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暴杜蘇芮 (2012年)

熱帶風暴杜蘇芮英語:,國際編號:12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7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Dindo)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杜蘇芮」(韓語:)一名乃由韓國提供,意為秃鹫猛禽狼鷹的一種[1],此名字為首次使用,替代之前因技術性退役的彩蝶

熱帶風暴杜蘇芮
(英文)
熱帶風暴杜蘇芮
路徑圖
熱帶風暴杜蘇芮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熱帶風暴JMA75 km/h
(40 kt
輕度颱風CWB85 km/h
(23 m/s
熱帶風暴 KMA80 km/h
(22 m/s
熱帶風暴 HKO85 km/h
熱帶風暴 SMG79 km/h
熱帶風暴 PAGASA75 km/h
二分鐘平均風速
热带风暴 CMA85 km/h
(23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熱帶風暴 JTWC75 km/h
(40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12年6月25日
消散日期2012年6月30日
最低氣壓992 hPa
瞬間最大陣風11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41.8萬美元
影響地區菲律賓、台灣、中國大陸(華南)、香港、澳門
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杜蘇芮大致上是一個「西進型」風暴,雖強度不太強但移速頗快,由菲律賓以東海域經呂宋海峽,以時速約30公里長驅直進至珠江口一帶。杜蘇芮是繼2009年颱風巨爵以來,首個正面吹襲珠江口的熱帶氣旋,港澳兩地均需為杜蘇芮發出年內首個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然而澳門氣象局懸掛三號及八號風球時間嚴重滯後,在風勢開始轉趨緩和之際才掛起八號風球,對岸的香港天文台已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取代八號信號,結果惹來批評。

發展過程

2012年6月25日早上8時,日本氣象廳把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升為熱帶低氣壓。同日正午前,NRL給予95W編號。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發佈烈風警報。

6月26日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上午9時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一個熱帶低氣壓正在形成[2],而上午11時45分則表示菲律賓以東海域的低壓區已增強成熱帶低氣壓[3]。晚上9時,日本氣象廳把該熱帶低氣壓升級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杜蘇芮,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命名為Dindo。晚上11時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低氣壓。6月27日凌晨4時,香港天文台把杜蘇芮升為熱帶風暴。[4]

6月2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杜蘇芮降為熱帶低氣壓;另一方面,中央氣象台把杜蘇芮升為強烈熱帶風暴(但在事後撤銷這次升級)。杜蘇芮一直採取西北偏西路徑,高速橫過呂宋海峽和南海東北部,並直指珠江口附近一帶。

6月30日凌晨3時半,中央氣象台表示杜蘇芮中心已在珠海市南水鎮沿海登陸。[5]同日早上7時45分,香港天文台把杜蘇芮降級為熱帶低氣壓;上午11時45分,香港天文台把杜蘇芮降為低壓區。

雖然只有中央氣象台將杜蘇芮升級為強烈熱帶風暴(還要在事後最佳路徑中被撤銷),但是杜蘇芮橫過呂宋海峽的時候,衞星掃描到它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50節(93每小時;58英里每小時),而杜蘇芮正面吹襲香港時,離岸測風站橫瀾島自動氣象站亦錄得每小時89公里的暴風程度10分鐘平均風速,顯示杜蘇芮其實有達到或非常接近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不過中國中央氣象台在2012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資料中,把杜蘇芮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下調至每秒23米,令杜蘇芮完全失去強烈熱帶風暴評級。

影響

菲律賓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二號風暴信號

台灣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颱風警報

中國大陸

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香港

長洲
72 km/h
赤鱲角
52 km/h
青衣
37 km/h
啟德
50 km/h
西貢
62 km/h
沙田
31 km/h
濕地公園
29 km/h
打鼓嶺
36 km/h
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之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以下風速(共4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強風(共3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烈風(共1個氣象站)
長洲
67 km/h
赤鱲角
49 km/h
青衣
27 km/h
啟德
43 km/h
西貢
56 km/h
沙田
25 km/h
濕地公園
23 km/h
打鼓嶺
31 km/h
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之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以下風速(共4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強風(共3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烈風(共1個氣象站)

