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誥

董誥

董誥1740年-1818年),雅倫蔗林浙江富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尚書董邦達之長子。生於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順天鄉試舉人,隔年進士,殿試各列一甲第三。清高宗因其為大臣之子,特改二甲第一,選庶吉士散館編修乾隆三十二年,命入懋勤殿金字經皇太后祝嘏。乾隆三十六年,服闋,入直南書房。后累升為內閣學士乾隆四十年,特升工部侍郎,調戶部,歷署吏、刑兩部侍郎,兼管樂部。后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四库全书》副总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任军机大臣。已亥冬,縣令邱漣重新裝裱明代王紱《竹爐煮茶圖》時,不幸火災遭毀,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奉命又繪一幅,御書“頓還舊觀”,稱“復竹爐煮茶圖”。同年,獲賜紫禁城騎馬乾隆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臺灣廓爾喀先後底定,並列功臣,圖形紫光閣[1]

嘉慶年間,超拜東閣大學士。后晉太子太保、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嘉慶十四年,晉太子太師,充上書房總師傅嘉慶十七年,晉太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上疏乞休,以太保、文華殿大学士致仕,是年十月病卒。谥文恭。葬於蛇浦村(今属新桐乡)[2]

参考文献

  1. 民国·趙爾巽等,《清史稿》(卷340):“董誥,字蔗林,浙江富陽人,尚書邦達子。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高宗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選庶吉士,即預修國史、三通、皇朝禮器圖。散館,授編修。三十二年,命入懋勤殿寫金字經為皇太后祝嘏。次年,大考,因寫經未與試,特加一級。尋擢中允丁父憂。三十六年,服闋,入直南書房。初,邦達善畫,受高宗知。誥承家學,繼為侍從,書畫亦被宸賞,尤以奉職恪勤為上所眷注。累遷內閣學士。四十年,擢工部侍郎,調戶部,歷署吏、刑兩部侍郎,兼管樂部。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全書薈要,命輯滿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為軍機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臺灣廓爾喀先後底定,並列功臣, 圖形紫光閣。”
  2. 民国·趙爾巽等,《清史稿》(卷340):“嘉慶元年,授受禮成,詔朱珪來京,將畀以閣務,仁宗賀以詩。屬稿未竟,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高宗色動,顧誥曰:「汝在軍機、刑部久,是於律意云何?」誥叩頭曰:「聖主無過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為朕輔導之。」乃以他事罷珪之召。時大學士懸缺久,難其人。高宗謂劉墉紀昀彭元瑞三人皆資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檢獲愆,昀讀書多而不明理,惟誥在直勤勉,超拜東閣大學士,明詔宣示,俾三人加愧勵焉。命總理禮部,仍兼管戶部事。二年,丁生母憂,特賜陀羅經被,遣御前侍衛額駙豐紳殷德奠醊。 誥既以喪歸,川、楚兵事方亟,高宗欲召之,每見大臣,數問;「董誥何時來?」逾年,葬母畢,詣京師,和珅遏不上聞。會駕出,誥於道旁謝恩,高宗見之,喜甚,命暫署刑部尚書,素服視事,不預典禮,專辦秋讞及軍營紀略,且曰:「誥守制已逾小祥,不得已用人之苦心,眾當共諒。」尋以王三槐就擒,與軍機大臣同被議敘。四年春,高宗崩,和珅伏誅,命誥復直軍機,晉太子太保。既,服闋,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如故。高宗山陵禮成,命題神主,晉太子太傅。七年,三省教匪平,予騎都尉世職。十二年,高宗實錄告成,詔以誥在館八年,始終其事,特加優獎,賜其父邦達入祀賢良祠。十四年,萬壽慶典,晉太子太師。充上書房總師傅。十七年,晉太保。 十八年,扈從秋獮林清逆黨突入禁城,時回鑾,中途聞變,有議俟調大兵成列而後進者,誥曰:「是滋亂也,獻俘者行至矣!」即日扈駕進次,人心乃定。窮治邪教,誥謂:「燒香祈福,愚民無知,率所常有。惟從逆者不可貸。」凡論上,皆以是定讞。林清既誅,滑縣逆匪尋平,論功,迭被優敘,賜子為郎中。二十年,因病請致政,溫詔慰留,改管兵部。未幾,復命管刑部。二十三年,再疏乞休,許致仕食全俸。是年十月,卒,贈太傅。上親奠,入祀賢良祠,賜金治喪,御製詩輓之,嘉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命刻詩於墓,以彰忠藎。諡文恭。”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董誥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董誥
官衔
前任:
曹文埴
戶部漢尚書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庚寅-嘉慶元年十月己卯
(1787年3月10日-1796年11月6日)
繼任:
范宜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