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座狀葉叢

蓮座狀葉叢()在植物學是指一種葉片生長成環狀的狀態,一般常於地面或植物的基部上疊生[1][2]。對於葉片長成蓮座狀葉叢的植物,又被稱為蓮座狀植物蓮座狀植株

蒲公英植株底部長成葉叢的葉片
長成葉叢的地錢門 Ricciocarpos natans

對於開花植物,葉叢一般長在接近泥土的位置。這種結構是一種名為改良莖修飾莖變態莖特例,其中葉片之間的節間間隙不擴展,因此所有葉片都保持緊密聚集在一起的狀態,並且處於相似的高度。生菜蒲公英及某些多肉植物都是這種植物的例子。

葉叢多見於多年生植物上,當較上層的葉枯死時,保護了其下的蕨類植物等其他植物。

對於苔藓植物藻類,隨著植物生長,由於葉狀體的重複分枝,令葉子維持着圍繞主莖的形狀。

分類學

多個的植物在形態學上均有蓮座狀葉叢,特別在菊科(例如:蒲公英)、十字花科(例如:捲心菜)及凤梨科等更是常見。蕨類新西兰水蕨)也是蓮座狀植物。

功能

植物長有短縮莖,透過縮短莖的節間間距,使葉片在基部叢生,就好像在莴苣蒲公英或部分多肉植物那樣[3]。當像萵苣這類植物生長過快時,成長的不是葉片而是其莖,而這種現像被稱為「抽薹現象」,是農業上的大忌。

另外,葉叢多見於多年生植物上,當較上層的葉枯死時,掉下來的葉片對植株起着保護作用;而葉叢長時期位於植物的基部(例如:蒲公英),有助固定植物。

參看

參考文獻

  1. . 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2019-12-17] (中文(繁體)‎).
  2.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2018-08-21 [201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
  3. . Botany online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