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懋靈殿

興仁懋靈殿,又稱雙頭掛懋靈殿,舊名朱王廟雙頭掛朱王廟。台灣澎湖縣馬公市興仁里角頭廟,主祀朱府王爺

興仁懋靈殿
Hsingren Maoling Temple
廟宇立面,攝於2019年6月。
廟宇立面,攝於2019年6月。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興仁里13號
創建年份  大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
開基者  大清林投澳雙頭跨村民
廟格 角頭廟、王爺廟
主神 朱府王爺
文衡帝君
中壇元帥
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
虎爺將軍
相关人物 蔡廷蘭吳克文

沿革

馬公市「興仁里」古稱「雙頭跨」;乃崇禎17年(1644年)金門蔡氏初至澎湖[1],此處面朝內海、水草豐沃,可見「拱北山[2]」與「獅山[3]」環抱,挾有低地橫跨兩丘,故以名之,後漸成聚落。[4][註 1]
雙頭跨社可考於清雍正11年(1733年)建立公廟,廟身坐丑位(正北偏東)面朝未位(正南偏西),並以朱府王爺為主神,配祀哪吒太子,神明威靈顯赫,雙頭跨自此深受山川毓秀之利,鄉賢仕紳、文人輩出,堪稱地靈人傑之境。[5][6][註 1]

道光11年(1831年)雙頭跨朱王廟重新修建。[6]道光24年(1844年),鄉賢出身的蔡廷蘭甲辰登科、高中進士[7],於道光26年(1846年)返鄉謁廟祭祖,並將社名雙頭跨更易為「雙頭掛」。[註 1]光緒11年(1885年)又有重修紀錄。[6]

日治時期明治34年(1901年),雙頭掛朱王廟受一新社鄉紳「清水戒菸毒」影響,於明治39年(1906年)迎奉一新社鸞堂主神「文衡帝君」入火,引為副神。[註 1][6]

日治時期期間,澎湖行政區重劃,雙頭掛社原屬林投澳(或隘門區),併入馬公街雙頭掛鄉[8]:143二次戰後又改制成馬公市興仁里。[5]民國36年(1945年),興仁朱王廟開辦鸞務,聘請西衛金龍殿的福善堂堂主薛石頭與董事吳克文蒞臨指導,「肇新社普善堂」於焉成立,並著善書《啓化珠璣》。[註 1]民國37年(1948年),玉皇大帝扶鸞顯靈,敕封朱王廟新名「懋靈殿」,興仁懋靈殿之名自此沿用迄今。[6]

民國38年(1949年)、民國57年(1968年)又有修建,民國76年(1987年)重建成二層樓建築,民國80年(1991年)竣工,入火安座,即為現貌。[6]

圖輯

文物

相關條目

《風塵萬里客圖》之蔡廷蘭像,清·呂世宜
重建落成碑記(1991年立)

外部連結

註釋

  1. 參見〈懋靈殿重建落成碑記〉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興仁懋靈殿
  1.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 國家圖書館. 2004 [2018-12-14] (中文(台灣)‎).
  2. 施, 添福. . 台南: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2. ISBN 957011178X (中文(台灣)‎).
  3. 施, 添福. . 台南: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2. ISBN 957011178X (中文(台灣)‎).
  4.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7-04] (中文(台灣)‎).
  5. 馬公市公所. . 馬公市公所. 2017-06-30 [2019-07-04] (中文(台灣)‎).
  6.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7-04] (中文(台灣)‎).
  7. 高啟進、陳益源、陳英俊. . 臺灣: 澎湖縣文化局. 2005-10. ISBN 9789860025842 (中文(台灣)‎).
  8. 顏, 尚文. .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