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 (瓦卢瓦)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法語:Marguerite de Valois1553年5月14日-1615年3月27日)又被稱為瑪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生於聖日耳曼昂萊的皇家城堡;死於巴黎。她是法國納瓦拉的王后,同時也是瓦盧瓦女公爵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法國王后以及納瓦拉王后
在位1589–1599
出生(1553-05-14)1553年5月14日
 法蘭西王國聖日耳曼昂萊皇家城堡
逝世1615年3月27日(1615歲-03歲-27)(61歲)
Hostel de la Reyne Margueritte(瑪格麗特王后旅館), 巴黎
安葬
配偶亨利四世
王朝波旁王朝
瓦盧瓦王朝
父親亨利二世
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

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名帝王亨利三世駕崩之後,瑪格麗特的人生為醜聞,陰謀和悲劇所圍繞。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舊教)信徒,她和新教結盟宗(又稱雨格諾派胡格諾派)首領波旁的亨利納瓦拉國王,後成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政治婚姻使她成為了法國宗教戰爭以及宮廷政治的犧牲者。

她的人生首先透過她的自傳廣為人知,這部自傳涵蓋了其從1565年到1582年的事蹟,她人生的其他歲月的情況,則大部分通過保留下來的私人信件而流傳於世。同時代的人將她刻畫為:「高傲的」,“慷慨且寬宏大量,甚至有些揮霍”。 [1] 她還被視為“充滿求知欲的,善於發表演說的,敏捷而俏皮的並對科學技術非常感興趣的“女性”。 [2]

在那個法國皇室充滿流言蜚語的時代,瑪格麗特是非比尋常的鮮明寫照,整個上流社會都在傳播她的流言,因此她在後來的著作中,常常被寫成是一位放蕩而墮落的王后。但現代的歷史學家卻認為,她不過是行使了當時只能夠由男性貴族所擁有的特殊自由。

家族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是亨利二世凱瑟琳·德·美第奇的第七個孩子,也是他們未夭折的最年幼女兒。她的名字來自她的教母瓦盧瓦-昂古蘭姆的瑪格麗特,其也是她的一位姑姑。她的兄弟姐妹中有四位歐洲的國王或王后以及一名公爵夫人,他們是她的兩個姐姐伊麗莎白腓力二世的第三任妻子)和珂羅蒂雅洛林公爵查理三世的妻子)以及她的幾個兄弟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

瑪格麗特對她的父親並沒有太深的印象,因為他死於發生在她的姐姐伊麗莎白和腓力二世婚禮上的一場比武,當時瑪格麗特只有六歲。瑪格麗特對她的母親的感情非常的矛盾,既充滿欽佩又夾雜著恐懼。她和她的姐姐們以及弟弟法蘭索瓦有著深厚的感情,而對哥哥亨利從她幼年開始就非常抵觸甚至到了後期兩人曾在一段時間裡非常仇視對方。對於她和她的哥哥查理之間的感情現在基本上無可考證,唯一可以證實的是,是他給瑪格麗特取了瑪戈這個外號並一直使用它。 [3]

她和她的丈夫之間的關係是最引人注目的,因為期間夾雜的多位波旁的亨利的情婦的故事。雖然她沒有什麼政治影響力,但瑪格麗特有時忠心地站在亨利的政治立場,並極力維護他和他的政治目的,而下一個時刻她又突然完全反對他,並試圖破壞他的計劃。在他們的婚姻被廢除後的幾年裡,他們之間發展成一種長期對立的仇視關係。

生平

幼年及青年期

大概七歲的瑪格麗特,1560年左右的肖像畫,弗朗索瓦·克洛誒特斯作品,現存 孔德博物館

瑪格麗特同她的姐姐們以及瑪麗·斯圖亞特一起在她的家庭教師夏洛特·德·維也納以及巴隆妮·德·科峒的照顧下於聖日耳曼昂萊的皇家城堡度過了她的幼年時光。巴隆妮在瑪格麗特結婚後更成為她的第一貼身女官。 [4]伊麗莎白和瑪麗分別因為結婚而離開聖日耳曼昂萊後,瑪格麗特也於1559年離開出生地移居到盧浮宮[5]在那兒她進入了她的兩位兄弟亨利法蘭索瓦的社交圈,由此建立了她自己的廣泛的,充滿經典人性化的社交圈,[6]這也是為什麼她精通拉丁語,希臘語,意大利語以及西班牙語的原因。

