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審查制度

緬甸憲法保障言論自由[1],但是當局執行的法例仍對新聞出版事業施加限制。自1962年緬甸政變起,緬甸所有出版物(包括報紙文章、卡通、廣告和插圖)出版之前,必須得到新聞部新聞審查和登記處批准[2][3]。然而,緬甸在2011年至2012年實行民主改革,可見該國審查制度的明顯放寬,而新聞部亦於2012年8月廢除要求印刷傳媒在出版刊物前把刊物送交政府審查的規定。至2013年,緬甸先後廢除刊物審查機構,並開放報禁,不過媒體尚需應對自我審查問題,亦有可能因為報導新聞而遭到訓斥,甚至入獄。

緬甸審查制度即是緬甸政府管控資訊(特別是關於宗教種族政治道德的資訊)的政策。

按照無國界記者公佈的2014年新聞自由指數報告,緬甸在180個國家中排第145位[4]

沿革

貢榜王朝

緬甸末代王朝貢榜王朝的君主敏東在位期間,緬甸享有的新聞自由在亞洲數一數二[5]。他在1873年頒布緬甸首部本土新聞法,內有17項條文,保障新聞自由,並認為記者可以揭露王室成員和官員的過失,亦不需要因為報導新聞而遭制裁[6]

殖民時期

下緬甸在1852年被英國兼併之後,英國殖民當局在1878年頒布《本地語言新聞法》,試圖抑制本地語言報章反對英國政府的宣傳。1898年的《刑事訴訟法》使政府能夠以叛逆罪和煽動罪把散佈不利國家政權的虛假資訊的人定罪。後來殖民當局又頒布《非法結社法》,令言論自由更受壓抑。1923年頒布的《官方機密法》規定,任何人士從國家政權得取機密資料,即屬違法。10年後的《緬甸無線電報法》則規定,未經政府許可而擁有無線電設備是違法行為[7]。然而,在緬甸殖民時期,當地發行的報刊數目繁多,而且不斷增加。在1911年,緬甸發行的報刊共有44份,10年後(1921年)增加到103份[8]。及至1930年代末,在緬甸發行的報刊超過200份,比1921年多一倍[8]

獨立之初

緬甸在1948年獨立。1947年的《緬甸聯邦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並保障「思想與表達的自由」[9]。不過緬甸政府在兩年後頒布《緊急條款法》,禁止散佈假新聞和令人民對公職人員和軍隊人員不忠的行為[7]。雖然如此,該國在1950年代享有的新聞自由在亞洲數一數二,市面上發行的緬甸文中文英文印度語言日報共有30份[10]

奈溫時期

奈溫在1962年發動軍事政變後,當局頒布《印刷商與出版商登記法》。截至2014年,這份法例仍然有效,規定所有印刷商和出版商要向當局登記,並在出版刊物之前將他們的刊物樣本送交新聞審查局(當時隸屬於內政宗教部,後改隸新聞部)審查[7]。隨後,軍政府在1975年頒布《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該憲法第157條保障「言論、表達與出版自由,前提是此等自由不與工人和社會主義的利益相互抵觸。[11]」當年,印刷商與出版商中央登記局亦向所有印刷商與出版商發送一份關於遞交手稿審查的意向書,明確列出查禁刊物的方針,按此,規定有損緬甸社會主義綱領、國家意識形態、社會主義經濟、國家統一、治安、和平與公眾秩序,批評政府和涉及色情誹謗的內容的刊物會被禁止出版。同年,《國家保護法》頒布,由此如果當局懷疑或確定某人威脅國家和平,當局即可將之囚禁。當局以這份法例為基礎,拘捕很多記者和作家[7]

1988年政變

1988年9月,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發動政變,並隨即頒布戒嚴令,禁止公眾集會、禁止旨在分化軍隊的活動、刊物和演說,並規定出版任何未由政府登記的文件是違法行為。違反戒嚴令者,需受軍法審判,可能被判處死刑、終身監禁或勞役。戒嚴令於1992年9月廢除[7]

丹瑞時期

1996年,緬甸當局通過數份法律,對緬甸的資訊傳播實行更大的控制,當中包括《關於保護國家責任和平而有系統的轉移與國民會議成功而不被反對和干擾的職能行使的法律》,這份法例禁止旨在破壞緬甸國內和平、穩定、法律與秩序的行為,並規定貶低國民會議是違法行為。關於傳媒的法律則包括《電視與影片法》(要求電視機、衛星天線、錄影機等媒體播放器材的擁有人向通信、郵政與電報部申領牌照、並創立負責審查緬甸影片的影片審查局)和《電影法》(要求電影製片人拍攝電影前先向緬甸電影企業申領執照,並規定所有電影都會受到電影審查局審查)。雖然如此,緬甸仍有不少人規避禁令,藉助衛星天線收看星空衛視英國廣播公司CNN等外國電視節目[12][13]

