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區

綏靖區,簡稱綏區,是中華民國国民政府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特有的地理区划,与中国共产党政权作战區域接近。是在作戰區域或接近作戰地劃成若干綏靖區,設綏靖區司令部和司令官,置於各剿匪總司令部綏靖公署管轄下,獨掌該區域黨、政、軍、特大權[1]:18

1946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於第207次會議通過綏靖區施政綱領及施政之四項辦法[2]。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國軍在各地先後成立[1]:18

沿革

1946年10月21日,行政院成立綏靖區政務委員會,專司綏靖區各項工作;又制訂綏靖區綏靖法規,共八條[3]:1072。綏靖區內各縣軍事、民政,均受綏靖區司令官之統一指揮;各綏靖區司令官受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之指揮監督,但在作戰用兵上,則仍依照戰鬥序列之規定,受其上級指揮官之指揮;綏靖區所轄地境,如有關兩省以上之轄區者,該綏靖區司令官應受轄境大之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之指揮監督;綏靖區設民政專員一至三人,督導所屬各縣之民政事宜;設置綏靖區之省份,原有之省政府行署及行政督察專員均撤銷之;綏靖區民政專員之人選,以撤銷後之行政專員中有成績者遴選任用之[4]。11月9日,綏靖區難民急賑總隊成立[3]:1075。各綏靖區司令部内设机要室主任;总务处,处长罗永宜;第一处(人事处);第二处(督察处);第三处(作战处);第四处(后勤处)。1947年3月20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將台灣省全省分為7個綏靖區,分區清查戶口,辦理連保[5]:8317。4月23日,行政院公布修正《綏靖區土地處理辦法》第七條條文:綏靖區內之農地,經非法分配者,應由縣政府依本辦法徵收之[5]:8340。4月29日,行政院又決定:「綏靖區內農地,經非法分配者,應由縣府徵收,其地價應依法估價,折合農產物,由中國農民銀行發行土地債券,給予合法所有人,分年償付。該債券以農產物為本位,償付期不得逾十五年。」[5]:8340-8341

1951年8月14日,《修正實施救災準備金暫行辦法》及《綏靖區施政綱領》公告廢止[6]

各綏靖區司令部

第一绥靖区

1945年10月成立于无锡。后驻南通,1946年6月向苏中解放区进攻。

第二绥靖区

济南。1945年10月在汉口由第四方面军改编。1946年2月由汉口移至济南。

第三绥靖区

枣庄。1945年10月由第33集团军改编而成。后驻賈汪

第四绥靖区

商丘。1945年10月由第2集团军在许昌改称。后驻荷澤,进攻鲁西南。

  • 司令官:刘汝明
  • 副司令官:曹福林、米文和、田镇南、宋秀德

第五绥靖区

豫南。1945年10月成立于河南开封,参加对中原解放区和鲁西南的进攻。1947年11月该绥靖区撤销;由武汉行辕前进指挥所在河南信阳改编为第五绥靖区。1949年春改编为第十九兵团,下设第一二七军第一二八军。1949年5月15日,张轸率部2.5万余人在金口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

第六绥靖区

1945年10月成立于宜昌。后驻商丘。

  • 司令官:周嵒
  • 副司令官:区寿年谢辅三

第七绥靖区

1945年10月成立于大冶。后驻武汉。

  • 司令官:王陵基/潘文华/张雪中
  • 副司令官:廖震、萧之楚、傅仲芳

第八绥靖区

1945年10月成立于蚌埠。1947年移至合肥。1947年初编为第三兵团第三纵队,调至山东。

  • 司令官:夏威
  • 副司令官:刘和鼎、张淦

第九绥靖区

驻蚌埠。

  • 司令官:李延年
  • 副司令官:汤位东

第十绥靖区

第十绥区司令部是由整24军军部扩编。驻兖州。1948年7月13日在兖州战役结束时被歼灭。

  • 司令官:李玉堂
  • 副司令官:
  • 参谋长肖圭田,副参谋长陈家垢

第十一绥靖区

第十二绥靖区

  • 司令官:陈鼎勋

第十三绥靖区

驻南阳。

第十四绥靖区

1948年3月在阜阳组建。1948年9月中旬撤销,人员调徐州剿总安置。

  • 司令官:李觉
  • 参谋长:刘晓云
  • 副参谋长:廖若谷
  • 政治部主任:李拔夫

第十五绥靖区

1947年10月成立,驻湖北襄樊,辖区为鄂西北地区。

  • 司令官:康泽
  • 副司令官:郭勋祺
  • 副参谋长:易谦(代理参谋长)

第十六绥靖区

东北行营各绥靖区

  • 第一绥靖区: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孙渡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指挥93军守备锦州辽西地区
  • 第二绥靖区:石觉,兼任热河省保安司令,指挥第13军驻承德及热河各地。
  • 第三绥靖区:赵公武,兼任安东省保安司令,安东省代主席,指挥第52军驻安东、通化。
  • 第四绥靖区:廖耀湘孙立人先后任司令官。分别指挥新6军、新1军驻长春。
  • 第五绥靖区:陈明仁,指挥第71军驻四平。

参考資料

  1.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 (编). .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2. . 《中央日報》 (南京: 中央日報社). 1946-10-12.
  3. 王俯民. .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3.
  4. 趙諾. .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1月,Vol.42,No.1.
  5.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6. (307). 台北: 總統府. 1951-08-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