作為歐洲重要掌權皇室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被作為各大皇室聯姻的候補者。 1560年,她的父母曾想讓她和腓力二世的王子唐·卡洛斯結婚。當15歲的唐·卡洛斯在眾多新娘候選人的肖像畫中見到瑪格麗特時,他評價她道“這位年幼的公主是最美的」。 [7]但這個計劃和之後的瑪格麗特與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兒子魯道夫於1563年的聯姻都不幸告吹。 [8]

在法國宗教分歧爆發的初期,凱瑟琳·德·美第奇於1562年將她的女兒們以及幼子法蘭索瓦送往昂布瓦斯[9]而亨利和卡爾則留在盧浮宮同他們的母親一起生活。 1564年1月到1566年5月,瑪格麗特和她的王兄查理一起完成了對王國的巡視之旅。

當瑪格麗特回到巴黎的時候,她和年輕的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產生了愛情,他們甚至考慮到了婚姻。但他們之間的婚姻是無法為當時的法國皇室所接受,因為吉斯家族是堅定的天主教成員,同時也是反對法國結盟宗的中堅勢力,而當時的統治家族則看重天主教和結盟宗的政治平衡。亨利·德·洛林的宮廷職位被暫時取消,不久之後便被迫和皇太后的教女卡特琳·德·克萊夫結婚。

1565年瑪格麗特和葡萄牙王储塞巴斯蒂昂的聯姻計劃告吹;而在她姐姐伊麗莎白去世後,讓她嫁給成為鰥夫的腓力二世的企圖也最終以失敗告終。

婚禮以及聖巴托洛繆之夜

完全出於維持王朝穩定的目的,國王查理九世和他的母親從1570年開始策劃天主教徒瑪格麗特和新教徒波旁的亨利的聯姻。其目的是調和法國結盟宗信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矛盾以實現於第三次結盟宗戰爭結束時簽訂的聖日耳曼昂萊和平協定。這個計劃非常的特殊,因為兩個不同教派的信徒的政治婚姻在當時的歐洲統治階層是基本上不予考慮的。[10]

之後就開始了漫長而困難的聯姻談判,由亨利的母親讓娜·達布雷特和瑪格麗特的母親凱瑟琳分別在圖爾布盧瓦城堡進行。雙方開始談判的時候,都抱著讓對方改變自己的教派而投入自己教派之下的希望,但這種希望明顯是無法實現的。在1572年4月,雙方在布盧瓦城堡簽訂的草約中即明確規定這次聯姻無需雙方改變自己的宗教。[11]

雖然瑪格麗特對她未來的丈夫完全不了解,甚至對其產生了怨恨的感情,並對其下流的名聲充滿抱怨,[12]但在母親的大壓力下不得不同意結婚;或者至少在之後的幾年裡她保持贊成這個提議,[13]雖然在她的回憶錄中完全沒有提到這些,但一副較早的油畫為其提供證明。

最終的婚書於1572年8月17日在巴黎簽訂,按照協定瑪格麗特應該獲得非常高昂的嫁妝:查理九世為其支付300.000金埃居,凱瑟琳則提供200.000里弗爾。另外還有25.000里弗爾是由她的兄弟亨利三世以及法蘭索瓦支付。同時瑪格麗特宣誓放棄其對瓦盧瓦家族的繼承權。而實際上,這些嫁妝只是部分或是完全未被支付。[14]婚書籤訂儀式後在盧浮宮舉行了由魯昂大主教查理·德·波本和新郎方父輩主持的官方訂婚典禮。

