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心理操纵的形式,其方法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他们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的认知失调和其他变化,例如低下的自我尊重。因为其使用否定,误导,矛盾和错误信息,煤气灯效应使受害者心理上去稳定化以及使受害者不再相信她/他们原来的的信仰。在现实案例中的范围,可以从虐待者否认先前发生过虐待事件,到虐待者意图使受害者迷失方向的怪异事件的发生。

该术语起源于剧本《煤气灯》(Gas Light,1938年,但最初在美国以“安吉尔街”为名称演出)及其1940年和1944年的改编版电影。该术语已用于临床心理学文献[1] :31–46 [2]以及政治评论和哲学中。 [3]

词源

英格丽·褒曼在1944年的电影《煤气灯下》

该术语起源于她的丈夫在1938年的舞台剧《煤气灯下》[4],以及1940年和1944年[5]发行的电影改编版中,对受害者的系统性心理操纵。在故事中,丈夫试图通过环境中的小细节来操纵妻子和其他人,并坚持让妻子认为她自己错了,错误地记住了事情或在指出这些变化时有妄想的可能,从而说服妻子相信她自己疯了。这部戏的标题暗示了虐待丈夫如何在家里假装煤气灯缓慢变暗,同时又假装什么都没有改变,目的是使妻子怀疑自己的看法。他还使用封闭的阁楼中的灯,秘密寻找属于被他谋杀的女人的珠宝。他搜寻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包括自言自语。 妻子一再要求丈夫确认她对调暗的灯光,噪音和声音的认知,但他无视现实,一直坚持认为灯光没有改变,而是她发疯了。[6]:8他打算让她进入精神病院,之后他将能够获得对她的授权书,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搜索。

自从1960年代[7]以来,“煤气灯下”一词被广泛用于描述操纵某人对现实的感知的努力。该术语已经被用来描述这种行为心理分析自上世纪70年代文学。[8]在1980年出版的关于儿童遭受性虐待的书中, 弗洛伦斯·拉什根据该剧对乔治·丘克(George Cukor)的 《煤气灯》( Gaslight,1944)进行了总结,并写道:“即使在今天,『煤气灯』一词也用来描述企图破坏他人对现实的看法。” [9]

特点

煤气灯效应涉及一个或一组加害者,以及第二个人(受害者)。它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并且是秘密进行的,因此所产生的情感虐待不会被公开滥用。 [10]

煤气灯效应取决于“首先说服受害者的想法是被歪曲的,其次说服受害者接受加害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和真实的”。[1]:45煤气灯效应在受害者中引起认知失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认知失调[11],并使受害者对自己的思维,感知和现实测试提出质疑,从而容易引起他们的自尊心低落和令人不安的想法和影响。并可能促进混乱,焦虑抑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精神病的发展。:33–34当受害者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失去信心并发展出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之后,[12]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加害者的控制。:34受害者往往是权力和地位较低的人。[13] :7

受害者或受害者的角色可以在给定的关系中摇摆,并且通常每个参与者都确信自己是受害者。[14]当一群人充当受害者时,瓦斯灯会通过该小组成员的“微小的,通常是看不见的行动,通过积累和加强力量而对其造成损害”。[15] 个人和团体已将Gaslighting用于“对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心理功能进行人际和社会控制 ”。[1]:6

认知偏差是受害者在煤气灯效应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一种现象,受害者者主要是因为该效应被频繁地重复,从而开始相信某种东西。[12]

精神分析的解释

心理分析学家维克多·卡莱夫(Victor Calef)和爱德华·温斯赫尔(Edward Weinshel)在1981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煤气灯效应涉及从施害人到受害人的心理内容的投射注入(“转移”)。[14]心理内容包括情感,知觉,冲动,抵抗,幻想,妄想,冲突。作者探讨了受害人为何可能“倾向于融合并吸收他人将其外部化并投射到他们身上的东西”的多种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煤气灯效应可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度结构化的配置,其中包含了许多精神因素的贡献”。

