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号小巡洋舰

瞪羚号小巡洋舰德語:[註 1])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主导舰。它由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897年开始龙骨架设、1898年3月下水、至1901年投入舰队使用。其主舰炮包括有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和三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19.5节。

瞪羚号平版画
历史
德意志帝国
艦名 瞪羚号
艦名出處 瞪羚
建造者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動工日 1897年
下水日 1898年3月31日
服役日 1901年6月15日
停用 1916年作为废船
除籍日 1920年8月28日
结局 1920年拆解报废
技术数据
艦級 瞪羚级小巡洋舰
排水量 2963吨
全長 105米
全寬 12.2米
吃水 4.84米
動力輸出 6000匹轴马力
動力來源 双轴三胀蒸汽机
速度 19.5节
續航距離 3570海里以10节
乘員 257人
武器裝備
装甲 甲板:200-250毫米

瞪羚号最初被部署至海外服役,参与了1902-03年的委内瑞拉危机。它于1904年回到德国水域,并随舰队服役至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后,它又被委派为一艘岸防舰。瞪羚号担任此职直至1916年1月25-26日夜间,当时它在阿科纳海岬不慎触雷。海军认为舰只不值得修理,并将它改造为一艘贮存水雷废船,这是它在战争结束时一直保留的角色。1920年8月,瞪羚号从海军名录中除籍并作拆解出售。

设计

作为瞪羚级主导舰,瞪羚号是是根据合同代号“G”[註 2]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订购,并于1897年在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始架设龙骨。它于1898年3月31日下水,之后展开舾装工作。1901年6月5日,舰只正式投入演习舰队(,即公海舰队前身)使用。[2]瞪羚号的全长105(344英尺6英寸),有12.2(40英尺0英寸)舷宽4.84(15英尺11英寸)吃水深度。在满载情况下,舰只的排水量可达2,963公噸(2,916長噸)[3]其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式蒸汽机组成。它们的额定功率为6,000匹軸馬力(4,500千瓦特),最高速度达19.5節(36.1每小時)。发动机由八台燃煤尼克劳斯型锅炉提供动力。瞪羚号可搭载500公噸(490長噸)煤,故此得以10節(19每小時)的速度续航3,570海里(6,610。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4名军官及243名水兵。[2]

瞪羚号的武器由十门单装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组成。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三门,以及两门并排布置在舰艉。[4]这些炮支的射程为12,200(13,300碼)。它们共提供1000发弹药,其中每炮100发。舰只还配备有三具450(17.7英寸)鱼雷管及八枚鱼雷。其中一具浸没在舰艏的船体内、两具安装在舷侧的甲板发射器内。瞪羚号还受到20至25(0.79至0.98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80(3.1英寸)厚、炮支的炮挡厚度也有50(2.0英寸)[5]

服役历史

投入使用后,瞪羚号从1902年至1904年间被派往海外,分配至东美洲巡洋支队()[4]。连同无防护巡洋舰隼号一起,它们被部署至委内瑞拉的拉瓜伊拉卡魯帕諾,以便在预期于1902年6月发生的战斗中保护德国国民,并在随后的两周内将德国和法国国民从这两座城市撤离至圣托马斯岛[6]从1902年12月开始,瞪羚号参与了委内瑞拉危机。由英、德联合组建的海军部队对委内瑞拉海岸实施封锁,以确保该国偿还外债。委内瑞拉炮艇修复者号在封锁期间被扣押。[7]德国人将其启用,并在海军上尉蒂图斯·蒂尔克的授意下将一名瞪羚号船员派驻该舰[8]。1903年2月,委内瑞拉政府达成债务偿还协议,结束了对峙[9]。1904年1月,瞪羚号随同大巡洋舰菲内塔号及另外两艘军舰对新奥尔良的港口展开友好访问[10]。在此期间,它受公海舰队后来的总司令、时任海军少校的赖因哈德·舍尔指挥[11]

回到德国后,瞪羚号一直随公海舰队服役至1914年,然后沦为担任岸防舰[4]。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它在此后的两年都被部署至波罗的海。1914年11月17日,在波罗的海巡逻期间,瞪羚号遭到英国潜艇E9号的袭击。潜艇向巡洋舰发射了两枚鱼雷,但都未能命中。[12]至1916年1月25-26日夜间,瞪羚号在阿科纳海岬以北不慎撞上了由俄国人敷设的水雷。水雷炸脱了舰只的两副螺旋桨,使其不得不被拖曳回港。2月22日,德国海军认为这艘老旧的巡洋舰已不值得修理,因此将它撤出现役。[4][13]它被改造为一艘供布雷艇使用的废船,首先驻泊在但泽,然后是库克斯港。1918年,它又被转移至威廉港。战争结束后,瞪羚号于1920年8月正式从海军名录中除籍,并在威廉港拆解报废。[4]

注释

脚注
  1. SMS表示, 即“陛下之舰”。
  2.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旧舰名)替舰”。[1]
引用
  1. Gröner, p. 56.
  2. Gröner, pp. 99–101.
  3. Gröner, p. 100.
  4. Gröner, p. 101.
  5. Gröner, p. 99.
  6. Naval & Military intelligence, p. 7.
  7. Marley, pp. 924–925.
  8. . Vaterstädtische Blätter (3). 18 January 1903.
  9. Marley, p. 925.
  10. Witte, pp. 230–231.
  11. Herwig, p. 139.
  12. Polmar & Noot, p. 138.
  13. Halpern, pp. 186–187.

参考资料

  • "Naval & Military intelligence" The Times (London). Monday, 28 July 1902. (36831),
  • Gröner, Erich.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Halpern, Paul G.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0773507787.
  • Herwig, Holger. .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Books.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 Marley, David. .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08. ISBN 9781598841008.
  • Polmar, Norman; Noot, Jurrien.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0-87021-570-1.
  • Türk, Titus. . Lübeck: Borchers. 1904. OCLC 254211445.
  • Witte, Emil. . New York, NY: George H. Doran Company. 19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