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社會運動人士)

王浩(1990年3月13日是一位台灣社會運動人士。現任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總幹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畢業。

求學階段廣泛參與社會運動

接觸環境與土地運動

由於父母在花蓮工作,王浩選擇離家近的國立花蓮高級中學就讀。因對人文社會領域的興趣報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六屆全國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 ,為該校第一位自然組獲選學員。高中畢業後就讀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大學一年級在營隊學員告知下,參與台灣農村陣線在台大的農村讀書會,成為其2010年訪調營隊的工作人員與紀錄者[1],並參與同年7月17日凱達格蘭大道的「還我土地、停止圈地惡法」夜宿行動[2]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相關行動,並開始關注花東地區議題。

2010年底,美麗灣渡假村爭議不斷,為響應刺桐部落「我發誓,絕對不住美麗灣」接棒活動第15棒[3] ,也擔任地球公民基金會在反對東部區域發展條例跨校巡迴講座聯絡人。同期在校園加入異議性社團大學新聞社,響應「開除前任社長吳敦義活動」[4],並和社團其他幹部一同籌畫「台大跨社團串連-沉默的校園角落」活動,將樂生、國光石化…等社會運動議題帶進校園的學生活動中心與講座[5]中。

為了擴大學生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王浩找了其他社團成員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的訪談與多次營建署的抗議記者會[6] ,訴求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更新處立即檢討所有都更爭議社區案件,拒絕黑箱作業,落實居民參與,以及公布歷次民間都更案輔導會議之會議紀錄[7],面對大眾對「釘子戶」的誤解,王浩指出「都更的牛步化是在於缺乏退場機制的彈性以及程序中的資訊不透明」,他以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為例,「倘若王家在一開始,就能得到更多資訊,並接受意願調查,得以選擇被排除於更新單元以外,或是政府於審議時,能夠確實明白不同意住戶的心聲,而非一味以「非都更不可」的協調模式和強拆條款迫使地主就範的話,這樁建案早已完成。」[8] 但台北市政府仍於2012年3月28日強制拆除文林苑王家,王浩也在現場遭到警方強制驅離 。[9]

準備碩士入學考試期間,偶然看到台大的學長、光電所碩士選擇到賣場去當月薪三萬的搬貨工,於是投書期盼政府重視青年就業問題[10] ,同時也指出政府屢屢用「振興經濟」為名提出許多傾向資本家的政策,例如用全民公帑去補貼企業的「大學畢業生短期就業方案補貼」他感嘆,這樣的勞動環境與勞資發展走向,到底能給年輕人什麼希望?[11]

接觸勞工運動

2012年6月12日,勞委會要求1500多名年邁勞工們連本帶息攤還「貸款」,王浩痛批「政府淪為弱勢勞工劊子手」。他細說1990年代末國民黨政府由於沒嚴格監督資方的退休準備金帳戶,導致帳戶內沒錢支付員工退休金。而應承擔的公司,卻可大舉在海外投資。在抗議聲浪下官方承諾以「代位求償」,由失職在先的勞委會代替員工向老闆追討債務,並發放資遣費和退休金給勞工。是關廠外移潮下保障勞工的一個模式,也為後續的「失業給付」、「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等社會福利制度鋪路。然而現今88歲高齡趙伯伯的向勞委會官員陳情時,勞委會所有政務官竟拒絕接見!這種年紀大到可以當王如玄主委父親的長輩,號稱與勞工「逗陣行」的勞委會,無疑是坑害弱勢勞工的劊子手![12]此外,王浩更無奈表示居然連幾歲的小孩都挨告,甚至有一整個家族30幾個人都被告的情況。[13]

