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母鴨
姜母鸭这道美食发源于中國閩南地區,而后传至國外,是台灣和福建地區的一道传统的名小吃,通常用番鴨製作。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薑母鴨自1980年代後才流行於台灣冬令進補沿襲至今的火鍋食譜,根據網路調查,現已成為冬季前五大食用鍋物之一[1]。店家提供煮熟鴨肉(飼養6~7個月,5~6台斤的公紅面番鴨)、老薑(閩南語薑母)、米酒、芝蔴油、中藥藥材包,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電磁爐或炭爐,食後通體暖暢,頗受歡迎。
薑母鴨 |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
全羅 |
功效
薑母鴨在烹調時會加入老薑、川芎、當歸等材料,因為在中醫的說法中「鴨肉」補陰、甘冷、滋陰補虛,屬於甘冷食材,適合「虛火上炎」的體質食用,在醫學上,鴨肉的鐵質含量比牛肉高,且具豐富的維生素A及不飽和脂肪酸。 若冬天容易手腳冰冷,也可藉由薑母鴨的「活血」功效促進血液循環。[2][3]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