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亡

空亡中國擇日術數的一種概念,可以解釋為虛無、沒有、不實、消失、滅亡等之意義,民俗視之為不吉。

解釋

旬中空亡

古時的黃曆憲書以十數為「」,天干10數、地支12數互相配對,每個甲旬有餘下兩個地支無法配對成偶,稱之為「孤」(支孤無干),也即是「空亡」。[1]

這種方法得出的空亡稱為「旬中空亡」、「六甲空亡」或「地支空亡」,有年、月、日、時之區別,黃曆通常會特意標注。[1]

六甲干支空亡
甲子旬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戌、亥
甲戌旬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申、酉
甲申旬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午、未
甲午旬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辰、巳
甲辰旬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寅、卯
甲寅旬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子、丑

截路空亡

截路空亡通常只是指時空亡,每天只有一個、至多兩個。

截路空亡不同於旬中空亡(因支孤無干而來),是因地支遇水(截路)而來;天干之中以五行屬水,地支遇壬癸即是「截路」,術謂「行路遇水則不可行矣」。[1] 據此推算:

  • 甲己日,甲子起時,壬癸落在申酉時(1500-1859);
  • 乙庚日,丙子起時,壬癸落在午未時(1100-1459);
  • 丙辛日,戊子起時,壬癸落在辰巳時(0700-1059);
  • 丁壬日,庚子起時,壬癸落在寅卯時(0300-0659);
  • 戊癸日,壬子起時,壬癸落在子丑戌亥時(2300-0259、1900-2259)。
十二時辰
甲己日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乙庚日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丙辛日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丁壬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戊癸日 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紫微斗數

紫微斗數中有五顆與空亡相關的星曜,即:地空星、地劫星、天空星、旬空星截空星;理論上,以地空和地劫對命宮的影響力較大,天空、旬空和截空的影響力較小。

其次,旬空另有正空、旁空的區別。截路空亡則無,陽宮為截路,陰宮為空亡;陽年生人以陽宮的截路為主,影響力較大,陰年生人則以陰宮的空亡為主,影響力較大。現今古法失傳,多將截路空亡合稱截空,以陽宮標註為截空,陰宮則稱副截空,失其古法意義。再補充截路空亡,又稱截路斷橋,最早是以截路斷橋稱之,後斷橋之名佚失,以空亡稱之。

參考文獻

  1. 劉道超、周榮益. . 書泉出版社. 1994年: 第135-136頁. ISBN 97895764831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