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语
粟特語(粟特字母:;英语:)是東伊朗語支的一種語言,曾通行於中亞粟特地區,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粟特語和巴克特里亞語、塞語、中古波斯語、安息語一樣被視爲中古伊朗語中最重要的語言。粟特語有大量存世文獻。粟特語一般被分类在伊朗語支東伊朗亞語支下,但這種分類反映的是語言聯盟關係而非語言親緣關係。目前並無明顯證據證明粟特語的早期形式(上古粟特語)的存在,然而古波斯語銘文中提及了粟特地區,表明在此地區直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仍然存在另一種不同的、可以辨析的粟特語。
粟特語 | |
---|---|
Sogdian | |
区域 | 粟特 |
年代 | 100 BCE – 1000 CE[1] 演變爲現代的雅格諾比語 |
語系 | |
文字 | 粟特字母 敘利亞字母 摩尼字母 |
語言代碼 | |
ISO 639-2 | sog |
ISO 639-3 | sog |
Glottolog | sogd1245 [2] |
與于闐語類似,粟特語較之中古波斯語語法和詞法更爲保守。 現代東伊朗亞語支的雅格諾比語是粟特語在粟特之南Ustrashana地區方言的後裔。
歷史
在唐代,粟特語是絲綢之路上廣袤中亞地區的通用語,[3]並從絲綢之路沿線語言引入了大量借詞(例如tym("旅店"),借自中古漢語 /tem/店),從而積累了豐富的詞彙。
粟特語因其經濟和政治重要性,在八世紀早期伊斯蘭征服粟特之後數個世紀得以繼續使用。八世紀通行於Ustrashana(首都爲Bunjikat,在今天塔吉克斯坦伊斯塔拉夫尚附近)的一種粟特語方言演變爲現代的雅格諾比語,由雅格諾比人使用至今。
文字
除一件未发表的婆罗米文粟特语文书外,曾用来书写粟特语的文字共有三种,即 摩尼文 、叙利亚文和粟特文。这三种文字都衍生自阿拉米文。
叙利亚文用来书写景教粟特语文献,全部出自bulayiq,内容包括圣经、赞美诗,现藏于柏林。区分元音。
粟特文粟特语文献数量最大,既包括宗教文献也包括世俗文献,其中于敦煌发现的佛教文献占大多数。
注释
- . The LINGUIST List. Multitree: A digital library of language relationships. [30 March 2013].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Weinberger, E., "China's Golden Ag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55:17. Retrieved on 2008-10-19.
外部連結
- Iranian Language Family
- Introduction to Manichaean Sogdian by P. Oktor Skjærvø
- Sogdian Dictionary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