后来,精神病医生西奥多·多帕特(Theodore Dorpat)将受害者的无意识心理内容的这种“转移”描述为投射识别的一个例子。[16] [1]:5–6, 40为了使投射式身份识别最有效,受害者将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到毒打。当受害者也识别 “转移”的内容(已计划的内容)时,它将具有破坏性。但是,当受害人变得能够通过投射性识别产生的负面内投 而无法相信和识别时,这些影响就会被抵消。

人格障碍

社交变态者自恋者[17]经常使用煤气灯效应来虐待和破坏受害者。社会变态者一贯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违反法律并剥削他人,但通常也说服说谎者,有时是迷人的说谎者,他们始终否认有不法行为。因此,一些受到社会变态者伤害的人可能会怀疑自己的看法。[18]一些虐待身体的配偶可能断然否认自己曾遭受暴力侵害,从而惹怒了伴侣。[2]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可能会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或彼此说谎并试图破坏知觉的情况下发生。[19]

在精神病学中

在住院病人的精神病设施中,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现了煤气灯效应现象。[20]

Dorpat在1996年的一本书中声称,“煤气灯效应和其他人际关系控制方法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以及其他人广泛使用”,因为它们是塑造他人行为的有效方法。[1]:45他指出,临床医生使用具有威权主义态度的人际控制的秘密方法,例如煤气灯效应,:xiii–xxi,他建议临床医生使用更多非指导性和平等主义的态度和方法,:225“将患者视为积极的合作者和平等伙伴”。:246

在浪漫的关系中

在人际关系中,受害人“需要正确”,以便“保留自己的自我意识”和“他在世界上拥有权力的意识”;受害人允许受害人“定义她的现实感”,因为受害人“使他理想化”并“寻求他的认可”。 [6] :3

心理操纵可包括使受害者质疑自己的记忆,知觉和理智。虐待者可能会使用轻蔑的语言使受害者的经历无效:“你疯了。别那么敏感。不要偏执。我只是在开玩笑! 我很担心;我认为您身体不好。”[3]

心理学家吉尔·罗杰斯(Jill Rogers)和黛安·弗林斯塔德 ( Diane Follingstad)说,这种解雇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将心理虐待描述为“旨在通过胁迫,控制,口头虐待,监视,孤立,威胁,嫉妒,屈辱,操纵,劣等对待,创造敌对环境,伤害他人的一系列厌恶行为。关于他们的性和/或忠诚的人,在情感上和/或身体上向伴侣隐瞒”。[21]

在一些婚姻不忠的案例中,人们发现了煤气灯效应现象:“治疗师可能通过错误地标记受害者的反应来加剧受害者的痛苦。在某些最恶劣的情况下,配偶的节制举止为某些[受害者] [和]自杀提供了所谓的“神经衰弱”的良方。”[19] [22]

心理学家格特鲁德·泽蒙·加斯和威廉·尼科尔斯在其1988年的文章“引人注目:婚姻综合症”中研究了男人的婚外情及其对妻子的影响。[22]他们描述了一个男人如何试图说服他的妻子,她正在幻想着事情,而不是承认外遇:“一个妻子在自己家里接电话,却不经意间偷听了丈夫和女友在途中计划的尝试。出差。” 他的否认质疑了她的感官证据:“我没有和任何女友通电话。 你一定在做梦。”

罗杰斯(Rogers)和弗林斯坦德(Follingstand)考察了女性的心理虐待经历,这些经历可以作为症状,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以及自杀意念和生活功能的临床水平的预测指标。他们得出结论,心理虐待会影响妇女的心理健康结果,但是与实际虐待相比,人们感知到的性格,关系模式和反应方式的负面变化是心理健康结果的更强指标。[21]

心理治疗师斯蒂芬妮·莫尔顿·萨基斯(Stephanie Moulton Sarkis)解释说,“保持一定程度的认知失调才能与打火机保持联系”,而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认知失调的最健康方法”涉及“让自己远离使用煤气灯效应的人”。[13]:24–25

标志和方法

如帕特里夏·埃文斯(Patricia Evans)所述,观察到的施虐者有七个“警告标志”:[23]

