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宗号小巡洋舰

阿玛宗号德語:[註 1])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六号舰,以希腊神话民族阿玛宗命名。它由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899年开始龙骨架设、1900年10月下水、至1901年11月投入舰队使用。其主舰炮包括有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历史
德意志国
艦名 阿玛宗号
艦名出處 阿玛宗人
建造者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動工日 1899年
下水日 1900年10月6日
服役日 1901年11月15日
除籍日 1931年3月31日
结局 1954年拆解报废
技术数据
艦級 瞪羚级小巡洋舰
排水量 3082吨
全長 104.80米
全寬 12.20米
吃水 5.12米
動力輸出 8000匹轴马力
動力來源 双轴三胀蒸汽机
速度 21.5节
續航距離 3560海里以10节
乘員 257人
武器裝備
装甲 甲板:200-250毫米

在和平时期的职业生涯当中,阿玛宗号都跟随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服役。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爆发时,它则被部署为岸防舰。它于1916年解除武装并作教练船使用,1917年则改装为宿营船。战争结束后,阿玛宗号获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保留下来,继而于整个1920年代维持在役状态。1931年后,它被降格担任次要职责,并继续作为宿营船服役至1950年代。阿玛宗号最终于1954年拆解报废。

设计

阿玛宗号的全长104.8(343英尺10英寸),有12.20(40英尺0英寸)舷宽5.12(16英尺10英寸)前吃水。它在满载情况下的排水量3,082公噸(3,033長噸)[1]其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式蒸汽机组成,设计功率为8,000匹指示馬力(6,000千瓦特),最高时速为21.5節(39.8每小時)。发动机由十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锅炉提供动力。阿玛宗号可携带560公噸(550長噸)煤,故此得以10節(19每小時)的速度续航3,560海里(6,590。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4名军官和243名水兵。[2]

阿玛宗号的武器由十门单装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组成。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三门,以及两门并排布置在舰艉。这些炮支的射程为12,200(13,300碼)。它们共提供1000发弹药,其中每炮100发。舰只还配备有两具450(17.7英寸)鱼雷管及五枚鱼雷,均浸没舷侧的船体内。[3]阿玛宗号还受到20至25(0.79至0.98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80(3.1英寸)厚、炮支的炮挡厚度也有50(2.0英寸)[4]

服役历史

阿玛宗号于1903年

阿玛宗号是根据合同代号“F”[註 2]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订购,并于1899年在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始架设龙骨。它于1900年10月6日下水,之后展开舾装工作。1901年11月15日,舰只正式投入演习舰队(,即公海舰队前身)服役。[2]1901年12月21日,阿玛宗号被分配至舰队作侦察巡洋舰使用[3]。在首次参与的大型编队航行中,它便遭到战列舰德皇威廉二世号的撞击。但舰只仍然保持浮力,直至1902年7月才进入船坞完成修复。同年9月,在秋季演习期间,阿玛宗号又在与辅助医疗舰汉萨号进行“舷对舷”的演练时受损。必要的再次维修使得海军无法按计划派遣该舰介入委内瑞拉危机[6]

当侦察部队于1903年3月1日组建第一战列分舰队的巡洋支队后,阿玛宗号又被分配至此。该支队由大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旗舰)、弗蕾亚号维多利亚·路易丝号,以及小巡洋舰赫拉号尼俄伯号所共同组成。[7]作为舰队中最易发生事故的巡洋舰,阿玛宗号的这一名声于1903年6月2日,随第一分舰队展开大西洋之旅时得到进一步巩固。当时它在布雷斯特附近船舶搁浅。损坏程度并不严重,仅假龙骨的一部分断裂。舰只于海水涨潮时得以松脱,而舰长导航官则于事后被处以拘役。自1904年起,阿玛宗号大多由侦察部队使用,并成为第一鱼雷艇区舰队的领航舰。1904年8月12日,舰只于基尔峡湾与俄国三桅帆船安娜号发生碰撞,遭受了再一次的事故。随后于1905年3月3日,它又与鱼雷艇D6号相撞,并需要拖曳回港。至1905年9月28日,阿玛宗号离开侦察部队,其位置由小巡洋舰柏林号所取代,后者还接管了其原有船员。阿玛宗号则作预备役安置。[3]