根據瑪格麗特的回憶錄重現聖巴托洛繆之夜她的臥室的場景的油畫,亞歷山大·弗拉貢納爾,19世紀,盧浮宮

第二天(1572年8月18日),他們即舉行了結婚典禮,甚至連必需的教皇大赦都沒有等待。 [15]婚禮是在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的前廳舉行的,因為納瓦拉國王亨利拒絕進入任何天主教教堂的彌撒廳。之後即產生流言:當瑪格麗特被問道是否願意嫁給納瓦拉國王亨利時,她沒有回答,最後是她的兄弟亨利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這個流言更為歷史學家皮埃爾·馬修所記載,並聞名於世。[16]婚禮之後的狂歡以及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572年8月21日。

作為納瓦拉國王亨利的隨行人員,很多結盟宗信徒也來到巴黎參加他的婚禮。一場對加爾文主義者加斯帕爾·德·科利尼不成功的暗殺成為了聖巴托洛繆之夜的導火索,在這場大屠殺中,大量結盟宗信徒被殺,因此瑪格麗特的婚禮在編年史中也被記錄為“巴黎的血腥婚禮”。納瓦拉國王亨利被逮捕,並被迫改信天主教。凱瑟琳·德·美第奇提議她的女兒,以血腥屠殺為藉口取消此次婚姻,但瑪格麗特拒絕了,並忠誠地支持她的新婚丈夫,雖然納瓦拉國王亨利已經該信了天主教,他和瑪格麗特以及法蘭索瓦仍然被軟禁在盧浮宮。

瑪格麗特的回憶錄是除去紅衣主教拉羅什富科的秘書讓·德·梅根對盧浮宮大事記錄外唯一的同時期的對聖巴托洛繆大屠殺進行記錄的可考描述。[16]根據瑪格麗特的描述,加布里·德·列維斯,德·萊朗子爵,一位跟隨她丈夫的結盟宗信徒,因為被她的兄弟查理的衛兵追踪而躲進她的臥室。瑪格麗特為他說情,最終保住了他的性命。 大仲馬在他的小說《瑪戈王后》中再現這一場景。

針對國王的謀反以及到法蘭德斯的旅程

1572年左右的瑪格麗特的肖像畫。 布盧瓦城堡的不知名的宮廷畫家的複制畫。原作來自弗朗索瓦·克洛誒特斯學院,現存克羅查提爾博物館

1573年法國王子亨利凱瑟琳·德·美第奇的推動下被選舉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並離開巴黎克拉科夫出發。同一時期法國貴族們成立了由比較溫和的新教徒天主教徒組成的政治同盟:Les Malcontents (法語:不滿分子)。他們致力於穩固兩種宗教在法國的和解並為新教方面爭取更多的權力。雖然納瓦拉王儲亨利,瑪格麗特以及法蘭索瓦仍然被軟禁於盧浮宮,但他們仍竭力參與這個同盟的活動。到1574年5月查理九世去世的時候,不滿分子同盟被認為是懺悔星期二陰謀 (又稱為:萬塞訥陰謀)的最大推動者。他們的目的在於,讓法蘭索瓦而非仍逗留在波蘭的法國王子亨利成為下一屆的法國國王,因為法蘭索瓦在宗教問題上比他的兄長更加寬容。這個陰謀於1574年的2月被揭穿;諷刺的是這是瑪格麗特自己向其母親凱瑟琳告密的結果,而她的動機到現在仍然不為人知。法蘭索瓦和納瓦拉王儲亨利因此被關押於文森城堡。這兩位陰謀家的第一次出逃以失敗告終,他們的兩位支持者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以及漢尼拔·德·科克勞斯伯爵被判處死刑。第二次由瑪格麗特策劃的出逃仍然落空,而這次並沒有產生太糟的後果。最後在凱瑟琳·德·美第奇的推動下成立了一個由議會成員組成的委員會,目的為調查陰謀的真實情況。為此,瑪格麗特於1574年4月寫下了為其丈夫分辯的文件:支持亨利·德·波旁的記憶證據,這份文件在調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讓委員會相信法蘭索瓦和納瓦拉王儲亨利並沒有參與陰謀叛變。因此兩人被送回巴黎,但仍然處於如同聖巴托洛繆之夜之後的嚴密的監視之下。