為了證明當年政府確實有代位求償的做法和精神,王浩以勞委會出版的《工運春秋[14]》一書段落為例:「當年,聯福、福昌、東菱等重大關廠案件遲未解決,勞委會許介圭主委更破天荒的動支就業安定基金,以政府代償方式,先拿出錢代墊,再由政府向資方求償。」他強調,勞委會花了許多納稅人的錢出版這本書,但對勞工提告時卻對此段絕口不提。勞委會官員已經麻木到一切只要依法行政就能夠斷章取義、無所不為嗎?王如玄主委還想要繼續當到明年升格成為勞動部長,然後被全民唾棄嗎?[15]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誤打誤撞投入到關廠工人抗爭?王浩回答:「這些阿公阿嬤已經退休,照理講應該頤養天年,卻要大老遠跑來工會,爬樓梯都很吃力、很辛苦,然後填這麼多不得已被國家逼著要寫的文書,沒有辦法好好在家休息帶孫子….這輩子努力了這麼久,被老闆騙了一次,又被政府騙了一次。」不捨情緒溢於言表。[16]

組織關廠工人義務法律支援團、向立委陳情

由於勞委會告了630件,關廠工人必須也要有龐大的律師團隊,王浩因而認識邱顯智曾威凱陳孟秀宋國鼎等數十位義務幫忙的律師。

邱顯智回憶:“我們約在新竹火車站對面的星巴克詳談。到了約定時間、地點,我有一點緊張,因為生平第一次見網友。他背著背包,還是個大學生,目前就讀台大,在工會兼職秘書,負責這件案子。王浩說,我去問了司改會的高榮志律師,他說這有可能契約被定性為公法關係,超過公法的5年請求權時效,就不用還!

我是學公法,所以對民事契約不是很熟,聽王浩這麼講,不由得眼睛一亮。「這是津貼,免還啦!!」當晚離開時,我對王浩這麼說。

「那你要加入義務律師團嗎?」王浩問。

「當然沒問題啊,請問有幾個案件呢?」我笑著問。

「總共630件,有1,300人被告!」他答道。我再也笑不出來。”

直到訴訟終結,法律支援團至少聚集至少57名律師,多名法律學者及數十名法律背景學生參與。

2012年11月6日,王浩與關廠工人到時任八德立法委員孫大千八德服務處舉行記者會,要求孫大千表態支持刪除控告關廠工人之費用,並要求國民黨團共同支持刪除該筆預算。與表態支持勞基法第28條修法,擴大工資墊償基金給付範圍納入資遣費與退休金,杜絕雇主拖欠舊制退休金問題。[17]

臥軌抗爭不起訴

關廠工人跟擔任辯護律師的邱顯智說:「接到法院傳票,想到眼前的處境,常常騎摩托車到最後看不見路,無法再繼續騎,因為眼睛都被淚水模糊了。政府不是應該救濟我嗎,怎會來告我?」邱顯智都不知道怎麼回應。而這些又老又病又窮的老阿嬤們,勞碌一生,臨老又被政府告上法庭,幾乎都要走上絕路了,勞委會卻堅持不撤告。案情膠著,訴訟上沒有進展,2013年2月5日,這些老阿嬤們決定在台北車站臥軌抗議。[18]五十名抗議勞工跳下第三月台企圖攔阻基隆開往彰化的區間列車出站。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將王浩等八人以現行犯逮捕,交給檢察官偵訊。[19]罪名是刑法第184條的公共危險罪,刑度是3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當天被告的有毛振飛等12名。邱顯智、吳君婷律師與曾威凱律師擔任辯護人。檢察官採隔離開庭,被告彼此並不知道他人的答話。邱顯智說在擔任刑事辯護人的經驗中,將責任推給共同被告是人的天性,如這些工人運動者,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行徑,實在相當罕見。讓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輝。[20]