  1. 隐瞒受害者的信息
  2. 反击信息以符合滥用者的观点
  3. 冷处理信息
  4. 经常以玩笑的形式进行口头虐待
  5. 阻止和转移受害者对外界的关注
  6. 轻描淡写 (“最小化”)受害者的财产
  7. 通过逐渐削弱受害者及其思维过程来破坏受害者。

埃文斯(Evans)认为有必要了解这些警告标志,以便从该处开始治疗过程。[23]

心理学家埃里诺·格林伯格(Elinor Greenberg)描述了三种常见的煤气灯效应方法:[17]

  1. 隐藏。虐待者可能向受害者隐瞒事情,掩盖他们所做的事情。虐待者不会感到羞耻,反而会说服受害者怀疑自己对情况的看法,并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2. 不断变化。滥用者感到有必要改变受害者的某些东西。无论是受害者的着装或行为方式,他们都希望受害者融入自己的幻想中。如果受害者不遵守,虐待者可能会说服受害者他或她实际上还不够好。
  3. 控制。虐待者可能希望完全控制受害者并拥有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施虐者会试图将他们与其他朋友和家人隔离开来,以便只有他们才能影响受害者的思想和行为。虐待者知道受害者完全受到受害者的控制,因此感到高兴。

离婚程序教练林赛·埃里森(Lindsey Ellison)所描述的施虐者的最终目标是让受害者重新猜测自己的选择并质疑自己的理智,使他们更加依赖施虐者。[24]用来降低受害者自尊心的一种策略是施虐者在无视和照顾受害者之间交替,从而使受害者降低了对构成情感的期望,并认为自己不值得情感。

性别角色

心理治疗师斯蒂芬妮·莫尔顿·萨基斯观察发现煤气灯效应存在于她治疗的约30-40%的夫妻中,她说:“男性和女性有同样的可能去进行煤气灯效应”[25]并说:“据我们所知,性别在这里相等地被表现出来。”[13]:27她进一步解释,我们倾向于认为使用煤气灯效应的是男性居多,因为“男人往往更不愿意(也许是不好意思 )以人谈谈女搭档是谁是情感虐待”。:27

社会学家佩奇·斯威特(Paige Sweet)在社会不平等和举足轻重的家庭暴力亲密关系的背景下,研究了煤气灯效应,“这种策略是性别化的,因为它们依赖于女性气质与非理性的联系”。[26]

根据哲学教授凯特·艾布拉姆森(Kate Abramson)的观点,煤气灯效应的行为与性别歧视并没有特别的联系,尽管与男性相比,女性往往更经常成为被煤气灯效应的对象。[3]艾布拉姆森解释说,这是社会条件的结果,并说:“这是性别歧视结构的一部分,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不自信,对我们的观点,信念,反应和看法的怀疑程度要高于男性。而节食旨在破坏某人的观点,信念,反应和看法。各种形式的自我怀疑的性别歧视规范为我们为此做好了准备。”艾布拉姆森说,煤气灯效应的最后“阶段”是严重的临床抑郁症。哲学教授希尔德·林德曼(Hilde Lindemann)尤其谈到妇女时说,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抵抗操纵的能力取决于“她相信自己的判断的能力”。建立“对抗区”可以帮助受害者重新获得“普通水平的自由行”。[27]

政治上

专栏作家莫琳·道德(Maureen Dowd)是最早在政治背景下使用该术语的人之一。[28]她描述了比尔·克林顿政府使用这项技术使紐特·金里奇受到小侮辱的意图,目的是激怒他向公众提出“歇斯底里”的投诉。[29] [30]

心理学家布莱恩特·韦尔奇(Bryant Welch)在其2008年的《混乱状态:政治操纵与对美国思想的攻击》一书中,描述了该技术在现代传播时代开始在美国政治中的普遍性。

记者弗里达·吉蒂斯(Frida Ghitis)用“点燃汽油”一词来形容俄罗斯的全球关系。在俄罗斯特工活跃在克里米亚的同时,俄罗斯官员不断否认他们的存在,并操纵了对政治团体的不信任来支持他们。[31]