1914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玛宗号重返现役,并被分配至波罗的海岸防支队[3]。它参加了波罗的海东部的一系列派遣任务,例如将老旧的潜艇U3号拖曳至达格奥特,以及在梅美尔地区支援陆军并对立陶宛沿岸实施炮击。8月26日,阿玛宗号与鱼雷艇V26号共同救助了逾300名来自马格德堡号的伤兵及船员,他们随舰只在爱沙尼亚北部的奧斯穆斯島附近搁浅。10月9-10日,阿玛宗号又负责将因搁浅而导致轮机受损的潜艇U25号拖回但泽。由于航速较低,阿玛宗号经常遭到袭击,故而于同年底转移至波罗的海西部,以保护萨斯尼茨特雷勒堡航线的安全。1915年5月8日,阿玛宗号在阿科纳海岬附近巡逻时,遭到了英国潜艇E1号的袭击。潜艇在相距1,100(1,200碼)的范围内发射了一枚鱼雷,但未能命中阿玛宗号。[8]同年9月9日,另一艘英国潜艇E18号,在里加湾海战期间也试图袭击阿玛宗号未果。[9]

1916年,阿玛宗号被解除武装,并被用作海军学员的基础教练船。第二年,它被改造为宿营船,并驻泊在基尔担任此职直至战争结束。《凡尔赛条约》中允许德国在战后保留六艘轻巡洋舰,阿玛宗号因此得以成为跟随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服役的舰只之一。它于1921-1923年在威廉港帝国船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以飞剪形舰艏替换了原来的撞角式舰艏。它还重新装备了用于U型潜艇上的十门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以及可在甲板发射的两具500(19.7英寸)鱼雷管。[10]

1923年12月1日,完成了现代化改造的阿玛宗号投入使用,并被分配至北海轻型海军部队[11]。1925年,它首次出国访问鹿特丹,并一步驶至挪威。1926年,阿玛宗号在舰队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的率领下,参加了自5月14日起展开前往地中海的舰队巡航,并至6月17日进一步前往大西洋和西班牙。国家海军舰队司令部的大部分主要舰只都参加了此次巡航,其中包括有战列舰汉诺威号艾尔萨斯号黑森号,以及阿玛宗号的姊妹舰——部署于波罗的海基地的小巡洋舰宁芙号。巡航期间,阿玛宗号随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和黑森号从5月22日至30日访问了帕尔马。这是魏玛国家海军部队的首次大规模巡航。同年晚些时候,海军少校阿尔弗雷德·扎尔韦希特尔接管了阿玛宗号的指挥权;他是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军总将[12]。阿玛宗号于1931年3月31日正式从海军名录中除籍。舰只随后在基尔被用作潜艇验收委员会()的浮动营房,自1939年起又成为供造舰试验指挥部潜艇分部()使用的辅助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了下来,并于1945年后在不来梅重新担任宿营船职责。至1954年,这艘老旧的巡洋舰最终在汉堡拆解报废。[11]

注释

脚注
  1. SMS表示, 即“陛下之舰”。
  2.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旧舰名)替舰”。[5]
引用
  1. Gröner, p. 100.
  2. Gröner, pp. 99–101.
  3. Gröner, p. 101.
  4. Gröner, p. 99.
  5. Gröner, p. 56.
  6. Brassey, p. 155.
  7. Courtney, p. 22.
  8. Polmar & Noot, p. 39.
  9. Polmar & Noot, p. 43.
  10. Gröner, pp. 100–101.
  11. Gröner, p. 102.
  12. Tucker, p. 639.

参考资料

  • Brassey, T.A. (编). . London: J. Griffin & Co. 1903.
  • Courtney, W. L. (编). The Fortnightly Review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Ltd.). 1905, LXXVII.
  • Gröner, Erich.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Polmar, Norman; Noot, Jurrien.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1. ISBN 0-87021-570-1.
  • Tucker, Spencer. .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11. ISBN 978159884457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