2013年3月19日,台北地檢署召開第一次偵查庭,王浩強調,臥軌行動實際跳下月台的有數10人,包含在月台上參與抗爭的共達300人,警方卻只移送「協助者」12人,顯示移送程序本身就有問題。他認為,警方不敢移送實際臥軌的關廠失業勞工,就是因為其抗爭具有正當性,具「阻卻違法」效果,「(抗爭事件)都有前因後果,那憑甚麼移送這12人?」律師曾威凱也表示目的是要「殺雞儆猴」,讓抗爭民眾知難而退。如果任由警方起訴為社會正義發聲的行動者,將有損於人民的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因此要給予他們「最大的聲援」。[21]2015年3月12日,檢察官不起訴書中提到因舉牌者非分局長,無效;火車駕駛員接到指令減速並停車,工人並非一開始就躺在軌道,而是火車停下後才臥軌,與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的構成要件不合,因此公共危險罪也不起訴。王浩聞訊回應,當時關廠工人已經走投無路才抗爭,抗爭的目的完全不是要造成任何傷亡或損失,因此耽誤到一些人的行程,很抱歉,但實在是沒辦法的選擇。義務律師團也發聲明,強調不起訴證明「過去當權者那些法治、守秩序的術語都是謊言,一個國家逼到人民臥軌求生,才是最大最凶殘的罪惡」。[22]

痛批馬英九陳雄文,呼籲修正勞動基準法、勞工組工會

2012年底,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主席時,誇耀台灣勞工所得替代率有7成。王浩簡直不敢置信,因為從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到到太子汽車華隆、榮電案都反應勞工退休金保障不足的問題,而勞委會卻不打算修正法律,也批評政府放任勞保基金操盤手謝青良,把勞工一輩子血汗得來的棺材本「玩」掉了![23]王浩也指出尚有167萬人適用舊制年資,呼籲勞基法28條要盡速修法,讓積欠工資墊償的範圍可以擴大到資遣費、退休金,讓勞工不再被知法玩法的僱主害到喪失棺材本。2015年1月,批評時任勞動部長陳雄文提出的修法版本,掩蓋勞動部無能監督雇主退休金提撥的責任,因為勞工真正看得到、吃得到的「墊償」卻只保障六個月,勞工權益又再一次被馬政府犧牲了![24]

2013年監察院糾正勞動部:「全國高達4成的企業退休金帳戶仍待查察!」爾後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後,發現近萬家的公司連勞工退休金帳戶都不開!王浩認為,惡質雇主的手段永遠千篇一律,擺明違反勞基法訂定的資遣、退休、工作時間、勞工保險、基本工資等等最基本的規範,但是受害的勞工卻沒有辦法因此減少,責任制、試用期、派遣這些剝奪勞工工作權的制度繼續侵蝕著勞工的權利!哪一天就算工廠不關,資本家仍然可以把勞工像免洗筷一樣用完即丟,如果你不乖乖配合資方,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軟硬兼施地將你逼退,這是台灣勞工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唯有組織工會,才有可能在勞資關係極度不對等的情況下找出一條出路。[25]

2014年在一場討論關廠工人案的法律與社會意義座談會上,王浩公開表示:要向這些支撐起台灣第一代經濟的女工致上最高的敬意及謝意,因為沒有他們,今天就沒有辦法看到勞工法制有這麼大的問題。也指出在大統的毒油事件中,很少人知道員工的退休金帳戶中也沒有退休金。台灣的勞工教育其實是不足的,大統員工沒有拿到退休金或資遣費這個面向,是大家所沒有關注到的,而大統員工們可能也未必有機會能向關廠工人一樣以訴訟或其他方式拿到補償。[26]

國內外演講、邀稿,從關廠工人案呼籲勞權的重要

2013年10月受到捍衛苗栗青年聯盟邀請,於華隆自救會X腳踏實地‧捍衛苗栗工作坊分享:「老闆一方面因為土地的利益要遷廠,另外一方面又要規避退休金、資遣費就假藉名目或是開空頭支票、一走了之,勞工拿的這些資料,提告、告出來一定會勝訴,但是就是壁紙,因為老闆人去樓空,整個過程中,今天華隆自救會的成員也在這邊,其實關廠工人事件讓我們很深刻,感覺勞基法在那邊並不是很糟糕的法律,但是現在勞資權力不對等,法律在這邊也沒有保障勞工,政府在這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沒開罰,連監督都沒做,我們今年六月收到監察院因為關廠工人抗議,請勞委會調查有沒有沒提撥退休金,現在目前還有多少工廠沒有提撥退休金,還有百分之四十,走在路上十家公司四家沒有提撥資遣費退休金,這四成勞工會不會現在就抗爭、陳情?其實不會,如果抗爭了是不是就會被解僱?下一家工廠會不會不要我,這就是台灣勞工的處境和悲哀,勞動意識勞動處境從小沒有養成,工廠中也沒有團結的力量。」