此外,外國新聞亦受緬甸政府審查。自1995年起,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的電台廣播遭到緬甸當局的干擾[14]。當局阻止外國記者在緬甸報導新聞,並經常拒絕他們入境[14]

在此期間,當局拘捕了很多知名記者,包括因為擁有傳真機,向被查封的報社「發送新聞」而在1999年被判監的昂·賓特[15][16],以及因為持有一份聯合國人權報告的副本而在2008年被捕的《緬甸民族》雜誌編輯德津[17]

互聯網管制

緬甸當局在1996年頒布《計算機科學發展法》;該法規定一切電腦器材必須向通信、郵政與電報部登記,並須得到該部批准;亦規定利用電腦分發,散佈或取得損害國家安全、國家團結與文化的資訊是違法行為。2000年,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原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更名)頒布《互聯網法》,禁止緬甸網民在網上刊登有害國家利益的文章[7]

根據開放網絡促進會在2012年8月進行的測試,緬甸對政治網站和網絡工具網站進行選擇性審查,對社交網站進行大規模審查,然而測試未能發現緬甸當局審查關於衝突和國土安全的網站的證據[18][19]。2012年,緬甸被無國界記者列為互聯網敵人之一[20]

根據開放網絡促進會在2005年進行的一次研究,與民主派團體有關的網站和色情網站最受緬甸互聯網審查政策限制。此外,在緬甸有85%的電郵服務供應商網站被屏蔽。網吧須向緬甸資訊通訊科技發展公司申領牌照。網民在網吧上網之前需要登記,而網吧東主每5分鐘便要從顧客使用的電腦擷取畫面圖像。緬甸資訊通訊科技發展公司可要求網吧東主發送含有截圖的光碟,以備監察。當局亦禁止網民在網吧應用通道軟件和代理伺服器,但是這個規定不甚有效[21]

政治改革

2010年11月,被軟禁的昂山素姬獲釋之後不久,10份本地報刊被勒令停刊,原因是這些報刊「過於重視」昂山素姬獲釋的消息[22]

自2011年6月10日起,新聞審查和登記處已容許出版商自行審查旗下娛樂、體育、科技、健康及兒童類刊物,准許編輯在刊物出版前規避提交報導文告給新聞審查和登記處的步驟[23]。此後一段時間,緬甸進行一連串試驗,從中可見審查制度的逐步放寬。2011年7月,被列為「第一類出版物」的178份期刊、雜誌不再受到審查[24][25]。按照新制,如果刊物遭到投訴,刊物出版商則需繳交500萬緬元的按金。刊物若再遭投訴,當局會從按金中扣取罰款,而出版商則需補足按金金額,否則刊物會遭查封[24]。 另外54份商業、罪案類刊物的出版商則在2011年12月獲准自行審查其刊物[26]

新聞審查和登記處局長丁瑞(Tint Swe)公開呼籲廢除緬甸的傳媒審查制度,並申明此一制度並不符合民主的實踐。[23][27]。丁瑞亦指出影片審查制度應該放寬,當局也不應該設定放寬規定的時限[28]

Youtube緬甸民主之聲美國之音等在緬甸被屏蔽的網站在2011年9月解封[29]。及後,開放網絡促進會在2012年8月到緬甸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與2005年的調查相比,被緬甸屏蔽的網站從領域、深度而言都有所縮窄。不過,有損國家安全的網絡內容仍受當局限制。色情網站仍是廣為屏蔽,關於酒類、毒品、賭博、網上交際、性教育、同性戀和網絡審查突破工具的網站亦然。當地反對派政黨網站、政治批評網站和獨立新聞網站此前均遭屏蔽,但在2012年已可正常瀏覽。該會把541個網站歸類為政治類網站,當中僅有5個網站被屏蔽[19]。至2014年,緬甸已從無國界記者的互聯網敵人名單中除名[30]

2011年10月,緬甸當局向外國記者(包括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的記者)簽發緬甸簽證[31]。一位總統顧問指出,按照新的媒體法例,刊物審查制度將於2012年廢除[32]

新聞部在2012年1月宣布已向總檢察院提交一份新傳媒法草案,以備審閱[26]。這份法例草案須由聯邦議會通過,而法例條文的措辭則取自柬埔寨、印尼和越南的相關法例[26]。這份改寫自1962年《印刷商與出版商登記法》的法例草案不會在第二個議會會期內送到議會審議[33]。該草案在2013年3月由議會修訂並通過,並由總統登盛於2014年3月簽署,《印刷商與出版商登記法》則隨之而廢止。根據新法,出版商仍需向新聞部申領牌照,而政府也有權吊銷出版商牌照和禁止「引起動亂、侮辱宗教、違反憲法」的報導,並要求違法者繳交罰款。不過,緬甸記者可以撰寫調查報導、批判報導,並免於當局的任意追捕,而出版商也可以出版更多評論著作[34]

