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門塞音
聲門塞音(英語:glottal stop)為声门闭塞形成的辅音,亦稱「清喉塞音」。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ʔ⟩,在X-SAMPA中的符号是 ?。
聲門塞音 | |||
---|---|---|---|
ʔ | |||
IPA編號 | 113 | ||
編碼 | |||
HTML碼(十進制) | ʔ | ||
Unicode碼(十六進制) | U+0294 | ||
X-SAMPA音標 | ? | ||
ASCII音標 | ? | ||
IPA盲文 | |||
| |||
音頻範例 | |||
來源 · 幫助 |
该音在语言中
声门塞音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但通常被忽视。以下是一个范例。
语言 | 词语 | IPA | 意义 |
---|---|---|---|
現代標準漢語 | 阿(ā、ㄚ) | /ʔa˥/ | 阿 |
吳語 | 一级了(iqciqlheq) | /ʔiɪʔ.tɕiɪʔ.ʔlǝʔ/ | 一级了 |
閩南語 | 鴨(ah) | /ʔaʔ/ | 鴨子 |
法语 | une hache | /y.nʔaʃ/ | 一把斧子 |
阿布哈兹语 | /ʔaj/ | 不 | |
标准阿拉伯语 | الله | /ʔɑlˤˈlˤɑːh/ | 真主安拉 |
缅甸语 | မ္ရစ္မ္ယား | /mjiʔmjà/ | 河流(复数) |
宿雾语 | bag-o | /ˈbaːɡʔo/ | 新的 |
车臣语 | / qo' | /qoʔ/ | 三 |
查莫罗语 | /həluʔu/ | 鯊魚 | |
丹麦语 | /hɞnʔ/ | 手 | |
荷兰语 | beamen | /bəʔamən/ | 证实 |
芬兰语 | linja-auto | /ˈlinjɑʔˈɑuto/ | 公共汽车 |
德语北部方言 | Beamter | /bəˈʔamtɐ/ | 公务员 |
德语西部方言 | Verwaltung | /ˌfɔʔˈvaltʊŋ/ | 管理(名词) |
瓜拉尼语 | /aʋaɲẽˈʔẽ/ | 瓜拉尼 | |
夏威夷语 | ʻeleʻele | /ˈʔɛlɛˈʔɛlɛ/ | 黑 |
希伯来语 | מאמר | /maʔamaʁ/ | 文章 |
印尼语 | bakso | /ˌbaʔˈso/ | 肉团 |
卡巴尔达语 | /ʔɛ/ | 告诉 | |
马来语 | tidak | /ˈtidaʔ/ | 不 |
马耳他语 | qattus | /ˈʔattus/ | 猫 |
波斯语 | معني | /maʔni/ | 含义 |
皮拉罕语 | /ˈmàí̯ʔì/ | 父亲(或母亲) | |
罗图马语 | ʻusu | /ʔusu/ | 拳击(动词) |
他加禄语 | iihi | /ˌʔiːˈʔiːhɛʔ/ | 排尿(未来式) |
大溪地语 | puaʻa | /puaʔa/ | 猪 |
汤加语 | tuʻu | /tuʔu/ | 站 |
越语 | a | /ʔaʔ/ | 顺便提一下 |
沃罗语 | piniq | /ˈpinʲiʔ/ | 狗(复数) |
声门塞音在很多语言中是不标注出来的,但也有少数标注。马来语中用 ‹k› 表示该音。沃罗语和马耳他语使用 ‹q›。在使用拉丁字母书写的波利尼西亚语言中,常用逆撇号 ‹ʻ› 来表示此音。阿拉伯语的罗马化方案中,是用撇号 ‹'› 标注声门塞音,类似的逆撇号则用于表示浊咽擦音 ‹ʕ›。在希伯来语中,声门闭塞音则是由字母 א 来表示。
该音见于英语中
- 源自希伯來語等中東語言的文字中,凡最後音節的母音字尾加上h者,例如-ah,即代表原語言中的声门塞音。如 hallelujah。
- 感嘆語如 ah、oh、uh 等字尾的h,也表示声门塞音。
但今日的英語普遍讀法中不常被強調,或者習慣上轉為不發音。如 uh-oh /ˈʌʔəʊ/(哦唷)中,只有第一個音節中的h發声门塞音。
二、作为韵尾中 /t/ 的同位异音,且几乎存在于英语所有方言中。例如:
- 英国考克尼方言 cat(猫):/kʰɛ̝ʔ/
- 通用美国英语 cat(猫):/kʰæʔt/
- 英国公认发音 button(纽扣):/b̥ɐʔn̩/
日常的美式英语中,很多不为重读音节的 /tən/ 都读作 /ʔn̩/,例如 fountain、mountain。
另外,字首母音或单独母音前也存在一个不标示出来的声门塞音,如 uh-oh /ˈʌʔəʊ/事实上的发音与/ˈʔʌʔəʊ/相同。
參考文獻
- Blevins, Juliette, , Oceanic Linguistics, 1994, 33 (2): 491–516, JSTOR 3623138, doi:10.2307/3623138
- Clark, John Ellery; Yallop, Colin; Fletcher, Janet, , Wiley-Blackwell, 2007 [201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 Gussenhoven, Carlos,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2, 22 (2): 45–47, doi:10.1017/S002510030000459X
- Ladefoged, Peter, Second, Blackwell, 2005, ISBN 0-631-21411-9
- Landau, Ernestina; Lončarić, Mijo; Horga, Damir; Škarić, Ivo, ,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6–69, 1999, ISBN 0-521-65236-7
- Olson, Kenneth; Mielke, Jeff; Sanicas-Daguman, Josephine; Pebley, Carol Jean; Paterson, Hugh J., III,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10, 40 (2): 199–215, doi:10.1017/S0025100309990296
- Roach, Peter,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2): 239–245, doi:10.1017/S0025100304001768
- Schane, Sanford A, , Boston, Mass.: M.I.T. Press, 1968, ISBN 0-262-19040-0
- Sivertsen, Eva, , Oslo: University of Oslo, 1960
- Thelwall, Robin,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0, 20 (2): 37–41, doi:10.1017/S0025100300004266
- Thompson, Laurence, , Language, 1959, 35 (3): 454–476, JSTOR 411232, doi:10.2307/411232
- Watson, Janet,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19-824137-2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