2014年3月,行政院宣布對關廠工人撤告,政府全數退還「借款」。王浩於周玉蔻主持的節目中表示:關廠工人抗爭是「慘勝」,並說明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27]

2014年6月28日,代表全國關廠工人連線,赴倫敦與黃國昌黃郁芬吳聰敏、Athar Hussain博士、Dafydd Fell博士、李奕德同台參與英國留學生舉辦之公民意識與政治參與專家學者座談會。[28]10月22日,於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29]中持續呼籲修法。

2016年5月,於島國前進竹苗論壇分享:在鬼島如何從奴工變成勞工?[30]

2017年3月20日,以蝶戀花案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臺鐵產業工會依法休假事件等案件為例,王浩體認這是一場休息時間的戰爭,需要更多人的關注並起身行動,才有辦法讓台灣擺脫過勞之島的惡名。[31]

指名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並未照顧關廠工人,並指出其他兩大黨勞工政策的不足

2015年11月18日,朱立倫宣布王如玄為其2016年總統大選的副總統人選(俗稱「朱玄配」)。因王如玄為2012年最先向關廠工人提告的勞委會主委,也在參選的掛程中表示「關廠工人是最掛念的案件」[32]引發關廠工人極大不滿,隔天王浩旋即在節目中痛批:當年找王如玄協商要求成立專案小組來回顧事件始末,她都置之不理,要求合併訴訟不要讓500多個家庭受到訴訟壓力,也未獲回應,王浩強調她不要打著照顧勞工的名號在外面騙[33]

2015年12月22日,於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表示低薪、關廠、派遣、無薪假的問題嚴重,國道收費員抗爭案件就是政府非典型勞動的一個指標案例。他指出:看不出來藍綠是要透過法令限制派遣工的使用,還是就地合法化或解套,同樣民進黨跟親民黨也沒看到要解決非典型就業問題的方向和決心。[34]

協助產業勞工組織工會

協助物流勞工勞動部裁決並成立工會對抗血汗

2016年嘉里大榮有位司機因為不想再忍受惡劣的勞動環境,決定籌組工會但遭到公司惡意解雇,王浩協助他進行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結果認定解雇是打壓工會的行為,嘉里大榮應使其復職[35] 。當時王浩正值入伍服役期間,他思考很久,單以企業工會的組織思維對臺灣勞工運動是不是有侷限?甫退伍的王浩決定協助貨運倉儲產業勞工組織產業工會,改善這種不合理的勞動環境。經過1年的奔走全台招集會員,終在2017年9月成立全台性的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36]。 王浩說,貨運之所以血汗,「原因出在惡劣的薪資結構。」貨運業普遍底薪非常低,需要靠著「計趟」或者「論件」抽成賺到足夠生活的薪水,在「沒做沒錢」的狀況下,司機通常被迫「自願」停休及超時加班。即便勞檢針對超時加班開罰了,但在「過低的底薪結構」未改變前,狀況只會不斷重演。[37]

某產業工會會員在嘉里大榮物流業旗下的大榮汽車貨運工作了八年,為了在大榮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2018年成立大榮汽車貨運企業工會。但工會成立不久,就發生公司要求會員退會,讓會員感受威脅。工會因而前往嘉里大榮總公司抗議,陪同前往的王浩痛批,勞基法新法本月才上路,(資方要求會員)退出工會怎麼協商。[38]

對抗勞動基準法修惡(七休一例外)