新聞部在2012年8月取消印刷傳媒在出版刊物前要把刊物送交政府審查的規定。丁瑞向法新社透露:「緬甸的審查制度在1964年8月6日實施,並於48年又2週後廢除[35]美聯社將之形容為「這個受壓已久的國家容許言論自由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舉措[36]」然而,當時報禁和《官方機密法》仍然有效,記者對這個轉變有着審慎樂觀的態度,但預期「普遍的自我審查文化」不會消失,因為記者仍然害怕因為誹謗罪或危害國家安全而被囚禁[37]。而無國界記者也指出,緬甸新聞法例改善之際,當局仍要求出版商出版刊物後把刊物送交當局分析,損害當地傳媒的編採自主;並認為新聞審查和登記處與此前50年一樣,仍然有權審查、查禁被當局視為具有煽動性質的報刊,是緬甸新聞自由的一大威脅[38][39]

此後,緬甸於2013年先解散已於2012年8月停止運作的新聞審查和登記處,設立過渡機構「新聞委員會」,報導如有不當內容,政府仍會追究[40]。其後緬甸開放報禁,容許私人辦報[41]。儘管如此,緬甸新聞從業員仍然擔心會有自我審查的問題,因為新聞審查和登記處在廢除審查制度後發出的指引呼籲報刊不要揭露政府弊端,而當局尚有權力藉着發牌制度壓制傳媒,並查禁報刊[42]。據緬甸民主之聲報導,2014年初,緬甸當局既訓斥美聯社記者,指控他們關於若開邦暴力衝突的報導不盡不實[43]。一些緬甸記者和傳媒從業員亦因為報導而受到當局審訊,並被拘留。在2014年5月一場會議中,緬甸新聞部長昂基被問及記者受審、被拘留一事時,提及這些問題的成因是緬甸傳媒法律存有漏洞,即是這些法律沒有相應的附例和規章,而立法機構也沒有創制出一套審理記者犯法案件的標準程序。他說這些漏洞令當地傳媒狀況不佳[44]

參見

參考資料

  1. . 2008: 150.
  2. Wai Phyo Myint. . The Myanmar Times. 1 August 2005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0日).
  3.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1–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6日).
  4.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4).
  5. . The Irrawaddy. 2004-05-04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6. Aung Zaw. . The Irrawaddy. 16 September 2011 [10 February 2012].
  7. . The Irrawaddy. 2004-05-01 [201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13日).
  8. Ikeya, Chie. .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08, 67: 1277–1308. doi:10.1017/S0021911808001782.
  9. . Democratic Voice for Burma. 1947 [200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5).
  10. Arianne Swieca. . Foreign Policy. 2012-03-30 [201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7).
  11. .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Rangoon. Democratic Voice for Burma. 1974 [10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2月7日).
  12. Cobban, H.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0. ISBN 978-0-8139-1987-4.
  13. Saw Myat Yin. . Tarrytown, NY: 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2011: 119. ISBN 978-0-7614-5872-2.
  14. Venkateswaran, KS. (PDF). Article 19. August 1996 [11 January 2007]. ISBN 1-870798-28-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20).
  15. . The Washington Post. 23 November 2004 [1 June 2011].
  16. .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2004 [1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31日).
  17. Packer, George. . The New Yorker. 30 November 2009 [3 December 2012].
  18. . OpenNet Initiative. 2013-09-20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19. Irene Poetranto. . OpenNet Initiative. 2012-10-23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20.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4-06-02].
  21. . Country Studies. OpenNet Initiative. 2005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22. (PDF). Burmes Media: Combating Censorship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November 2010: 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8).
  23. Kyaw Kyaw Aung. . Radio Free Asia. 7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24. Htun, Yadana. . Myanmar Times. 13 June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21日).
  25. Nyunt Win; Kyaw Hsu Mon. . Myanmar Times. 4 July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26. Lwin, Myo. . Myanmar Times. 30 January 2012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29日).
  27. . Banyan (The Economist). 11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28. . AFP. 10 December 2010 [7 March 2012].
  29. Andrew Buncombe. . London: The Independent. 17 September 2011 [29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0).
  30.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31. Kyaw Hsu Mon. . Myanmar Times. 17 October 2011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1日).
  32. . Australia Network News. 22 November 2011 [26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6日).
  33. Yadana Htun. . Myanmar Times. 6 February 2012 [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5日).
  34. Nyein Nyein. . The Irrawaddy. 2014-03-19 [2014-06-02].
  35. . BBC New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36. Todd Pitman. . The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37. Martin Petty. . Reuters. 20 August 2012 [2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38.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3-02-21].
  39. . Cpj.org. 2012-08-20 [201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2).
  40. 景浩. . 騰訊新聞. 2013-01-28 [2014-06-02].
  41. . 星洲日報. 2013-04-01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2. . 星洲日報. 2013-01-27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43. . Democratic Voice of Myanmar. 2014-01-22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44. Panig Soe. . 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 2014-05-05 [201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延伸閱讀

  • . The Irrawaddy.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2月12日).
  • . The Irrawaddy. 1 May 2004 [11 Jan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 Smith, Martin. (PDF). Article 19. December 1991 [11 January 20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