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LGBT人物列表
華人
姓名 | 生平 | 身份 | 說明 |
---|---|---|---|
白先勇 | 1937- | 作家(1952年來台) | 廣西桂林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白崇禧之子,著有《孽子》等書,寫有散文《樹猶如此》,以義大利柏樹象徵紀念其愛人王國祥[1] |
蔡康永 | 1962- | 主持人、作家 | 與徐熙娣(小S)搭檔主持談話節目《康熙來了》,著有圖文書《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與男友劉坤龍交往多年[2] |
蔡明亮 | 1957- | 導演 | 馬來西亞裔獨立電影工作者,臺灣電影第二次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青少年哪吒》《愛情萬歲》《天邊一朵雲》《郊遊》等[3] |
陳純甄 | 1975- | 運動員 | 花式撞球選手,有過亞洲與世界最高積分的紀錄,和演員柯雅馨因財務和感情糾紛而分手[4] |
陳鴻 | 1966- | 主持人 | 本名陳永津,為台灣知名美食節目主持人[5] |
陳建騏 | 1973- | 音樂製作人、鍵盤手、音樂總監 | 曾奪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金鐘獎音效獎、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及最佳單曲製作人獎 [6] |
陳俊志 | 1967-2018 | 導演 | 同志平權運動參與者,拍攝同志紀錄片《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等,著《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一書[7] |
陳克華 | 1961- | 醫師、詩人、作家 | 現任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出版詩集、散文、攝影集、童話等作品,近年又涉及影像創作,多次舉行個展[8] |
陳雪 | 1970- | 小說家 | 以書寫女女情而聞名,代表作《惡女書》《蝴蝶的記號》《人妻日記》等,2009年與女友「早餐人」結婚[9] |
陳鎮川 | 1972- | 作詞人、經紀人 | 張惠妹經紀人,曾任蔡依林與江蕙等演唱會製作人,資深演藝圈業內人士[10] |
安娜 | 1982- | 歌手 | 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參賽者,女帝娛樂經紀公司創辦人之一,代表作《特先生》[11] |
馮馮 | 1935-2007 | 作家(1949年來台) | 本名張志雄,後改名馮培德,字士雄。以小說《微曦四部曲》轟動一時,1965年遭政治逼迫流亡加拿大,2003年出版自傳《霧航》[12] |
郭強生 | 1964- | 小說家、作家、學者 | 英美文學學者,劇團「有戲製作館」負責人,代表作《慾可慾,非常慾》《夜行之子》《我是我自己的新郎》等[13] |
何語蓉 | 1977- | 政治人物 | 曾為Hit FM聯播網DJ[14] |
洪麗芬 | 1956- | 服裝設計師 | 2014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和台灣大學教授施蘭芳是長年伴侶。[15] |
洪偉明 | 1951- | 企業家、經紀人 | 模特經紀公司凱渥創辦人,有「時尚教父」之稱,培育林志玲、阮經天、紀煥博等名模,2014年與服裝設計師呂芳智舉行婚禮[16] |
黃士偉 | 1968- | 相聲藝人、演員 | 相聲瓦舍主要演員,同成員馮翊剛曾為其打造以同志為題的自傳段子《戰國廁.前傳》[17] |
HUSH | 1985- | 歌手 | 本名陳家偉,曾是「HUSH!樂團」主唱,為孫燕姿、A-Lin、徐佳瑩、丁噹等人填詞作曲,有「天文系憂鬱少年」之稱[18] |
紀大偉 | 1972- | 小說家、學者 | 同志平權運動參與者,研究領域為比較文學和文學理論,代表作為科幻形式的酷兒小說《膜》,譯介論述讀本《酷兒啟示錄》[19] |
蔣勳 | 1947- | 作家(1950年來台) | 陝西西安人,現任《聯合文學》社長,代表作《因為孤獨的緣故》《愛書:寫給Ly' s M》《祕密假期》等[20] |
賈培德 | 1977- | 配音員、主持人 | 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理事長,綽號德仔,配音作品以廣告及電視節目旁白為主,為金馬獎、金鐘獎及金曲獎頒獎典禮御用司儀[21] |
簡莉穎 | 1984- | 舞臺劇編劇 | 劇作家,2019年與插畫家厭世姬登記結婚[22] |
賴晏駒 | 1992- | 舞者、主持人、藝人 | 藝名小賴,擅長性感舞蹈,在《娛樂百分百》單元凹嗚狼人殺表現精湛的遊戲邏輯而知名度大增[23]。 |
賴正哲 | 1966- | 書店老闆 | 同志平權運動參與者,同志書店晶晶書庫合夥股東之一,倡議廢除刑法235條,著有《去公司上班:新公園男同志的情慾空間》[24] |
李德筠 | 1985- | 歌手 |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25] |
李屏瑤 | 1984- | 小說家、劇作家、採訪者 |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台北藝術大學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畢業[26]。 |
李幼新 | 1951- | 作家 | 長期擔任《破》週報《世界電影月刊》專欄影評作家及各影獎評審,2006年改名為「李幼鸚鵡鵪鶉」,著有《男同性戀電影》[27] |
梁益誌 | 1982- | 社運人士、遺傳諮詢師 | 同志平權運動參與者,綠黨前任召集人,曾參選高雄市議員,長期投入性別運動,在高雄地區發起多次遊行活動[28] |
林辰唏 | 1990- | 演員、模特 | 因拍攝KYMCO Racing 廣告「彎道情人」走紅,參與多位港台歌手MV拍攝[29] |
林冠華 | 1995-2015 | 學生、社運人士 | 2015年5月參加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為反課綱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30] |
林東進 | 1991- | 網路紅人 | 藝名林進,別名飛醺卑鄙[31] |
林懷民 | 1947- | 舞者 | 雲門舞集創辦人與藝術總監,著同志小說《蟬》,編舞代表作《竹夢》《水月》《流浪者之歌》《紅樓夢》《白蛇傳》等[32][33] |
林葉青 | 1979-2011 | 詩人、作家 | 擅於描寫感情生活,現代詩作品散見PTT詩版與港台現代詩論壇[34] |
林穎孟 | 1983- | 政治人物 | 臺北市市議員。[35] |
羅毓嘉 | 1985- | 詩人、記者 | 建國中學紅樓詩社出身,作品散見各報刊,在天下雜誌主持評論專欄「左眼與右眼」[36] |
苗博雅 | 1987- | 政治人物 | 前廢死聯盟法務主任,社會民主黨臺北市市議員。 |
聶永真 | 1977- | 平面設計師 |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37] |
