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
蔡琰(177年?-249年[1]?),字昭姬,晉時為避司馬昭諱而作文姬[2],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詩人。
蔡琰 | ||
---|---|---|
| ||
姓 | 蔡 | |
名 | 琰 | |
姓名 | 蔡琰 | |
字 | 文姬/昭姬 | |
親屬 | ||
父親 | 蔡邕 | |
夫 | 卫仲道 南匈奴左贤王 董祀 | |
兄弟 | 蔡某(蔡襲父) | |
姊妹 | 蔡氏(羊道繼室,羊祜母) | |
子 | 有二子(父南匈奴左賢王) |
生平
初嫁於名門之子衛仲道,後來丈夫過世,蔡琰未育子女,結果歸寧娘家。不久董卓亂京,後來董卓死後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並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被南下的匈奴掳掠,沦为南匈奴左賢王女奴,後誕下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因在發迹前已和蔡琰的父親蔡邕相熟,對蔡邕無嗣感到難過[3],相當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將蔡琰赎回,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陈留董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後來董祀為屯田都尉,犯罪論死,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時值嚴冬,曹操當時正大宴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向在場賓客介紹蔡文姬,史載蔡文姬進場時「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4]曹操最後同意特赦董祀的死罪。
之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當初蔡邕家中藏书量之豐,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四千卷书,但几经战乱全部遗失,曹操十分失望;但当曹操听到蔡文姬表示她还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时大喜过望,打算派遣十位吏員默寫蔡文姬記憶中的文章,蔡文姬認為此舉不妥,因為男女有別,應守禮不親自講授,故向曹操建議由她親自默寫,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
《古今傳授筆法》記載:「蔡邕的書法乃神人所授,並遺傳給他的女兒文姬。」
另一方面,《法書要錄》亦評論蔡文姬工於書法,為人甚為賢明。《黃山谷集》更對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作出高度評價。
家庭
評價
逸話
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在1991年建立,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村。
馆内詳細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書中的記載,其中包括《后汉书》中的《董祀传》,还有蔡文姬墓和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注释
- 陳仲奇. . 《文學遺産》. 1984年, 1984年 (第4期). ISSN 0257-5914 (中文(简体)).
- 《後漢書·列女傳》蔡琰傳注:列女後傳,琰字昭姬也。
- 范曄《後漢書·列女傳·蔡琰》:「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董祀。」
- 范曄《後漢書·列女傳》:「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 明徐渭《路史》「羊祜蔡邕外孫如此則邕之女又嘗嫁羊姓矣一嫁衞仲道一嫁董祀一嫁羊一適單于凡歴四男子」,但羊祜母封济阳县君,蔡文姬无改嫁羊衜及封济阳县君的记载,羊祜母济阳县君或为蔡邕另一女。李慈銘、王先谦及戴蕃豫《稿本後漢書疏記》皆认为羊祜母为另一人。
- (PDF), 文学编, 《郭沫若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卷八: 1–121 [2015-01-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2)
- 英文名Ts'ai Wen-chi,于1976年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见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 英文名Caiwenji,于1994年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见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