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萌市

留萌市日语: Rumoi shi */?)是日本北海道留萌振興局的振興局所在地,位於留萌振興局南部,臨日本海,也是留萌振興局的中心城市,主要的產業包括商業、土木業和水產加工業。虽然辉煌不及往昔,但现在仍是鯡魚的主要捕獲港口,也是鯡魚卵的最大加工地。拥有日本少有的入超港——留萌港。

留萌市
日文轉寫
  日文
  平假名
  罗马字Rumoi-shi
留萌市海之故里館

市旗

市章

留萌市在北海道的位置
留萌市
留萌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43°56′28″N 141°38′13″E
国家 日本
地方北海道地方
都道府縣北海道留萌振興局
接鄰行政區增毛町小平町北龍町沼田町
政府
  市長高橋定敏
(現任任期至:2018年3月9日)
面积
  总计297.30平方公里
人口(2020年3月31日)
  總計20,446人
  密度68.8人/平方公里
象徵
  市樹金合歡
  市花杜鵑花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町村編號01212-2
077-8601
市役所地址留萌市幸町1丁目11番地
電話號碼+81-164-42-1801
法人編號2000020012122
網站http://www.e-rumoi.jp/
人口:北海道官方網頁

名稱來自阿伊努語的「rur-mo-ot-pe」(潮汐和緩的河川)或「rur-pa-moy」(潮水東側的灣)。[1]

歷史

江戶時代起,開始有和人居住,與原住民阿伊努族共同生活。明治時代隨著捕捉鯡漁的興盛,成為漁村。

到了大正時代,開始有煤礦的開採,包括大和田煤礦豐平煤礦淺野煤礦達布煤礦。並於1947年起開始興建留萌本線羽幌線天鹽煤礦鐵道達布森林鐵道等多條鐵路

1960年代是最繁榮的時期,人口達到4萬人以上,但隨著鯡漁產業的衰退,以及煤礦開採相繼結束,人口開始減少。

  • 慶長年間:設置留萌場所()。[2]
  • 1867年:留萌場所成為函館奉行的直轄。
  • 1869年:改以漢字「留萌」命名,並隸屬山口藩
  • 1877年:設置戶長役場。
  • 1902年4月1日:留萌村、禮受村合併為留萌村,並成為北海道二級村;同時三泊村也成為北海道二級村。[3]
  • 1907年4月1日:三泊村被併入留萌村。
  • 1908年6月21日:改制為留萌町。
  • 1914年:增毛支廳辦公室改設於留萌町,支廳並改名為留萌支廳。
  • 1919年7月1日:小平蘂村從留萌町分割獨立設置為北海道二級村。
  • 1947年10月1日:改制為留萌市,並脫離留萌郡之管轄。
  • 1945年:自庫頁島撤回的小笠原丸在留萌外海被不明國籍之潛艦擊沉。二次大戰結束後,蘇聯總書記史達林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讓蘇聯軍隊進駐「留萌釧路連線以北的區域」,但被杜魯門拒絕。
  • 2004年:與增毛町小平町共同成立「留萌南部三市町合併協議會」,商議合併相關事宜。
  • 2005年1月12日:合併協議會解散,放棄合併。

行政

市長

  • 第1~2任:原田太八、1947年10月1日~1954年2月27日[4]
  • 第3~4任:橋本作一、1954年3月27日~1962年3月1日
  • 第5~10任:原田榮一、1962年3月10日~1986年3月9日
  • 第11~12任:五十嵐悦郎、1986年3月10日~1994年3月9日
  • 第13~15任:長沼憲彥、1994年3月10日~2006年3月9日
  • 第16任:高橋定敏、2006年3月10日~現任

市議會

議員編制16人。

產業

主要的產業包括商業、土木業和水產加工業。過去曾經是鯡魚的主要捕獲港口,目前則是最大的鯡魚進口港,也是鯡魚卵的最大加工地。

在2005年的調查中,全市人口中有超過8成從事服務業(含公務員),第二產業的加工製造業佔2成不到,第一產業僅佔2%。[5]

交通

機場

港口

  • 留萌港(重要港灣)

鐵路

道路

高速道路
  • 深川留萌自動車道留萌幌糠交流道 - 大和田交流道 - 留萌交流道
一般國道
  • 國道231號
  • 國道232號
  • 國道233號
主要道道
  • 北海道道21號留萌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22號留萌港線
道道
  • 北海道道549號峠下沼田線
  • 北海道道550號幌糠小平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613號豐平峠下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801號樽真布幌糠線
  • 北海道道1031號神居岩綜合公園線
  • 北海道道1048號留萌小平線
  • 北海道道1068號留萌北竜線

觀光景點

由黃金岬所看到的日本海
黃金岬的波濤之門石碑
留萌呑濤祭使用的「行燈
留萌的夜景
千望台

觀光

文化遺產

  • 留萌的鯡漁捕魚用具(國指定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
  • 舊留萌佐賀家漁場(國指定史跡)

教育

高等學校

中學校

  • 留萌市立留萌中學校
  • 留萌市立港南中學校
  • 留萌市立北光中學校
  • 留萌市立幌糠中學校

小學校

  • 留萌市立留萌小學校
  • 留萌市立東光小學校
  • 留萌市立港北小學校
  • 留萌市立禮受小學校
  • 留萌市立三泊小學校
  • 留萌市立潮靜小學校
  • 留萌市立綠丘小學校
  • 留萌市立幌糠小學校
  • 留萌市立沖見小學校

姊妹市・友好都市

海外

本地出身的名人

參考資料

  1. . 留萌市政府. [200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4日) (日语).
  2. . 留萌市政府. [200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4日) (日语).
  3. . ISSIE. [2008年7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0月1日) (日语).
  4. . 留萌市政府. [200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6月9日) (日语).
  5. . 留萌市政府. [200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8日) (日语).
  6. . 留萌市政府. [2007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6月30日) (日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留萌市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