纽约时报杂志》,BBC和《青少年时尚》杂志的记者以及心理学家布莱恩特·韦尔奇,罗伯特·费尔德曼和莉亚·麦克艾拉斯都描述了唐纳德·特朗普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某些行为以及他担任总统期间的举动。[29][32][33][34][35]新闻学教授本·雅格达(Ben Yagoda)在2017年1月《[[高等教育紀事報》中写道,由于特朗普的举动,“加油”一词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他说特朗普的``习惯性倾向说'X',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日子里愤愤不平。''声明“我没有说“ X”。 实际上,我永远也不会梦想说“ X” ' ”为该术语带来了新的注解。 [28]

宗派团体的领导者和追随者利用煤气灯效应来确保任何可能偏离成员的整合。[36]

在办公的地方

当人们做的事情导致同事对自己及其行为提出质疑,而这对他们的职业有害时,便会在工作场所引起人们的关注。[37]受害者可能被排除在外,成为流言蜚语,长期被抹黑或受到质疑以破坏其信心。施害者可能会将谈话转移到感知到的错误或错误上。[38]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煤气灯效应,当施害者拥有权力时,这尤其有害。[39]

在流行文化中

流行乐队Steely Dan在其2000年专辑“ Two Against Nature ”中演唱了一首名为“ Gaslighting Abbie”的歌曲

2016年的神秘和心理惊悚片《列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探索了乘汽油对主角(雷切尔(Rachel))的直接影响。[29]曾是暴力虐待者的瑞秋前夫汤姆是受害者。雷切尔患有严重的抑郁和酗酒。当蕾切尔(Rachel)喝醉了时,他总是告诉她,她做了一些她不记得的可怕事情。[40]

煤气灯效应是BBC广播电视剧《弓箭手》中2016年情节的主题。 这个故事涉及海伦·阿切尔(Helen Archer)的伴侣和后来的丈夫罗布·蒂切纳(Rob Titchener)在两年的时间内对他们的情感虐待,引起了公众对该现象的广泛讨论。[41]

在2018年的几个月中,煤气灯效应是NBC电视剧《我们的生活》中的主要情节,角色加比·埃尔南德斯(Gabi Hernandez)在加比因谋杀阿比盖尔(Abigail)在该系列中所犯下的罪行而陷害后,向她最好的朋友阿比盖尔(Abigail Deveroux)放火。[42]

2020年3月,Dixie Chicks发行了一首名为“ Gaslighter ”的歌曲,这是他们即将发行的专辑Gaslighter的主打曲目,其中提到了gaslighting [43]灵感来自于主唱娜塔莉·缅因与演员阿德里安·帕斯达尔(Adrian Pasdar)的离婚。[44]

