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
王学仲(1925年9月23日-2013年10月8日),原名王
王学仲 | |
---|---|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中的王学仲雕像 | |
字 | 黾子 |
號 | 滕固词人、黾翁 |
出生 | 王黾 1925年9月23日 中华民国山东滕州 |
逝世 | 2013年10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 | (88歲)
筆名 | 夜泊、呼延夜泊 |
職業 | 画家、書法家、诗人、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
國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生平
早年
王学仲于1925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滕县(现为滕州)[9],其认定自己属于琅琊王氏的后代的一个分支,与西晋的王羲之同祖[1]。其名「黾」源于《诗经》中的「黾勉从事」一句[10]。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父亲王安履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平日里喜欢诗词书法,专攻魏碑[11][10]。王学仲五岁学写字,六岁学画,七岁入学,在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10]。
求学与任教
1942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学习山水画,1949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1950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曾受过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传授指点,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11]。
1976年,王学仲参加了“中日书法作品展览会”,并在会中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的观点[10]。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并为人民大会堂的厅馆创作巨幅作品[12]。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年,此后曾9次赴日讲学及文化交流,又到欧洲写生考察西方艺术。期间出版有《三只眼睛看世界》并获世界和平文化奖状[12]。又为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天津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九三學社成員、天津市文聯主席團成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天津大學教授。1986年天津大学接受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建立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黾园」,王学仲任名譽所長[13][2][14]。2006年,王學仲獲得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12][13]。
艺术特色
艺术成就
王学仲诗、文、书、画四艺皆精[9][11][15]。其书法取法广泛,真草、隶书、篆书等书体皆擅。王学仲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时,其师徐悲鸿评价他的书法:“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15]
绘画上,其画种多样,融会中西,擅长中国画与油畫[13]。其中国画多作山水画和人物画,主张「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亦偶为花鸟画题材[10][16]。
其诗词上擅长古体诗,创作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充斥着其强烈的思想感情。其诗以咏物、抒情、怀古为主,如《辞庐山》一诗[11]:
青云步步出人寰,
朝夕苍崖陡壁间。
肩上诗笺和画稿,
担回五岳与三山。
又擅长题画诗,因其亦擅画,时常是自画自题。如题《江镜》画诗句“乘舟忘却临江镜,错认青峰倒着生”。其一生共创作两千余首诗词,曾出版过《王学仲诗词选》[11][13],而他的诗集《三只眼睛看世界》被认为“内容新、体裁新、语言新、意境新”[15]。
周汝昌评价王学仲:“世人皆赏学仲先生的丹青翰墨,我独以为他的文才实居首位。他的文才,包括诗、词、曲、赋诸多文体,这在当今尤其是可贵的罕例。”[15]王学仲文章擅长骈文,作品有《吊司马迁墓文》《长城赋》《滕州怀古文》《采石矶吊李白》《吊李白墓文并序》等;又善作散文,出版有《王学仲散文选》[11]。2003年,王学仲出版长篇小说《吼哈》,描写和反映了20世纪初期鲁西南一带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人情[11][17]。
王学仲还是一个文艺理论家,曾撰写书论《碑·帖·经书分三派论》一文,对摩崖刻经进行了深入考究,于碑学、帖学二派之外,增列经派书法。其又提出“世界美术思潮中心东移”,主张“东学西渐,欧风汉骨”“西洋为风、东洋为鉴”“中学为骨”“西学为饰”,主张中西结合[9][11][15]。
艺术思想
王学仲曾提出“黾学”主张,以其原名“黾”命名,是一个包含其对哲学、美学、书学、画学和文学等理解的立体式的学术体系[11][18][19][20]。
王学仲“黾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二合」指意象合一,「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其“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其认为诸门样样通晓、融会贯通后,可以「卓然成家」[11][1]。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 . 天津大学. 2019-08-29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左森. . 天津美术网. 2013-10-16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刘波主编. .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 ISBN 9787800493898.
- 谷向阳, 王庆新主编.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4.
- 伍杰主编; 崔运玺, 王伟华, 周昌喜副主编.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9787205022938.
- 周家珍编著.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 中国名人研究院编; 异天, 戈德主编.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 张品兴, 殷登祥, 陈有进等主编. .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4315137.
- . 天津美术网. 2013-10-10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8).
- . 爱尚美术. 2019, (1).
- 赵铁信. . 人民网. 2005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中国文化人物网. 2016-05-05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天津日報. . 人民网. 2013-10-09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罗文华. . 天津美术网. 2013-10-21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 张海.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11-10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马亮.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S1).
- 彭慶濤. . 彭門工作室. 2018-06-17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中国文明网. 2011-12-02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中国书法. 2012, (5).
- 王欣荣. . 东岳论丛. 2004, (6).
- . 陶瓷研究. 2005-04-07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