李冠毅 | 1970- | 時尚設計師 | 台灣《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之創辦人、發行人、總編輯及創意總監[38] |
歐陽靖 | 1983- | 模特、演員、業餘攝影師 | 資深演員譚艾珍之女,醉心於另類文化,遭逢生命重大轉折後,以挑戰「全程馬拉松」證明自己變堅強[39] |
潘美辰 | 1969- | 歌手 | 以〈我想有個家〉一曲廣為人知[40] |
祁家威 | 1958- | 社運人士 | 被認為是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同志,愛滋防治志工,長期向政府爭取同性締結法定婚姻關係的權利[41][42] |
邱妙津 | 1969-1995 | 小說家 | 精通法語,以《鱷魚手記》和《蒙馬特遺書》享譽文壇[43] |
田啟元 | 1964-1996 | 劇團導演、編劇、帕斯堤 | 有「小劇場鬼才」之稱,與朋友成立臨界點劇象錄劇團,演出《毛屍》《白水》等,參與愛滋人權團體「SPEAK OUT」[44] |
王安頤 | 1982- | 編輯 | 本名王安君,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孫女、聯合文學創辦人張寶琴之女,現為女同志雜誌《LEZS》總編,為婚姻平權法案公開出櫃[45] |
席德進 | 1923-1981 | 畫家(1948年來台) | 生於中國四川省,為莊佳村畫有油畫像《紅衣少年》,著有《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上裸男孩》《孤飛之鷹》等書[46][47] |
夏立民 | 1984- | 主持人 | 記者,主持人[48] |
謝鑫佑 | 1977- | 作家、社運人士 | 小說家,以短篇小說〈縛〉引起文壇注目,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我的家在康樂里》、長篇小說《五囝仙偷走的祕密》。以英文名「Ron」投身同志平權運動近20年,曾主持Live廣播談話節目《笨瓜秀》,聊同志平權、愛滋平權。同時也是「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舞台音樂的統籌。[49] |
謝文傑 | 1989- | 舞者、歌手、主持人 | 藝名嘻小瓜,曾是《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50]。 |
許佑生 | 1961- | 作家、編輯 | 同志平權運動參與者,寫作同志文學與性學文章,1996年與烏拉圭男友葛瑞(Gray)在福華飯店舉行台灣首次公開同性婚禮[51] |
炎亞綸 | 1985- | 歌手、演員 | 男子團體飛輪海成員 ,2014年華劇大賞最佳男演員獎[52] |
楊惠南 | 1943- | 學者、詩人、作家 | 筆名楊風,台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佛教學者,著有《愛與信仰》《因為愛,我和你同在一起》等書[53] |
易智言 | 1959- | 導演 | 執導《藍色大門》等多部電影,2006年於台灣公共電視台的連續劇《危險心靈》中首次擔任電視劇執導[54] |
余炳賢 | 1975-2012 | 主持人、搞笑藝人 | 藝名「大炳」,善於模仿或反串名人。其弟余俊賢(藝名「小炳」)也曾公開出櫃[55][56] |
張亞輝 | 1966-2015 | 身心靈工作者、帕斯堤 | 曾發起「愛之抱抱」活動,鼓勵路人擁抱愛滋感染者,2010年與布農阿美原住民陳安古結婚,著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想死》[57] |
鄭靚歆 | 1995- | 演員 | 曾為黑澀會美眉的成員 [58] |
鄭宜農 | 1987- | 演員、歌手 | 樂團「猛虎巧克力」主唱。電影導演鄭文堂之女,青春電影《夏天的尾巴》女主角,獲得第44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提名[59] |
周美玲 | 1969- | 導演 | 獨立製片導演,以紀錄片聞名,代表作《私角落》《刺青》《漂浪青春》,與攝影師劉芸是一對公開情侶和工作夥伴[60] |
黃挺瑋 | 1996- | YouTuber | 與哥哥黃雍哲共同創建「黃氏兄弟」YouTube頻道,於2017年4月4日上傳首部影片。[61] |
冏冏子 | 1986- | YouTuber | 主頻道以影評、書評為主,特色曾是假鬍子,但日前因私人因素已將鬍子丟棄,並將頻道名改「冏星人」為「冏冏子」。主頻道更新少,次頻道已停止更新,第三頻道「摸摸冏冏」與伴侶「摸摸」共同經營且最常更新。[62] |
原住民
姓名 | 生平 | 身份 | 說明 |
---|---|---|---|
瑪達拉·達努巴克(Danubak Matalaq) | 1973– | 排灣族,教師 | 綠黨成員,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創會理事長,因葉永鋕事件寫下《擁抱玫瑰少年》一文[63][64][65] |
余心褕 | 排灣族 | 2019年與伴侶黃睿恆在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施行首日,於屏東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65]。 | |
思絳·拉薩那凡 | 1992– | 排灣族,舞者 | 學生時期在台中居住,26歲移居至台北,擔任街舞教室的外聘舞蹈老師[66]。 |
參考資料
- 伍成邦. . 明報. 2001-09-20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0-22).
- 江昭倫. . 東森新聞. 2001-11-29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1-25).
- . Nownews. 2014-07-05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 . 自由時報. 2016-12-14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蘋果日報. 2013-11-22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陳克華. . 聯合報. 2006-05-22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 (1805). 時報週刊. 2012-10-02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 . [201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 . Yes娛樂新聞中心. 2014-11-21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郭強生. . 中國時報. 2015-04-17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新新聞. 2018-09-09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壹週刊. 2015-01-29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yam蕃薯藤新聞. 2015-04-22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5).
