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

臺灣與菲律賓關係史台菲關係史)是指台灣信史以來至今與菲律賓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几乎重疊。

地理

臺灣與菲律賓巴丹群島之間隔著巴士海峽。巴士海峽以北銜接臺灣的蘭嶼及臺灣南端恆春半島,以南銜接雅米島及巴丹群島。臺灣的蘭嶼與菲律賓的巴丹島原住民,能夠靠著小舟往來。

民族

臺灣被視為廣泛分布的南島語族南島語系的主要源頭之一。

根據民族學的研究,兩地的南島語族原住民有深厚的血緣關係。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及傳統歌曲與菲國原住民亦有高度的相似性,雙方現已逐漸恢復連絡。

根據考古與語言學的理論,認為臺灣南島語族的故鄉,南島語族的擴散是由臺灣經蘭嶼巴丹島,到達菲律賓,再由東南亞島嶼遷往大洋洲。其中,達悟族(雅美族)人與巴丹島人在語言與文化上要較雅美族人與臺灣原住民相似,但在遺傳上,雅美族人卻與臺灣原住民相近。[1]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於19世紀考據,蘭嶼和巴丹兩邊居民的禮儀、穿著、藤帽、髮型等特徵,及主食、烹飪方法與民俗語彙,都極相似,研判屬同一族群。美國人類學者Dezso Benedek更從兩地墓葬都採「甕棺葬」,認為兩地應有共同起源,只因後來蘭嶼與巴丹被劃為兩個國家而被迫分隔。蘭嶼第一位博士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生董恩慈說16世紀以來,巴丹島歷經西班牙美國菲律賓等國治理,西化程度較高,蘭嶼則相對位處台灣外海邊陲,保留較多傳統文化。[2]

華裔菲律賓人

目前在菲律賓的華人共為100萬餘人,其中來自臺灣的有2萬餘人。大多集中在首都圈大馬尼拉都會區內。[3]

歷史

臺灣原住人基隆在菲律賓, c. 1590 in Boxer Codex
臺灣原住人淡水區在菲律賓, c. 1590 in Boxer Codex

西班牙統治時期

西班牙統治時期,就有菲律賓原住民卡加延人(Cagayenos)被騙來雞籠的記錄。[4]:88在西班牙神父耶士基佛(Jacinto Esquivel,1592-1633)的報告中,提到除了被騙來雞籠短期作工外,另有因犯了罪在划槳船上服刑,期滿後遭留置此地從事勞役者。到1642年西班牙駐臺當局向荷蘭人投降時,駐臺卡加延人有93人。[4]:89

明鄭統治時期

1662年,鄭成功佔領台灣建立東寧王朝後,於是年4月透過意大利神父李科羅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殖民當局先前兩度屠殺华侨的罪行,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一方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裡应外合,但尚未出兵,得知兒子鄭經廈門乳母陳氏通姦,鄭成功勃然大怒,命自己的堂兄鄭泰斬殺鄭經,鄭泰因不忍而抗命。盛怒之下,又患瘧疾,不久於1662年6月23日病逝。計畫無疾而終。

后来,其子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乱,郑经率軍西渡中國大陸,支援福建耿精忠而未能實現。

日本統治時期

持刀的在菲臺灣兵

台灣日治時期,有被派往菲律賓的臺籍日本兵。1942年3月第一批稱為「高砂族挺身報國隊」的五百人赴菲律賓,因5月7日參戰成功擊退巴丹半島美軍聲名大噪,以後才改稱為「高砂義勇隊」。另有1943年10、11月,分批各500百人送往菲律賓呂宋島戰場,其中被取名為「薰空挺隊」者全軍覆沒,無人生還。[5]前總統李登輝胞兄李登欽也是在菲律賓馬尼拉戰役中戰死。[6]

日治時代,台菲之間有定期的體育交流,1929年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第一次「台比交驩水上競技大會」(「比」為菲律賓日文漢字寫法「比律賓」簡稱)在台北東門町游泳池展開,之後每隔一年舉行,至1941年共6次,第1、3、5次在台灣、第2、4、6次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1950年1月,當中華民國政府剛遷至台灣後,蔣中正在台灣恢復行使總統職權前夕,以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身份再度訪問菲律賓,和總統季里諾會晤。

