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毒鵝膏菌
白毒鵝膏(學名:),又名白毒伞、春生鹅膏,為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的真菌,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大型子实体(即蘑菇)出现在春季,这是它和鳞柄白毒鹅膏生长时间不同之处,后者多出现在夏秋季; 它的菌盖, 菌柄和菌褶都是白色。
白毒鵝膏菌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目: | 伞菌目 Agaricales |
科: | 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
属: | 鵝膏菌屬 Amanita |
种: | 白毒鵝膏菌 A. verna |
二名法 | |
Amanita verna (Bull.: Fr.) Lam. | |
特徴
Amanita verna | |
---|---|
子實層上有菌褶 | |
蕈傘凸面 或平坦 | |
子實層自由下垂 | |
蕈柄有環狀結構和外披 | |
孢印白色 | |
菌根真菌 | |
致死 |
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夏季到秋季時,可在闊葉林或針葉林地上發現散生或群生的子實體。全株純白色,菌蓋屬中型大小約5~10cm。有膜質菌環、根部有菌托。與一樣是劇毒的鱗柄白毒鵝膏菌(Amanita virosa)很相似,但可以在其上滴氫氧化鉀溶液會變黃色、菌柄上有鱗片、外型較大來做區別。
毒性
有劇毒,含有致死劑量的α-鵝膏蕈鹼。雖然外觀和一些可食用的蘑菇外觀非常相像,但是食用一口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食用6~24小時之後會出現腹痛、嘔吐、下痢等腸胃性毒菌的症狀,這些症狀大約一天後會消失,但4~7天後會出現更嚴重的肝臟或腎臟等內臟機能障礙的症狀,如黄疸、肝臟肥大、消化器官出血等,如未即時做消化道洗淨、血液透析則有可能死亡。由於危險性太高,又難以分辨,一般不建議摘採白色的真菌來食用。
在日本,白毒鵝膏菌與外觀同樣純白、同樣有劇毒的鱗柄白毒鵝膏菌(A. virosa)以及毒鵝膏(A. phalloides)合稱「猛毒菌御三家」。在英語裡則稱為傻瓜的蘑菇()或毀滅天使()。
相像的真菌
- 鱗柄白毒鵝膏
與鱗柄白毒鵝膏菌(與毒鵝膏同是劇毒)非常像但菌柄沒有鱗片,不過也有不可單以此區別的說法。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