- . 幽默館. [2015-04-30].
- . 自由時報. 2015-04-05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8).
- . 聯合文學. 2011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豆瓣.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 . 台灣師範大學.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2019-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 . Etoday星光雲. 2018-10-12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顧敏耀. .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ETtoday星光雲. 2016-03-05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明潮人物. 2019-10-24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321). 放映週報. 2011-08-19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李育琴. . 環境資訊中心. 2014-09-11 [2015-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7).
- . now新聞. 2015-07-20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 口述/小Z、整理/李又如. . 新新聞. 2015-08-05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 . 蘋果日報. 2016-1-23.
- .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Steven Crook. . 2010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陸穎魚. . 報導者.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中國時報. 2005-07-31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4).
- . 今周刊.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 . 中國時報. 2007-03-06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聯合報. 2017-08-03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 . 蘋果日報. 2015-06-27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2).
- .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3).
- 李麗斐; 趙啟麟. . 博客來. 2000-09-18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 . 露德協會.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908). 今週刊. 2014-05-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 紀大偉. . 博客來.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 . [2015-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
- . 自由時報. 2017-03-21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tw.stock.yahoo.com. [2021-01-16] (英语).
- . ETtoday星光雲. 2017-08-18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自由時報. 2005-05-15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TVBS. 2018-11-07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成蹊藝術.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淡藍網.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自由時報. 2002-04-09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 壹週刊壹號人物.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 ETtoday星光雲. 2018-11-03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Etoday. 2016-01-04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聯合報. 2007-03-20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聯合報 (臺灣). 2020-06-03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中文(繁體)).
- , [2020-06-04] (中文(中国大陆))
- . 自由時報. 2007-07-12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瑪達拉‧達努巴克. . 2014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李宗憲. . BBC. 2019-05-24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中文(繁體)).
- 丁維瑀. . ettoday. 2018-11-15 [2020-07-21]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