儘管處於非常不利處境,法蘭索瓦最終在瑪格麗特的幫助下於1575年9月15日從盧浮宮逃往德勒 。雖然無法證明瑪格麗特是否參與了這個事件,亨利三世仍懷疑她是幫兇,而將她軟禁並嚴密監視。

納瓦拉王儲亨利在1576年2月跟隨法蘭索瓦的腳步從巴黎出逃,瑪格麗特並沒有參與其逃跑計劃,儘管如此,她的懷疑仍被加重了。亨利的出逃同時讓這對夫妻分居長達兩年,也讓二人開始變的疏遠。

其間法蘭索瓦開始公開的站在新教的一方,他為了自己以及納瓦拉王儲亨利重新聚集了不滿的新教徒並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瑪格麗特一直被軟禁於盧浮宮,直到法蘭索瓦以她是皇室的囚犯為理由拒絕和平談判,亨利三世才下令將她釋放。和平談判後瑪格麗特和她的母親一起住在皇宮和結盟宗代表處(1576年由波瓦第爾敕令成立)之間。

最终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到丈夫那里,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受人非议的生活。他们都有公开的情人,并且经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场病后,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对她的声誉产生了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经过很长的商谈,她被允许返回她丈夫的国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为了度过难关,她在她的封地阿让发动了一场政变并夺取了政权。在几个月的防御后,阿让的市民奋起反抗,并把她关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奥弗涅Usson城堡, 在那里她度过了18年。 在1592年,开始了长达7年的关于解除她和亨利婚约的谈判,1599年,谈判以保留她王后的称号结束。而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前夫会成为法国而最受喜爱的国王之一。

在这些年间,玛格丽特写了她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她的兄弟们和前夫的生活。美丽而坚强的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比塞·德·安布鲁瓦

然而后来她的美丽渐渐褪色,她陷入了贫困,债务人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珠宝。她和她的前夫,及前夫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巴黎,成为贫穷的艺术家和赞助人的顾问。她经常帮助策划宫廷活动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她于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被埋葬在瓦卢瓦的教堂。数以千计热爱她的人哀悼着她的离去,同时也哀悼着瓦卢瓦王朝的消亡。

相关小说或影视作品

由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历史小说玛戈王后(法语名为"La Reine Margot";英语名为"Queen Margot")是一部关于玛格丽特和纳瓦拉的亨利的虚构故事。这部小说在1994年改编成一部法国电影玛戈王后

參考文獻

  1. Maike Vogt-Lüerssen: Frauen in der Renaissance. 1. Auflage.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6, ISBN 3-8334-6567-0, S . 390.
  2. Harenberg - Das Buch der 1000 Frauen. Ideen, Ideale und Errungenschaften in Biografien, Bildern und Dokumenten. Meyers Lexikonverlag, Mannheim 2004, ISBN 3-411-76099-0, S. 599.
  3. É. Viennot: Marguerite de Valois, histoire d'une femme, histoire d'un mythe, S. 27.
  4.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3.
  5. JA Branton-Desris: A la découverte d'une perle francaise, S. 7.
  6. É. Viennot: Marguerite de Valois histoire d'une femme, histoire d'un mythe, S. 23.
  7. J. Babelon: La Reine Margot, S. 18.
  8. H. de Coste: Les Eloges et les vies des reynes, des princesses, et des dames illustres en pieté, S. 402.
  9.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11.
  10. Es existiert in der Geschichte nur ein weiteres Beispiel dieser Art: die Heirat Maria Stuarts und James Hepburns, 4. Earl of Bothwell.
  11.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0–71.
  12. Maike Vogt-Lüerssen: Frauen in der Renaissance. 1 . Auflage.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6, ISBN 3-8334-6567-0, S. 395.
  13. 瑪格麗特在廢除她和亨利婚姻的議案中強調她從來就沒有同意過他們之間的婚姻。
  14. HN Williams: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1.
  15. 後來直到亨利改宗了天主教,才由額我略十三世進行了大赦。
  16. S. Pinard Friess: Mémoires et Histoire 存檔,存档日期2010-09-21..
前任:
路易二世
瓦卢瓦女公爵 繼任:
加斯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