香港天文台於6月28日下午5時45分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表示會考慮在晚上發出一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杜蘇芮在當晚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隨即在晚上9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10公里。

隨著杜蘇芮以其平均每小時25公里時速接近(之後加速至每小時30公里),以及天文台表示杜蘇芮會「相當接近本港」,天文台在6月29日下午1時45分表示短期內考慮發出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天文台在下午4時2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200公里。天文台在下午4時25分表示晚上考慮是否需要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在晚上7時45分表示晚上發出八號信號機會頗高。當時香港部份地區吹偏北強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6][7]天文台在晚上7時22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997.8百帕斯卡,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140公里。

天文台在同日晚上9時20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預計在晚上11時20分或之前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110公里。此時香港多處地區已經受到東北強風影響。天文台在晚上11時05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以南約90公里[8],開始正面吹襲香港。香港普遍地區風勢進一步增強至烈風程度(包括長洲、維港、九龍天星碼頭),橫瀾島及大老山錄得暴風,昂坪更受颶風影響。天文台預料杜蘇芮「未來數小時在香港西南偏南100公里內掠過」。

香港逐漸轉吹東至東南烈風,天文台在6月30日凌晨12時4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80公里。杜蘇芮在凌晨1時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總部之西南約70公里掠過。天文台表示杜蘇芮開始遠離,加上杜蘇芮登陸及減弱,考慮風勢減弱後改發三號信號。當時香港廣泛地區風勢已經減弱至強風程度,但西部地區、離岸及高地仍受烈風影響。天文台在凌晨3時25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西約100公里,在澳門以西登陸。[9][10]

香港風勢在杜蘇芮遠離及減弱的情況下迅速而顯著地緩和,天文台在早上6時15分表示短期內改發一號信號,並在早上6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以西約180公里。隨著杜蘇芮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在早上7時45分表示短期內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在早上8時15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時杜蘇芮集結在香港以西約200公里。

杜蘇芮是繼2010年強颱風凡亞比後首個進入距離香港200公里範圍的熱帶氣旋,更是自2009年颱風莫拉菲以來首個正面吹襲香港(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內掠過)的熱帶氣旋。杜蘇芮吹襲期間,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指定自動氣象站有4個錄得強風,當中1個錄得烈風[11],三號信號達標,但八號信號不達標;而西貢以些微之差,未能錄得烈風。但由於杜蘇芮正面吹襲香港(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內掠過),加上維多利亞港港內的九龍天星碼頭亦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66公里[12],表示市區亦受烈風影響,可見天文台有必要發出八號信號。風暴期間,長洲、西貢、機場及啟德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72、62、52及50公里。

網上討論

香港部分地區在發出八號信號前已經錄得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其中港內的中環碼頭在晚上11時錄得的一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63公里[13],被部分市民認為發出八號信號的時間較遲。根據天文台公佈的資料,香港風勢在6月29日晚上9時至10時已開始進一步增強,證明天文台應該提早1至2小時左右發出八號信號,以提醒市民香港風勢開始增強至烈風程度,讓市民及早做足防風措施。近年所有熱帶風暴級數的熱帶氣旋吹襲香港,天文台皆會在熱帶氣旋進入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開始正面吹襲香港後,才發出八號信號。當遇到杜蘇芮這類移動快速的熱帶風暴,便有機會出現較遲發出八號信號的情況。

澳門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18.1
污水處理廠
23.2
大炮台山
27.2
外港碼頭
海事博物館
19.0
友誼大橋
北峰

