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英

羅冠英-1864年),福澤臺灣府彰化縣東勢角庄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潮州府[1];為戴潮春事件中協助清廷官軍的客家鄉勇領袖,並於戰亂中殉亡。事件平息後,奉旨將他入祀昭忠祠、追贈忠信校尉[2]

羅冠英
忠信校尉
國家大清帝國
時代臺灣清治時期
福澤
族裔臺灣客家人
祖籍廣東省潮州府
出身地臺灣府彰化縣東勢角
出生不詳
逝世不詳

生平

東勢角庄依偎在大甲溪之左,當地的居民多具有尚武精神,而羅冠英則擅長於火器的射擊,百步之外亦彈無虛發;此外他也善於計畫以及謀略。[3]當時,丘陵山中有某甲,仗恃著武力欺壓當地的老百姓;羅冠英遂率領同夥進攻惡黨,殺死其首領,殘黨無首而敗走,鄉里之人皆十分讚賞羅氏的仗義行徑。[4]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舉兵攻陷彰化縣城,清廷文武官員多被殺害。戴氏民兵隨後經略大甲,聽聞當地羅冠英之名氣,因而派遣傳訊使者前往邀請羅氏加入;然而,羅冠英斷然拒絕之。[5]羅冠英隨後召集鄉里人士,樹立「義約」實行守望相助,起初不願意的民眾也在羅冠英對利害進行說明後,決定加入支持官兵的行列。[6]羅冠英聯合總理劉衍梯、紳士呂炳南等人共同招募數百名壯士於翁仔社屯兵紮營,友人廖廷鳳聞訊後以家產資助羅氏鄉勇。[7]新竹團練總辦林占梅派遣部眾邀約羅冠英一同進剿戴潮春的本營四張犁庄[8]

相關

資料

  1.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羅冠英,字福澤,廣東潮州人。祖某來台,居彰化東勢角庄。」
  2.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事平,上其功,下旨建坊,入祀昭忠祠,追贈忠信校尉。」
  3.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庄據大甲溪左,群山環抱,中拓平原,居民多力穡尚武。而冠英精火器,百步外無虛發,善謀略,料事多奇中。」
  4.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內山有某甲者,頑囂比黨,魚肉孱愚。冠英令健兒扼險待,進而攻之,賊敗走,擇其尤惡者格殺之,鄉人稱快。」
  5.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同治元年,戴潮春之變,陷彰治,文武多被戕,進兵略大甲,聞冠英名,遣使邀之,不從。」
  6.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當事之起也,冠英集鄉人,伸義約,有事相策應。眾有難色,冠英奮臂起,曉譬利害,眾諾。」
  7.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遂與總理劉衍梯、邑紳呂炳南等,募壯士數百,屯翁仔社,其友廖廷鳳從之,散家資為餉。」
  8. 《臺灣通史 · 羅陳列傳》:「竹塹總辦團練林占梅遣人齎金帛結之,請由內山間攻四張犁庄,以搗潮春之家。」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