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加坡的建立

現代新加坡的建立於1819年史丹福·萊佛士造訪新加坡,使其成為現代化的港口以及建立一個轉運站聯繫東、西方的市場,這距離新加坡之前建港已經是很久遠之事,古代的室利佛逝以及稍後的馬六甲都曾在這塊地區開港,這都是因為地緣因素使該地必然曾為港口用已連結印度以及中國,然而現代新加坡的建立,歐洲和美國的也開始在這塊地區的貿易注入資源。

新加坡歷史系列
早期历史 (1819年以前)
新加坡王国时期 (1299年-1398年)
現代新加坡的建立 (1819年–1826年)
海峽殖民地時期 (1826年–1867年)
反天主教徒騷亂 (1851年)
福建與潮州人騷亂 (1854年)
直轄殖民地時期 (1867年–1942年)
新加坡戰役 (1942年)
日佔时期 (1942年–1945年)
肅清大屠殺 (1942年)
戰後時期 (1945年–1955年)
第一次立法議會 (1948年–1951年)
玛丽亚·埃尔托格骚乱 (1950年)
第二次立法議會 (1951年–1955年)
反國民服役騷亂 (1954年)
自治時期 (1955年–1962年)
福利巴士騷亂 (1955年)
马来西亚时期 (1962年–1965年)
合併公投 (1962年)
冷藏行动 (1963年)
種族騷亂 (1964年)
麥唐納大樓爆炸案 (1965年)
独立时期 (1965年至今)
種族騷亂 (1969年)
光谱行动 (1987年)
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
襲擊大使館陰謀 (2001年)
SARS爆發 (2003年)
小印度骚乱 (2013年)
2019冠狀病毒病爆发 (2020年至今)
新加坡主题首页

萊佛士的到來

1818年萊佛士爵士被任命為英國殖民地明古倫(Bencoolen)的副總督,他深信英國必須發現一個能夠超越當時霸主荷蘭的戰略要地,當時貿易線聯繫著中國、英國以及印度,尤其對中國的貿易特別需要一個據點,此外荷蘭扼殺英國在該地區的貿易,在荷蘭控制的港口禁止販賣英國貨,特別是荷蘭的巴達維亞,該地徵收物資的價格相當不利,萊佛士面臨的挑戰就是必須在荷蘭的勢力範圍內建立一個新港,但當時英國的港口都不再適任為貿易中心,他們都離馬六甲海峽太遠,當大型船隻要進行對印度支那的貿易而通過於此時,必須從相鄰的印度洋進入,否則就要從較遠的巽他海峽進入,但是離主要的貿易巨點相差太遠,其他地點要都回歸到原本的問題-太靠近荷蘭,或著有其他的問題。

1818年萊佛士說服黑廷斯侯爵(時任印度總督)及其贊助者英國東印度公司,讓他可以探險以建立英國在該地區的新基地[1],之後萊佛士經過數周尋訪數個小島之後,在萌意放棄之際甚至準備直接從荷蘭奪取領地,但是這些港口也都無法直接使用因為港口水位過低,之後在觀閱幾個地圖後,萊佛士突然發現新加坡這座小島,當時已經沒有任何勢力占領該島因此被當時視作不二之選,該島坐落於馬來半島最南部,故該島接近馬六甲海峽,而該島擁有天然良港、淡水供給以及船舶的維修,最重要的一點是荷蘭並未占領該島。

萊佛士於1819年1月19日來到新加坡,他發現在新加坡河有馬來部落,由柔佛蘇丹王朝天猛公阿都拉曼所統治,該島名義上由柔佛統治但實際上有自主權,當時的柔佛蘇丹東姑阿都拉曼(Tengku Abdul Rahman)聽命於荷蘭人以及布吉人,因此他反對英國奠基於新加坡。

16到19世紀馬來人的分布地區盡為西方列強所占領,最早是1509年葡萄牙併吞馬六甲,隨著17世紀葡萄牙的國力大不如前後,荷蘭緊接著在這塊地區建立殖民地以及港口,荷蘭壟斷的整個南洋群島的貿易,特別是香料交易這是該地最為重要的產品,其他殖民者的力量包含了英國則被大大侷限在部分地區。

設立據點

新加坡被確立為英國殖民地是在1824年英荷條約,英國勢力終於進入到馬來半島,該地區北部是馬六甲海峽包含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被英國掌握,海峽南部仍由荷蘭控制,這個版圖也是今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範圍,而荷蘭控制地區就是今日印尼,1826年新加坡、檳城和馬六甲被合併成單一行政區-海峽殖民地,其隸屬於英國東印度公司

註解

  1. .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相關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