60.6
友誼大橋
南峰

61.7
嘉樂庇
總督大橋

63.4
西灣大橋
61.6
大潭山
53.3
九澳
31.9
路環分站
澳門大學
澳門氣象局氣象站錄得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單位為公里每小時(km/h)。圖例:
代表沒有數據
代表錄得清勁以下風力
代表錄得清勁至強勁風力
代表錄得疾勁至烈風風力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八號東南風球
  • 最接近當地時間:2012年6月30日凌晨4時
  • 最接近當地位置:澳門氣象局總部之西南偏南約30公里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6月28日晚上11時正懸掛一號風球。於6月29日日間表示數小時後將懸掛三號風球,同日晚上10時懸掛三號風球,當時杜蘇芮集結於澳門東南約145公里,同時表示會於清晨時分考慮改掛八號風球。於6月30日凌晨1時表示將於數小時內改掛八號東南風球,當時杜蘇芮集結於澳門東南約90公里,及後三條往離島大橋的測風站均持續錄得烈風程度平均風力。後於凌晨2時才宣布將會在3時半懸掛八號東南風球。及後於凌晨3時半懸掛(當時香港天文台在5分鐘前取消八號信號),當時杜蘇芮於澳門以南40公里,澳門風勢已開始減弱。凌晨4時,杜蘇芮集結於澳門西南偏南約30公里,為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表示之最近距離。隨著杜蘇芮登陸及遠離,澳門氣象局在早上6時半改掛三號風球。澳門風勢顯著及迅速緩和,澳門氣象局在同日上午9時正除下所有風球。

爭議

澳門氣象局懸掛三號及八號風球時間嚴重滯後,在風勢開始轉趨緩和之際才掛起八號風球,對岸的香港天文台已改發三號信號取代八號信號。

澳門氣象局在杜蘇芮有正面吹襲澳門威脅時,根本無意懸掛更高風球(類似的情況在1999年颱風瑪姬亦曾出現)。澳門氣象局在6月29日晚上10時才懸掛三號風球,之前杜蘇芮的路徑已幾乎直指珠江口;6月30日凌晨1時,杜蘇芮集結於澳門東南約90公里,已屬技術性上的正面吹襲,及後三條往離島大橋的測風站均持續錄得烈風程度平均風力,但當局仍然漫不經心,等待至凌晨3時半才懸掛八號東南風球,澳門風勢已開始減弱。突顯了澳門氣象局對一個正面吹襲澳門的熱帶氣旋毫無危機意識,實測烈風後仍不當機立斷採取應變策略補救,置市民安全於不顧。

雨量

氣象站信號懸掛期間總雨量(毫米)
大潭山3.2
嘉樂庇總督大橋
友誼大穚(北)
友誼大穚(南)
西灣大橋
大砲台山4.4
孫逸仙紀念公園6.0
九澳6.6
污水處理廠5.8
海事博物館6.0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風暴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暴信號 下一熱帶氣旋
颱風古超 熱帶低氣壓韋森特
熱帶風暴榕樹 二號風暴信號 颱風蘇拉

台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
上一熱帶氣旋 海上颱風警報
    2012.06.28 05:30-2012.06.29 08:30
下一熱帶氣旋
泰利

中國大陸

國家氣象中心 颱風預警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下一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颱風韋森特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颱風韋森特

香港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戒備信號
    2012.06.28 21:40-2012.06.29 16:20
    2012.06.30 06:40-08:15
下一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強颱風韋森特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三號強風信號
    2012.06.29 16:20-23:05
    2012.06.30 03:25-06:40
強颱風韋森特
颱風巨爵 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2012.06.29 23:05-2012.06.30 00:40
強颱風韋森特
颱風納沙 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2012.06.30 00:40-03:25
強颱風韋森特
颱風納沙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強颱風韋森特

澳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熱帶氣旋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球
    2012.06.28 23:00-2012.06.29 22:00
下一熱帶氣旋
強烈熱帶風暴泰利 颱風韋森特
颱風尼格 三號風球
    2012.06.29 22:00-2012.06.30 03:30
    2012.06.30 06:30-09:00
颱風韋森特
颱風納沙 八號東南風球
    2012.06.30 03:30-06:30
颱風韋森特
颱風納沙 八號風球 颱風韋森特

參考文獻

  1. 香港天文台. .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6).
  2. 香港天文台. . 2012-06-26 [2012-06-26].
  3. 香港天文台. . 2012-06-26 [2012-06-26].
  4. 香港天文台. . 2012-06-27 [2012-06-27].
  5. Sina新闻中心. . 2012-06-30.
  6.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29/P201206290765.htm
  7.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29/P201206290812.htm
  8. 香港天文台. .
  9.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30/P201206300119.htm
  10.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30/P201206300168.htm
  11. 香港天文台. .
  12. 香港天文台. . 2012-06-29.
  13. 香港天文台. .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熱帶風暴杜蘇芮 (2012年)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