原本勞動基準法的規定中,勞工每七天應該要有一天做為例假。2017年11月22日,王浩出席立法院委員會勞動基準法修法公聽會表示:一例一休再修法所謂的「彈性」只會讓所有運輸業更加過勞,台灣是高工時國家,每11天就有一個人過勞死,過勞情形從航空、客運、貨運比比皆是,但勞動部報告內卻一字未提,這是非常國恥的事情。[39]他也痛批,超過千人以上的貨運上市公司,在勞基法開罰當中都有紀錄,主要就是未依法發給加班費以及超時加班未給例假,而勞基法修法就是讓沒給例假的部分,現在連續做 12 天變成合法。也就是違法事件就地合法。[40] 惟民進黨仍挾著優勢人數於2018年1月10日通過勞基法修法,使工時越趨彈性。當交通部進行七休一例外會議時,完全沒有邀請台灣汽車貨運倉儲業產業工會,就將會議紀錄送到勞動部。[41]工會得知此事後到勞動部外舉標語抗議,總幹事王浩則批評,勞動部稱有3個把關機制,政府把關機制第一階段要經過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但交通部卻都沒找工會去開會,「根本是放水的把關機制」[42]。此外,他也為大眾的路上安全請命,七休一例外如果通過,加上「如果變形工時繼續維持,我們在年節期間可以做12天、連上12個小時的班,一般大眾的生命安全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威脅。」[43]

對抗勞動部開放貨運業八周變形工時

2017年6月16日,勞動部公告貨運業實施八周變形工時,工會總幹事王浩說,有被突襲的感覺。[44]他也在立法院表示在勞動部要開放8週變形工時的時候,所有產業工會及職業工會都沒有獲得邀請參與。問題就是在源頭排斥員工參與。[45]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0條,開放八周變形工時行業的雇主得將八週內的正常工作時數重新分配,就算公司讓員工連續上班六天也不需支付加班費。王浩提到這造成許多宅配員要連續六週都工作六天,對體力與視力的負荷都非常大,衍生不少過勞問題,就算後兩週休假較多,身體狀態也很難恢復。他感嘆,很多物流企業原本就仗著規模龐大,被罰款上百萬也不怕,現在宅配業適用八週變形工時,更直接讓資方免於受罰。[46]

參考資料

  1. 王浩. . 苦勞網. 2010-02-06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2. .
  3. . 2010-11-11.
  4. 台灣大學大學新聞社. .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5. 好奇寶寶. . Peopo 公民新聞. 2011-04-01 [2020-04-17].
  6. 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 . 苦勞網. 2011-08-07.
  7. . 201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6).
  8. . 中時電子報. 2011-06-24.
  9. . 台灣立報. 2012-03-29.
  10. 王浩. . 中時電子報. 2012-09-29.
  11. 黃以敬. . 自由電子報. 201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1).
  12.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20710/34357154/
  13. .
  14. 陳程政, 徐國淦.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ISBN 9789860277449.
  15.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20828/34469424/
  16. .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18. .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4).
  19. . 中時電子報. 201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20. .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4).
  21. 汪彥成. . 新頭殼newtalk. 2013-03-19.
  22. . 自由電子報.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23. 王浩. . 蘋果日報. 2012-12-07.
  24. 王浩. . 自由時報.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25. 王浩, 人間思想第7~8期合刊. . 台北市: 人間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23043504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26. 陳昭如. . 基礎法學與人權通訊. 2014, (13).
  27. .
  28. 胡蕙寧. . 自由電子報. 2014-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1).
  29. . 公共電視. [2014-10-22].
  30. . 2016-06-23.
  31. 王浩. . 人社東華.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32. 謝佳珍. . 中央通訊社. 2015-11-18.
  33. . 三立新聞台. 2015-11-19.
  34. . 公共電視.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35. .
  36. 吳玟嶸. . 報導者.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37. 陳貞樺、葉瑜娟. . 報導者. 201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38. 陳妍霖. . 聯合新聞網. 2018-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2).
  39. 周思宇. . 風傳媒. 2017-11-22.
  40. . 2017-11-22.
  41. 吳玟嶸. . 報導者.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42. 吳欣紜. . 中央通訊社. 2018-02-05.
  43. 曹晏郡、邱福財. . 公共電視. 2018-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5).
  44. . 蘋果日報. 2017-06-16.
  45. .
  46. 林曉榆、陳星彤、葉穎樂、柯宜妤. . 政大大學報. 2018-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