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号小巡洋舰

美杜莎号德語:[註 1])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七号舰,以希腊神话女妖美杜莎命名。它由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于1900年开始龙骨架设、同年12月下水、至1901年7月投入舰队使用。其主舰炮包括有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美杜莎号通过基尔运河勒文绍高桥
历史
德意志国
艦名 美杜莎号
艦名出處 美杜莎
建造者 不来梅威悉船厂
動工日 1900年
下水日 1900年12月5日
服役日 1901年7月26日
除籍日 1929年3月27日
结局 1945年凿沉,后拆解报废
技术数据
艦級 瞪羚级小巡洋舰
排水量 2972吨
全長 105.1米
全寬 12.20米
吃水 4.84米
動力輸出 8000匹轴马力
動力來源 双轴三胀蒸汽机
速度 21.5节
續航距離 3560海里以10节
乘員 257人
武器裝備
装甲 甲板:200-250毫米

美杜莎号在其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先后跟随德国三个时代的海军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曾担任舰队的侦察巡洋舰,然后于战争的头两年作为岸防舰使用。战后,它成为《凡尔赛条约》中允许德国保留的六艘巡洋舰之一,并于1920年代初服役于魏玛国家海军。1924年,美杜莎号被撤出服务并担任次要职责,但于1940年又被纳粹德国海军改造为浮动的高射炮台。它一直守卫威廉港的港口直至战争结束的前几天,才由其船员自行凿沉。舰只的残骸于1948-1950年间拆解。

建造

美杜莎号是根据合同代号“E”[註 2]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订购,并于1900年初在不来梅威悉船厂开始架设龙骨。它于同年12月5日下水,之后展开舾装工作。1901年7月26日,舰只正式投入演习舰队(,即公海舰队前身)使用。[2]

美杜莎号的全长105.1(344英尺10英寸),有12.2(40英尺0英寸)舷宽4.84(15英尺11英寸)前吃水。在满载情况下,舰只的排水量可达2,972公噸(2,925長噸)[3]其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式蒸汽机组成,它们的额定功率为8,000匹軸馬力(6,000千瓦特),最高速度达21.5節(39.8每小時)。发动机由燃煤船用式水管锅炉提供动力。美杜莎号可搭载560公噸(550長噸)煤,故此得以10節(19每小時)的速度续航3,560海里(6,590。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4名军官及243名水兵。[2]

美杜莎号的武器由十门单装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组成。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三门,以及两门并排布置在舰艉。这些炮支的射程为12,200(13,300碼)。它们共提供1000发弹药,其中每炮100发。舰只还配备有两具450(17.7英寸)鱼雷管及五枚鱼雷,均浸没舷侧的船体内。[4]美杜莎号还受到20至25(0.79至0.98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80(3.1英寸)厚、炮支的炮挡厚度也有50(2.0英寸)[5]

服役历史

在1901年9月11日完成海上试航后,美杜莎号却因人员不足而被迫停用。其实际编入舰队侦察部队的服役时间是在1903年4月1日。[6]1905年,它被分配至巡洋支队,与姊妹舰阿里阿德涅号阿玛宗号以及大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在一起[7]。1906年,美杜莎号凭借在同类舰中的最佳射击成绩,而赢得了这一年度的“恺萨射术奖()”。1907年9月7日发生的轮机故障则使得舰只不得不停留在基尔帝国船厂进行维修。它于1907年9月15日被移除出侦察部队,并由新式的小巡洋舰柯尼斯堡号所取代。美杜莎号从此在公海舰队内改任舰炮审查舰。当被用作炮术教练船宁芙号于1908年5月23日重返舰队后,美杜莎号在但泽撤出现役,继而在当地的帝国船厂进行大修,然后转移至预备役闲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后,美杜莎号获重新启用。它于8月11日与宁芙号、箭矢号狐狸号一同被分配至易北河港口区舰队,负责警戒和前哨值勤直至1915年9月13日。翌日,它被转移至威廉港,并裁减船员。船员于同年12月1日得到补充,美杜莎号遂取代温蒂妮号加入波罗的海岸防警卫队,并从12月16日至1916年12月期间,以瓦尔内明德为据点,担当波罗的海中西部的巡逻巡洋舰以及供潜艇鱼雷艇训练使用的靶舰。从1916年2月至12月,它还曾担任波罗的海岸防警卫队司令、海军中将罗伯特·米施克旗舰。1917年,舰只移除了四门炮,并成为老式铁甲舰威廉国王号辅助舰[8],而后者此时已被用作海军学员的教练船[9]

美杜莎号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成为《凡尔赛条约》中允许德国在战后保留的六艘巡洋舰之一。1920年1月,当局曾计划将美杜莎号作为扫雷半区舰队的扫雷母舰,但最终没有落实。因此,尚未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美杜莎号便于1920年7月17日成为了第一艘加入魏玛国家海军服役的大型军舰,并被部署至波罗的海海军基地。[6]它还参加了国家海军在战后的首次外事访问,从1920年8月30日至9月5日到访瑞典港口福勒松德哥得兰维斯比。1922年,美杜莎号被分配至波罗的海基地的活动分舰队,与战列舰汉诺威号在一起。[10]此后,它还曾随舰队进行前往瑞典和芬兰港口的外事访问,直至1924年9月26日退役。舰只于1929年3月27日正式从海军名录中除籍,随后在威廉港作宿营船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于1940年8月重新接管了美杜莎号,并将其改造为浮动的防空炮台[6]。它在当时的武器装备是由一门105毫米32倍径速射炮、四门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两门37毫米30倍径速射炮以及四门20毫米炮所组成[11]。随后,舰只被编入第222海军防空旅,并于战争期间驻扎在威廉港的港口。由于推进装置已无法使用,舰只必须随时被拖曳至发射地点。在盟军于1945年4月19日发动的空袭中,美杜莎号遭严重破坏并丧失使用能力。袭击共造成舰上22人死亡及41人受伤。此后,舰只被拖至威斯巴登桥附近,并于欧洲战事结束前的1945年5月3日,当波兰陆军第一装甲师入侵时,由美杜莎号的船员自行凿沉。其残骸最终于1948-1950年被打捞上岸,并拆解报废。[6]

注释

脚注
  1. SMS表示, 即“陛下之舰”。
  2.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旧舰名)替舰”。[1]
引用
  1. Gröner, p. 56.
  2. Gröner, pp. 99–102.
  3. Gröner, p. 100.
  4. Gröner, p. 101.
  5. Gröner, p. 99.
  6. Gröner, p. 102.
  7. Courtney, p. 22.
  8. Gröner, pp. 101–102.
  9. Gröner, p. 4.
  10. Robinson, p. 1014.
  11. Gardiner & Chesneau, p. 222.

参考资料

  • Courtney, W. L. (编). LXXVII.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Ltd. 1905.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 Gröner, Erich.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Robinson, F. M. (编). 48. US Naval Institute. January 19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