1960年,菲律賓總統賈西亞抵台訪問並與蔣中正晤談。

1961年1月17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沈昌煥赴菲律賓,參加中華民國、菲律賓、大韓民國、越南共和國四國外長會議;1月18日,會議於馬尼拉舉行,協商團結,應付共黨。

1975年6月9日,菲律賓與在臺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

1983年8月21日,菲律賓反對派人物尼諾·艾奎諾艾奎諾夫人之夫)自臺北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班機(CI811)回馬尼拉,結果在步下飛機階梯時遭人開槍擊中頭部身亡。

1980年代,由於臺灣與菲律賓在仍屬獨裁威權體制,因此與獨裁政權鬥爭的人士也曾彼此聯繫。如WUFI主席張燦鍙即透過美國「政策發展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evelopment Policy,ICDP)與菲律賓流亡政治人物曼格拉帕斯認識。[7]:286

1986年2月,菲律賓爆發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馬可仕政權,使海外臺灣獨立運動聯想菲律賓與國民黨政府皆是威權體制,同樣與美國關切、受美國大力支持。菲國革命可成,是否預示臺灣會是下一個變動地區。同年3月2日,FAPA執行長蔡同榮即隨索拉茲率領的美國國會訪問團造訪菲律賓,3月6日拜會新任總統艾奎諾夫人,向菲國人民革命表達高度肯定,並表示這將給予臺灣人相當大的鼓勵。[8]:106-107蔡同榮並拜會副總統兼內閣總理外交部長勞瑞爾,談及於菲國設立電台之事。[8]:107

此時,海外臺獨也關注臺灣的海上漁事糾紛,包括菲律賓。1986年3月7日,FAPA執行長蔡同榮許榮淑向剛上任的菲律賓司法部長岡薩雷斯(Neptali Gonzales)交涉臺灣漁船遭扣留事件。[8]:107補足國民黨政府外交不足的工作成效。[7]:287

蔡同榮此行亦為了推動海外臺獨勢力的電台計劃,由於臺灣島內受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媒體長期被控制,因此海外臺獨企圖透過第三地設立電台,向島內傳第一手臺獨資訊。當時選定在菲律賓設立電台,尤其此時曼格拉帕斯在馬可仕倒台後,重返菲律賓出任外交部長,極具聲望。1986年10月6日,海外臺獨透過ICDP當白手套通過此計劃,並吸引南韓金大中的組織決定參加。張燦鍙、許世楷在1986年底便在美國各地說明及募款工作,1986年12月,正式在菲律賓設立公司,並在1987年初向菲律賓電信部申請廣播執照。然而革命後的菲國身陷政局不穩及經濟蕭條,為怕影響與國民黨政府的經濟合作獲經濟援助,艾奎諾夫人只有向蔡同榮表示愛莫能助。[8]:1091987年3月,菲律賓更以避免影響選舉為由,下令6月10日以前凍結電台的設置及轉讓,[9]使設立電台的難度與資金風險更升高,最終不得不擱置電台計劃。[7]:288

1990年9月下旬,曼格拉帕斯訪美之際,特地與FAPA外交政策專家田弘茂張旭成蔡式淵等人會面,主動提供加入聯合國的外交專業協助,包括主張臺灣改國號、宣示與中國無涉的新主權、步入真正的民主,才有機會進入聯合國。[7]:289-290

參考資料

  1. 雅美族啟示錄 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1., 自由時報, 2011-2-28
  2. 蘭嶼準博士 籲族人航向巴丹 存檔,存档日期2013-06-15., 自由時報, 2008年1月13日
  3. 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臺菲關係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4. 翁佳音、黃驗.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 ISBN 978-957-32-8033-0.
  5. 近代歷史 最強悍的叢林戰士 台灣高砂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aiwancon
  6. 李參拜靖國神社「哥可享冥福了」,自由時報,2007-6-8
  7. 陳佳宏著. . 臺北: 玉山社. 2009年6月初版二刷. ISBN 978-986-7375-78-0.
  8. 蔡同榮著. . 高雄: 敦理出版社. 1990年9月初版.
  9. 〈願獨立之聲響遍家鄉:為電台致同鄉的一封信之一〉,收於張燦鍙,《台灣獨立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1995年。頁67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