其他

参考文献

  1. Dorpat, Theodore L. . Northvale, NJ: Jason Aronson. 1996 [2014-01-06]. ISBN 978-1-56821-828-1. OCLC 34548677.
  2. Jacobson, Neil S.; Gottman, John M. . Simon and Schuster. 1998-03-10: 129–32 [2014-01-06]. ISBN 978-0-684-81447-6.
  3. Abramson, Kate. .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2014, 28 (1): 1–30. ISSN 1520-8583. doi:10.1111/phpe.12046 (英语).
  4. . Goodreads.
  5. Larner, A.J. . 2016-04-28: 139. ISBN 978-3319298214.
  6. Stern, Robin. . New York: Morgan Road Books. 2007-05-01 [2014-01-06]. ISBN 9780767924450. OCLC 85766223.
  7. . 牛津英語詞典 (第三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5-09 (英语). 1969 S. C. Plog Changing Perspectives in Mental Illness 83 It is also popularly believed to be possible to 'gaslight' a perfectly healthy person into psychosis by interpreting his own behavior to him as symptomatic of serious mental illness.
  8. Shengold, Leonard L.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1979, 27 (3): 533–559. PMID 512287. doi:10.1177/000306517902700302.
  9. Rush, Florence. . Human Services Institute. February 1992: 81. ISBN 978-0-8306-3907-6.
  10. Dorpat, Theodore. .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7: 118–130. ISBN 9780875865638. OCLC 85498769.
  11. Spear, Andrew D. . Inquiry: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19-04-25: 1–24. ISSN 0020-174X. doi:10.1080/0020174X.2019.1610051.
  12. . www.culteducation.com. [2020-02-09].
  13. Sarkis, Stephanie. . Da Capo Press. 2018-10-01. ISBN 978-0738284668. OCLC 1023486127.
  14. Calef, Victor; Weinshel, Edward M. .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January 1981, 50 (1): 44–66. ISSN 0033-2828. PMID 7465707. doi:10.1080/21674086.1981.11926942.
  15. Adkins, Karen C. . Social Philosophy Today. 2019, 35: 75–87. doi:10.5840/socphiltoday201971660.
  16. Dorpat, Theo. L. . Psychoanalysis & Psychotherapy. 1994, 11 (1): 91–96 [2020-04-12]. Template:INIS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17. Greenberg, Elinor. . Psychology Today. Sussex Publisher. [3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18. Stout, Martha. . Random House Digital. 2006-03-14: 94–95 [2014-01-06]. ISBN 978-0-7679-1582-3.
  19. Cawthra, R.; O'Brian, G.; Hassanyeh, F. .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April 1987, 150 (4): 553–56. PMID 3664141. doi:10.1192/bjp.150.4.553.
  20. Lund, C.A.; Gardiner, A.Q. .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77, 131 (5): 533–34. PMID 588872. doi:10.1192/bjp.131.5.533.
  21. Follingstad, Diane R.; Rogers, M. Jill. .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2014-08-01, 29 (6): 595–611. ISSN 1573-2851. doi:10.1007/s10896-014-9621-6 (英语).
  22. Gass, Gertrude Zemon; Nichols, William C.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1988, 10 (1): 3–16. doi:10.1007/BF00922429.
  23. Evans, Patricia. 2nd. Holbrook, Mass.: Adams Media Corporation. 1996.
  24. Ellison, Lindsey. . Divorced moms .com. DivorceMag.com. June 12, 2015 [14 April 2017].
  25. Dohms, Elizabeth. . Wisconsin Public Radio. 2018-10-29 [2020-01-30] (英语).
  26. Sweet, Paige L.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October 2019, 84 (5): 851–875. doi:10.1177/0003122419874843.
  27. Nelson, Hilde L.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001: 31–32 [2014-01-06]. ISBN 978-0-8014-8740-8.
  28. Yagoda, Ben. .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7-01-12 [2017-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美国英语).
  29. Gibson, Caitlin. . The Washington Post. 27 January 2017. ISSN 0190-8286 (美国英语).
  30. Dowd, Maureen.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6, 1995 [March 31, 2017]. ISSN 0362-4331.
  31. Ghitis, Frida. . CNN. [2017-02-16].
  32. Dominus, Susan. .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16-09-27 [2017-01-23].
  33. Duca, Lauren. . Teen Vogue. 2016-12-10 [2017-01-23] (英语).
  34. Fox, Maggie. . NBC News. 2017-01-25 [2017-03-08].
  35. From 'alternative facts' to rewriting history in Trump's White Hou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Jon Sopel, 26 July 2018
  36. Paolucci, Paul B. . BRILL. 2019-07-22. ISBN 978-90-04-39395-0 (英语).
  37. Portnow, Kathryn E. (Thesis).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8. . 2016-07-22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英语).
  39. Simon, George. . CounsellingResource.com: Psychology, Therapy & Mental Health Resources. 2011-11-08 [2018-04-13] (英语).
  40. Yahr, Emily. . Washington Post. 2016-10-10 [2018-04-13]. ISSN 0190-8286 (美国英语).
  41. Watts, Jay. . The Guardian. 5 April 2016 [22 April 2017].
  42. . 2018-11-17.
  43. Leimkuehler, Matthew. . USA Today. 4 March 2020.
  44. Shaffer, Claire.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进一步阅读

  • Santoro, Victor. . Loompanics Unlimited. 1994-06-30. ISBN 978-1-55950-113-2. OCLC 35172282. (offline resource)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