心畬自称曾留学德国,获得柏林大学天文学生物学博士学位。根据蔡登山的考据,此说法疑点颇多,并无实据,可能是本人晚年滑稽玩世之举。[6]

註釋

  1. 畬,是二年耕作之良田,心作良田百世耕,故字心畬。
  2. . [2016-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3. 溥心畬-世界華人藝術家群像 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3.
  4. 冯其利,东北义园名人补遗,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
  5. 皇室的貴裔─溥心畬 存檔,存档日期2015-09-08.
  6. . [2016-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